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5.56KB ,
资源ID:149728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9728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印顺导师如何抉择佛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印顺导师如何抉择佛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402什么是“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 120403什么是“(梵化之机应慎)”? 130404什么是“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 1405赞扬菩萨道归向于人间佛教 1406结论 17导师宿缘深厚,在民国七年(约13-14岁),就开始了宗教的追求。 导师说:他生长于农村,因为经济的问题,早就失了学。由于学习中医,“医道通仙”四字,引发他对于仙道的兴趣。特别是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对于长生的重要性。读过了仙道教抱朴子,吕祖全书,黄庭经,性命圭旨,慧命经,仙术秘库这一类仙经;而且还旁求神奇秘术,如奇门、符咒之类。进过同善社,也学过灵子术与催眠术。最着重于个体的长生与神秘现象。这就是导师对宗教义理探讨的开

2、始。从所研究的道经与修学的内容来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应是相当用心与深入,尤其是神秘现象的探讨,这对于导师后来对外道的抉择批判,有他的重要价值。这样暗中摸索了两三年,终于被他父亲发觉了,由于父亲不赞同,要他去教书。当了老师,开始研究老、庄,同时阅览一些近代书物,导师的宗教观开始变了。老、庄的哲理虽然非常深彻,然而反造作的回复自然,返归于朴的理想,导师认为是不可能的。尤其独善的隐遁生活,对社会没有任何积极的利益。老庄与近代的哲学,使导师视野更宽广,但对独善与隐遁的思想不表同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导师从小就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倾向,关心是对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不是个己的。导师对道教的信念动摇后,回复到读

3、过的儒书。导师认为儒家的身心的修养功夫,与政治的大理想。是平常,切实,重人事,尊理性,确为我国文化的主流。虽然是同情他,赞美他,却还是不能充实自己空虚与彷徨的内心。这样的出入老、庄、孔、孟,又有四五年之久。可见导师从小内心的需求是什么,不是一般的思想可满足的,尤其导师认为儒家是缺少宗教情操的。导师就在空虚彷徨中,经朋友介绍,接触到基督教,并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研读了新旧约,阅览一些基督徒的杂志;也实行祷告,参加过奋兴会,但最后还是无法成为一基督徒。最主要的原因是,某种思想的难以接受。如信者永生,不信者永火。不以人类的行为为尺度,而以信我不信我为标准。也就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有强烈的独占的

4、排他性;不属于归信者,一切都要毁灭。这种阶级爱的底里,显露出残酷的仇恨。所以导师无法信赖神是慈悲的,所以也不信耶稣可以为人赎罪。所以不到两年,从基督教而来的短暂光明,就迅速的消失了。从这种因缘中,可以看出导师重理性重思辨的特质,从年轻时就显露出来,所以他不被神教的外表所迷惑。后来偶然读到冯梦祯的庄子序说:“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使他心动,开始向佛法去探讨。从寺院里寻找,读到了龙舒净土文,金刚经石注,人天眼目,传灯录,法华经,中论等。导师说他初学而读这样深的教典,是不太懂的。就是因为不懂,使他更向往;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更耐心的读着。越是觉得佛法的无边深广。后来读到太虚大师的居家士

5、女学佛程序,才从浅处学起,读了一些门径书,又读了一分属于三论、唯识的大乘经论。虽还不大明了,而佛法已成为导师的光明理念,信心不断增长。最后导师肯定的说:他相信三世因果观,最为入情入理。可以由此而离恶向善,由此而转凡成圣。即使不曾解脱,或者堕落,而最终还是要向上升进,达到要究竟解脱的。导师认为:佛法是以行为善恶为凡圣的尺度,而不光凭信愿。佛法重个己的解脱,而更重利益众生。佛法重于彻底的觉悟,唯有真的觉悟,才有真的自由。所以佛法是信愿、智慧、慈悲的总和。导师最后确定而选择了佛教,作为他苦难中的安慰,黑暗时的明灯。导师在这么年少的时期,经多年的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生命皈依处,这是透过理性与智慧的抉择

6、,唯有佛法没有盲信,是依自己行为的善恶为准则,重内在的净化解脱,更重视众生的利益,导师的抉择是这样的明觉,确立而不疑,真是不可思议。他赞仰菩萨常道,不曾能急于求证。然而从此以来,导师过着平淡安定的生活,不知别的,只是照着他自己所选择的,坦然直进。导师出家前约11-12年的时间,已深入各宗教领域作深切的探讨,最后选择了佛法,这对于抉择佛法与外道不共的特质有深切的肯定,更难得的是对菩萨道的赞仰,有深切的体会,这几乎确立了他一生的归向。在家时,“以三论、唯识为研究对象。理解到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界的差距太大,这是我学佛以来,引起严重关切的问题。这到底是佛法传来中国,年代久远,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变质,还是

7、在印度就是这样高深的法义,与通俗的迷妄行为相结合呢”为了佛法的信仰,真理的探求,我愿意出家,到外地去修学。将来修学好了,宣扬纯正的佛法。(游心法海六十年五页)!导师身处的时代,佛教的生态与佛法差距太大,引起导师的忧心与关切,为了真理的探求,为了探求纯正的佛法,就这样舍下了家业,毅然的放下人间凡情,走上了出家求法修学之路,为的是将来宏扬纯正的佛法,导师这种菩萨的悲心愿力,就是他一生为佛教为众生不退的动力。导师经过了“出家八年的修学后,知道(佛法)为中国文化所歪曲的固然不少,而佛法的渐失本真,在印度由来已久,而且越(到后)来越严重,所以不能不将心力放在印度佛教的探究上”(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三页)尤其

8、是印度佛教的灭亡,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虽有外来的因素,如印度教的复兴与回教的入侵,但导师认为必有佛教本身内在因缘,物必自腐而虫生,才是最重要的主因。中国佛教的衰败其来有自,应与印度佛教的因缘有关,所以更确定要从印度佛教去抉择而找出流变与衰亡的原因,希望对中国的佛教有澄清的作用。导师在佛法的探求中,感觉到佛法常说的大悲济世,六度的首重布施,物质的、精神的利济精神,与中国佛教界是差去太大了。后来读到了增壹阿含经所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也回想到在普陀山阅藏时,读到阿含经与各部广律,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真实感,而不是部分大乘经那样,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间”,“以人

9、类为本”的佛法。就更决定了探求印度佛法的立场与目标,如导师在印度之佛教“自序”所说:“深信佛教于长期之发展中,必有以流变而失真者。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而洗炼之,愿自治印度佛教始。察思想之所自来,动机之所出,于身心国家实益之所在,不为华饰之辩论所蒙(蔽),愿本此意以治印度之佛教”。探其宗本是要确立佛教的根本特质,才有立足点,明其流变是发现流传中的佛法流变与失真的原因,才能对治,只有正确的抉择,以纯正的佛法才能对国家与个人身心有实际的利益,这就是导师择法的用心处。找到根本,也是他提倡人间佛教的主要因缘。导师又说他对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是以“为佛法而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是以佛法最普遍的

10、法则,来研究佛法的,主要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三法印“从佛法演化的见地中,去发现佛法真义与健全正常的适应”。“诸法无我”中,人无我是:“在佛法的研究中,就是不固执自我的成见,不预存成见去研究”。法无我是:一切都是“在展转相依相拒中,成为现实的一切。所以一切法无我,唯是相依相成的众缘和合的存在”。也就因此,要从“自他缘成”,“总别相关”,“错综离合”中去理解。这样“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才不会是变了质的违反佛法的佛法”。导师从部派思想之分化,往上观察佛法之初期意义。才能澄其流,正其源,才能以佛法本义为核心,以判摄抉取发展中之种种胜义,希望能更适应人心,而跳出神(天)化之旧径。澄其

11、流,导师从部派佛教的分化往前追溯,从阿含经的探究中确立了依缘起正见,正其源以三法印为佛法的根本特质,用于抉择流传中佛法的方便与究竟,以佛法本义为核心,才能跳脱神化与天化的旧径。以上的诸多因缘,我们深切的了解导师所处的时代,国难教难,处处充满了苦难,而现实的佛教对人生与社会有何利益呢?导师所看到人间总总的苦难,而佛教的生态与教理的差距太大了,这是他最关心的,也是促成他择法之动机。03印度佛教大乘三系的抉择导师于印度大乘三系分判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创说于民国三十年。凡是圆满的大乘宗派,义理必有圆满的安立。一、由于惑业而生死流转,到底依于什么而有流转的可能。二、由于修证而得大菩提

12、,到底依于什么而有修证的可能。这二者,有着相关性,不能病在这里,药在那边,着重这一意义去研求时,发见大乘经论宗派的不同说明,有着所宗所依的核心不同。如把握这一基本法则,把握这核心的根本事实,对于大乘三宗的理解,便能以简驭繁,纲举目张。导师对于大乘三系的抉择分别,重心就在这里。又说:要简别余宗,必须善知自他宗,所以在妙云集上编,有三系经论之讲记,以明确了知三宗义理之各有差别,立论方便不同。所以导师将三系所依不同的经论,各选代表性的几篇,照经论的原义加以诠释,让我们可以比对,了解各宗义理的差别,最主要的是能成立生死流转与解脱涅 盘的可能性,尤其立论的善巧方便不同,绝不是以圆融两字就可以圆满的,它关

13、系着佛法的究竟与方便,了不了义的问题,更关系着佛教流变与衰弱的的原因,这是 非常重要的抉择。三系的立名如下:0301一性空唯名论导师依般若等经,龙树、提婆、清辨、月称等论而安立。依这一系说,一切法无自性空,为最根本而最心要的。离却性空,生灭无常,不外是断见。真常,更是神我的别名。惟有从性空中,贯彻常与无常,才能契三法印即一法印,安立佛法,开显佛法的深奥。性空,“不是空无之义”。依中观者说,现证法空性,虽都无所取,而实不破坏一切。所以“毕竟空中不碍生死”,“不坏假名而说实相”。龙树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若谁有此空,彼有一切义。若谁无空性,彼一切非有”。性空不是

14、什么都没有,反而能善巧安立一切,此为中观学者唯一的特义。 因为无自性,所以从缘而起;如有自性,即不成缘起,这是中观者所常说的。缘起是没有自性(空)的缘起,也就是假名的缘起。因众生无始以来,无明所蔽,不达缘起的假名即空,执着自性有,自相有,便是生死根本。如依缘起假名而达无自性空,即得解脱。其它学派,除假名有外,别有自相有或自性有的,才依以成立一切。唯有中观者,在法法性空的基点,宣说一切但有假名,所以以“唯名”来表示他。至于即空即假的空有无碍,都是依此而成立,而通达。导师溯源而上,把握了龙树所把握的,“初期大乘”的龙树的中论,是依般若经的一切法空与但名无实,而会通了根本“佛法”阿含的缘起中道,而说“因缘所生缘起法,我说即是空(性),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并且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回归于“先知法住,后知涅盘”根本“佛法”的立场。这才能大小共贯真俗无碍的,导师肯定了初期大乘的行解,也确立了佛法与世不共的特质,这就是他的立足点。0302虚妄唯识论:这是弥勒、无着、世亲以来的大流。何以立名为虚妄?这并非抹煞法相唯识,而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唯识学,于三性中,着重依他起性,说依他起是实有唯事。依他是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