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影视美学与其他美学形态的关系第一章 影视美学的基本涵义掌握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和影视美学的基本内涵,明确影视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第一节 影视美学概念1、电影、电视的定义2、影视分立说3、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 4、影视互动的总体趋势第二节 影视美学的内涵1、美学视野中的影视美学2、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1、电影、电视的区别和共同之处2、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1、概括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2、分析影视美学的内涵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定位借助于光电技术的大众传播文化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影视艺术,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影视艺术创作继续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认识影视美学的现实有效性。第一节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2、的影视1、普及性:影视媒介的基本状态2、多媒体性:影视媒介的突出特征 3、商品性:影视媒介的社会属性4、工业化:影视媒介的生产方式5、娱乐性:影视媒介的显著特征第二节 影视传媒的大众文化特征一、大众文化与影视传媒二、影视传媒的文化特征1、影视传媒具有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2、影视传媒(大众文化)传达生活、文化转型的信息3、影视传媒带来新的审美课题三、影视文化的基本功能1、社会成员群体性的日常生活内容2、引领大众文化流向和人民生活情趣审美教育、认知作用3、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第三节 影视传媒的大众传播学特征一、影视传媒的一般传播特征1、影视传媒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特定的实践主体3、特定的抽象层面 观察
3、的经验4、电影与电视的不同传播特征二、影视传播的受众分析2、影视受众的基本特征2、受众接触影视媒介的动机三、影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第四节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一、影视艺术与社会心理学1、影视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2、影视艺术折射普遍的社会心理3、社会心理制约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第五节 影视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的多样性二、后现代语境中的影视艺术1、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2、不同语境中的后现代3、解构与建构1、影视艺术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特征2、影视传播的受众和语境1、解析大众文化2、后现代在中国的表现第三章 影视艺术审美概论掌握不同影视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辨析的基础上学习具体理论的操
4、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能力。第一节 影视审美的性质与特点一、影视艺术审美的性质1、以画面直观感知为基础的综合美感活动2、影视审美是影视文本最终完成的途径3、影视审美是以影视为对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二、影视审美的特点1、被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2、漂游性与固定性的统一3、直觉与理性的统一4、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第二节 影视审美的意义与作用一、影视审美是精神生活的必然需求二、影视审美是影视实现社会作用的桥梁三、影视审美是培养主体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四、影视审美是影视创作的前提和影视评论的基础 影视审美理论一、电影艺术地位的确立1、电影是一门艺术2、“可见的人类”电影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二、蒙太奇电影
5、美学观1、蒙太奇的发展阶段2、蒙太奇的基本种类3、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三、戏剧化电影美学观1、戏剧化电影2、戏剧化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四、纪实性电影美学观1、纪实性电影的发展阶段2、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五、现代主义影美学观1、先锋派电影运动2、法国“新浪潮”电影3、商业性现代派电影4、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六、符号学的电影美学观1、电影第一符号学2、电影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符号学3、符号学电影美学观的主要特点七、电影叙事学1、电影叙事学的贡献2、电影叙事学的主要观点八、意识形态影视批评理论1、意识形态理论2、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3、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理论主要观点九、女权主义影视理论1、
6、女权主义文论2、女权主义影视批评理论十、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1、对影视等大众传媒影响巨大而深远2、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十一、后现代主义影视美学1、后现代社会2、大众传媒3、后现代美学4、后殖民主义5、后现代在中国影视中的表现1、如何理解影视审美特点的对立统一关系2、戏剧化美学观在当下的价值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1、现代主义影视美学的历史贡献2、第一符号学与第二符号学的区别3、中国影视如何应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冲击波第四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从影视艺术的审美元素入手,掌握影视艺术共有的和电视艺术独有的审美特征,并学会对影视艺术审美因素的具体分析。 影视艺术的审美元素一、影视艺术语言1、蒙太奇2、画面与声
7、音二、影视作品样式1、基本分类2、基本样式3、影视的综合化趋向三、影视艺术表演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一、综合性和技术性1、综合性2、技术性3、综合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二、逼真性与假定性1、逼真性影视艺术的基本美学特性2、假定性影视艺术的重要特性3、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三、造型性与运动性1、造型性2、运动性3、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关系 电视艺术独具的审美特性一、多重假定的真实1、多重性假定的决定因素现代大众传媒的独特性2、唤起生活真实感的主要因素3、多重假定的地位与意义二、兼容性1、综合性与兼容性的区别2、兼容性的表现三、参与性四、即时性五、日常性接受 1、画面的种类及其作用2、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的辩
8、证关系 1、大众为什么看电视2、大中欣赏影视作品到底在看什么第五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影视艺术审美活动继续深层次的把握,进一步认识影视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现实必须性,促进村史影视事业的使命感的建立。 影视艺术审美与心理学一、影视审美心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二、观影心理结构 影视艺术审美的心理学基础1、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2、审美感知与视知觉3、镜像理论与审美快感4、精神分析学的梦幻理论5、接受心理6、发生认识论7、人本主义心理学 影视审美的视觉心理一、运动感和纵深感二、视知觉三、视觉快感 影视审美的深层心理一、影视艺术与梦的相似性1、本质的相似性2、运作形式的相似关系3、工作方式的相似
9、性二、观众与梦境1、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的相似2、“入片状态”观看的深层心理3、深层心理的满足4、社会审美心理5、感性满足和感性解放三、精神分析的贡献和不足1、经典理论向现代理论转变的标志2、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第四节 影视审美的接受心理一、接受美学及其接受心理二、影视欣赏的期待视界1、期待视界的内涵2、期待视界的意义和价值3、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三、以人为本1、观众心理学2、观众向影视的认同3、电影电视的认同差异4、观众接受心理研究5、人本主义的启示1、影视审美快感的产生机制2、如何确立以人为本的影视审美接受1、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心理学基础的影视审美心理结构2、当下中国影视与中国大众心理的关联状况
10、描述第六章 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用美学的观念分析解剖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情景,增强对传统美学的认同和发展本土影视艺术的自信心。 中国影视美学的文化属性一、 “教化需要”“伦理观念”1、中国文化传统的反映2、伦理道德注入了新的内容3、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及其反映二、“人生态度”与“情感接受”1、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2、情感自律性情与理和谐统一3、中庸中和的审美观念和情感接受4、对自然山水本能的亲近感5、肯定和睦的人情世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境界三、突破传统与追新求异1、中国影视发展的基本趋势2、突破传统一切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趋势2、突破与创新带来不同文化的地位改变3、突破与创新带来审美取向
11、的变化4、突破创新的策略第二节 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关系一、近期流行观点1、中国美学与影视艺术相悖,无法融合2、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西方获奖二、中国美学对中国影视的深远影响1、中国影视必然表现中国美学特征2、中国电影历来受中国美学影响3、电视表现中国传统美学三、现代影视艺术与中国美学的互动关系1、对中国美学的基本态度2、“第五代”的变异与继承3、武侠片与“儒道合一”4、传统叙事与商业片走红5、“仿像”与“意象”不可偏废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融合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矛盾的当代激化1、“争夺眼珠的世纪大战”2、美学的对立二、思考与出路1、忧虑2、希望所在3、弥合冲突的途径三、全
12、球化、高科技背后的文化霸权四、民族影视审美的发展应对文化霸权的策略1、高科技为我所用2、利用民族资源占领世界市场3、中国文化传统与高科技结合 1、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影视艺术产生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2、中西美学互补的可能性 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途径【成绩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开卷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8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以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为主,占总成绩的15%,以平时考勤为辅,占总成绩的5%。平时考勤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 3、期末考核评定 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和实际分析能力,考核采取开卷考查的方式。【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