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7KB ,
资源ID:14800730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800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声声慢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声声慢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物是人非”,读到了伤离感乱,读到了凄楚哀苦。同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两首词的心境与情调却如此不同呢?二、走近作者李清照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10841155)人生的分水岭。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李格官至礼部员外郎,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于状元之家,琴棋书画皆通。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

2、学士赵明诚(其父吏部侍郎赵挺之)为妻。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1125(41岁)年金兵入侵,两年后(1127年)北宋败亡。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在赴官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中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 (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悲痛。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为伤时感乱

3、、怀乡忆旧之作。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也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据考证,这是她亡夫不久所作。三、听读朗读,整体感知词人别样的愁情。(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1. 听录音范读2. 学生齐读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愁。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你是如何感受到这份愁的?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品读意象,感悟意境咀嚼涵泳,品味语言四、品读声声慢1.提问一生: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分析起句)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

4、,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冷清:强调不热闹 清冷:强调冷静而凄凉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

5、惨淡、悲戚。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6、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 让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中是最常见的。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人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酒”成了排

7、解忧愁的液体。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酒是“愁”的象征(2)“秋风”意象略讲“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浔阳江头夜送

8、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秋风渲染愁情。(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大雁从北方来到南方,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

9、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雁”离愁的象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这

10、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5)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6)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11、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离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亡国之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

12、欢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悲苦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

13、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五、比较阅读声声慢一剪梅两种不同愁情。词名意象人生经历愁情一剪梅雁、月、花、水早期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晚期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六、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