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93KB ,
资源ID:1476011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760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病条辨卫气营血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病条辨卫气营血Word格式.docx

1、热灼胸膈:身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凉膈散主之。没有便秘者,可去芒硝。暑湿弥漫三焦(热重于湿):身热,耳聋眩晕,咳嗽带血,胸闷脘痞,呕恶,便溏,尿赤,苔黄腻,三石汤主之。(滑石 生石膏 寒水石 杏仁 竹茹 银花 白通草 金汁)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身热,腹痛,大便溏垢,便下不爽,苔黄腻、黄浊,烦躁,胸闷痞满,舌赤,脉滑数。附方:肺热移肠,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痛不硬满,葛根芩连汤主之。 暑湿、湿温郁蒸气分,肠道积滯:身热稽留,胸腹满闷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濡数或滑数。枳实导

2、滯汤主之。(枳实、生大黄、槟榔、山楂、神曲、川连、连翘、紫草、木通、甘草)燥热化火,上干清窍 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翘荷汤主之。(薄荷 连翘 生甘草 桔梗 黑栀皮 绿豆衣)耳鸣为主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为主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NO.1 泻胃热 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第154条)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黃二两黃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按】此时只有胃热,没有腑实。胃热气滞,故需要泻热消痞。黄连清胃热,大黄泻而去之。 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

3、要略呕吐病篇第17条)大黄甘草汤方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按】“食已即吐”为胃热,胃热则气上逆,甘草引大黄入胃,泻则胃热去,胃热去则吐止。NO.2 泻心火泻心汤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惊悸病篇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按】 心火亢盛,迫血妄行。黄连清心火,引心火至阳明,大黄泻而去之。NO.3 泻膈热(后世)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大黄 朴硝 甘草(炙)各二十两(12克) 山栀子仁 薄荷(去梗) 黄芩各十两(6克) 连翘二斤半(25克)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12克,加竹叶3克,蜜少许,水煎服;亦

4、可用剂,水煎服。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尿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其特征性的表现为胸膈灼热如焚。【按】证为膈热与胃热并重, 实为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加减。栀子入膈,甘草入胃,将膈热引入阳明,泻而去之。NO.4 泻胆热 大柴胡汤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03条)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掰

5、) 大黄二两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补充】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第165条)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第104条)柴胡加芒硝汤方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大枣四枚 芒硝二两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按】大柴胡汤证和柴胡加芒硝汤证,

6、有人理解为少阳阳明合病,即少阳兼阳明腑实;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少阳胆腑热结:用小柴胡汤将少阳胆热引至阳明,再大黄或芒硝等,泻而去之。NO.5 泻肝火(后世)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当归(去芦头,切,焙) 龙脑(即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各3克)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1.5克),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煎汤,同砂糖温开水化下。清肝泻火。肝经火郁证。症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黄芩 山栀子 柴胡 车前子 木通 泽泻 生甘草 当归 生地)加大黄会更好。【按】 用龙胆草、柴胡

7、、黄芩等将肝热引至阳明,用大黄等,泻而去之。NO.6 泻膀胱热(后世) 导赤承气汤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温病条辨中焦导赤承气汤方赤芍三钱 细生地五钱 生大黄三钱 黄连二钱 黄柏二钱 芒硝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扁蓄 瞿麦 木通 滑石 山栀子仁 车前子 甘草(炙)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9克)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尿色浑赤,甚至尿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

8、滑数。【按】将膀胱之热引至阳明,泻而去之。NO.7 泻肺热(后世)宣白承气汤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宣白承气汤方生石膏五钱 生大黄三钱 杏仁粉二钱 瓜蒌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按】即脏病治腑,实质仍是将肺热引至阳明,泻而去之。NO.8 泻心包热(后世)牛黄承气汤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温病条辨.中焦牛黄承气汤方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行,再服。【按】将心包之热引至阳明,泻而去之。 三、营分证: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或斑疹隐隐,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舌红降,脉细数。营热阴

9、伤,扰神窜络,清营汤主之。热在心营,下移小肠: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热痛,舌降,脉细数。导赤清心汤主之。(鲜生地(重用) 木通 淡竹叶 莲子心 灯心 朱茯神 麦冬 丹皮 益元散(滑石 甘草 朱砂) )热闭心包,血络瘀滞:灼热不已,神昏谵语,斑疹密布,舌深降或紫。犀地清络饮主之。(水牛角 鲜生地 丹皮 赤芍 桃仁 连翘 灯心 鲜茅根 淡竹沥 鲜石菖蒲汁 生姜汁)清营泄热,开窍通瘀。4、血分证: 身热灼手,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疹密布,昏狂谵妄,躁扰,舌深降。动血耗血,热瘀互交。犀角地黄汤主之。热与血结,蓄于下焦:身热,少腹坚满疼痛,神志如狂,舌紫降色黯或有瘀斑,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主

10、之。热盛动风:高热,烦渴,躁扰,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羚角钩藤汤主之。气分热盛者,加石膏、知母;抽搐甚者,加紫雪、地龙;神昏,舌短,喉间有痰声,送服安宫牛黄丸。五、多证并治一、卫气同病 1、风热袭表,暑湿内郁 发热微恶寒,少汗,咽痛,脘痞,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薏仁、通草方,呕吐,苔厚腻者,可加黄芩、半夏。2、风寒束表,暑湿内郁 恶寒较重,身重痛,无汗,头痛,发热,口渴,心烦明显,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黄连香薷饮亦主之。表寒较重者,加藿香、佩兰。里热重者,加黄芩。4、外感风寒,引动内伏之郁热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心烦口渴,大

11、便干燥,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有力,增损双解散主之。(升降散凉膈散荆芥、防风,黄连、石膏,桔梗,滑石,当归、白芍)二、卫营同病:1、暑热内郁营分兼外邪束表 身热夜甚,微恶寒,头痛少汗,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舌红赤或降而少苔,脉浮细而数。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主之。若恶寒,头痛无汗,宜加减葳蕤汤主之,葱豉汤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亦主之。三、气营两燔: 壮热,口渴,苔黄而心烦,谵语,斑疹隐隐,舌降,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主之。四、气血两燔:壮热,口渴,苔黄而斑疹显露,化斑汤主之。严重者,化斑力量不够,宜加活血散血药,如生地、丹皮、赤芍,即合犀角地黄汤。气血两燔,热毒壅滞:清

12、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去黄柏+凉膈散-调胃承气汤+桔梗、玄参)。清气凉血解毒。可治钩端螺旋体病,易导致出血性肺炎,甚至口鼻吐血。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可治轻证。湿温病治法用药经验(宣上畅中渗下)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诸气在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总则:病在上焦者,祛湿宜宣肺化湿,清热宜轻清气热;病在中焦者,祛湿宜苦温燥湿,清热宜苦泄热邪;病在下焦者,祛湿宜淡渗利湿,清热宜苦寒通导。湿热之邪易弥漫三焦,以上治法常常兼治。湿温初气,忌辛温发汗、苦寒攻下、滋养阴液。祛湿清热,

13、兼顾三焦,使用醒胃,理气行滞。醒胃: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鸡内金、砂仁、白蔻仁、炒薏苡仁。炒焦为好。水湿困脾,并非脾气虚,所以少用黄芪、党参等甘温补气药,但可加振奋脾胃的药,如:茯苓、白术、生薏苡仁。理气行滞:厚朴、枳实、陈皮、大腹皮、藿梗、苏梗。不用木香、香附,此二类药升清,湿浊要降,故需降浊。肺主通调水道,肺在上焦,是水之上源,全身水液的运行必须依靠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湿阻气机,一弥漫到肺,水液易停留,因此行水则需开肺气。常用药:杏仁多用、桔梗少用,厚朴、苏梗、藿梗。1、上焦湿热: 身热不扬,恶寒较重,头身重痛,舌苔白薄腻,脉濡。 辛温宣透,芳香化湿,即辛温芳化法藿香、白芷、苏叶、香薷,佩兰(不辛温),青蒿(苦微寒)。 疏透肌腠,腠理通达,汗出邪解。经典方: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暑湿在卫: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卫分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