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81.67KB ,
资源ID:146837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683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清单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易混易错唐代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保证了唐朝行政运作的有效制衡,但这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不能体现民主观念,本质上是为强化皇权服务的。知识图解隋唐三省六部制2选官制度易混易错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的仍然很多。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主要选官制度,其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史论共识(1)从汉到元我国选官制度在主要

2、标准方面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于公开、公正。选拔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2)古代的监察制度尽管制度建设逐步走向健全,但它“约下不约上”,其实际效能的发挥最终取决于帝王。4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二、从汉至元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口诀识记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郡国并行七国乱,推恩令刺史以强干。起初丞相集大权,汉武帝强权中朝建。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整体把握专制集权不断加强中的三个“两”规律总结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从汉至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

3、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易混易错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也不能制约皇权。内阁大学士不是宰相。2清代设立军机处知识图解明清皇权的不断强化基准考点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主题一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史料一信息解读据图,之所以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主要由于:分工明确;效率高;互相牵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总之,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史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

4、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信息解读史料表明宋代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但有很多变化。三省长官不再专任宰相之职;决策权归属中书机构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财权集中于“三司”。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事、行政,进一步说明了北宋加强君主专制,分割宰相权力的特点。主题二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史料一(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信息解读史料说明先秦推行的是世袭选官制,其并不能选拔出真正为国所用的人才。史料

5、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汉代以才学、道德、品行为选才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选拔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真正的寒门子弟并没有被选中的机会。史料三(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信息解读史料表明门第出身为九品中正选官制的标准,下层出身的人才没有出头机会,社会矛盾易激化。史料四(唐代)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华选,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

6、隋唐五代史论集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以学识、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人才,具有公平、公正的一面。主题三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1)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在专制制度下,最高监察权归于皇帝,整个监察过程,都必须请旨进行,最后由皇帝裁决。监察效果有赖于皇帝的贤明,监察官有赖于皇帝的保护。(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干扰。(3)重视监察官的责任。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监察官的遴选。既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监察官有丰富的为官经

7、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4)凭实绩升降,严格考核监察官。中国封建统治者根据实绩对监察官进行考核,并采取了一些定量化的方法,这样就可促使监察官尽职尽责、积极上进,减少察与不察一个样的虚监现象。基准考点二中央集权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主题一汉代地方割据与集权史料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8、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信息解读据地图中的“郡”“国”等政权字样和图例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文字史料表明主父偃分析了郡国并行的弊端,并在汲取晁错“削藩”教训的基础上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为汉武帝所采纳。主题二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与宋初集权史料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信息解读图片反映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长期分裂局面。范浚的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表明在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题三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相同中央削弱、分

9、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不同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相权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主题四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而地方则要求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并集权于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2)影响:这一制度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

10、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准考点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皇权与相权之争)主题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内涵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主题二历代加强君权的措施史料一(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信息解读从史料中可看出在汉代丞相是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史料二(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

11、也。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唐代时宰相在最高决策层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相权因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而被分散,皇权有所加强。史料三宋代官制“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 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信息解读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表明,宋代不但宰相为临时职务,天下无官不为临时职务;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史料四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2、。”信息解读史料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料五(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主题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趋势史料信息解读三幅图片反映出,最初的宰相还是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的,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而当皇帝自认为“无所不能”的时候,宰相只能“跪奏笔录”了。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司六部制与内阁六部制的异同1

13、相同:(1)本质都是以中央为主体的行政制度;(2)目的在于巩固统治;(3)结果保障统治秩序。2不同:(1)应用时代: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三司六部制运用于明初;内阁六部制创立于明中期,清初沿用。(2)内部结构: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中央行政体制,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司六部制是集监察、司法、军政、民政与财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内阁六部制是仅次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的中央行政体制。(3)丞相职权地位: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

14、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司六部制废除丞相,六部尚书直接负责于皇帝,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内阁六部制中内阁在康熙帝时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及南书房互相制约,中枢权一分为三。(4)作用地位:三公九卿制使专制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使专制集权走向完善;三司六部制强化专制集权;内阁六部制促使专制集权逐步走向顶峰。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探究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提示内阁制和宰相制宰相内阁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例1 (2012安徽高考)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唐代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而缺乏对所选拔官吏品行的考核,唐太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的弊端,认为即使所选拔官吏因腐败失职得到惩处,也难以弥补他们给人民造成的困苦。这里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