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8.39KB ,
资源ID:14678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678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粤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粤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1、【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索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 橡皮筋、直尺、小鼓、音叉、吉它、镲、乒乓球、绿豆、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1师: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听,看看听到了什么声音?(播放音

2、频:4种声音)请睁开眼睛,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2师: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生活中,你还听过什么声音呢?3师: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将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齐读课题: “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安静地听声音的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无处不在,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且聚焦了探究的问题。二、制造声音,提出假设大家喜欢听音乐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段乐器演奏,请欣赏。(播放视频:小提琴、古筝、架子鼓)同学们,你知道这些乐器的声音是分别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请你上来边指边说。为什么弦和鼓面都能发出声音?究竟声

3、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看看声音的产生到底跟什么现象有关?4. 师: 同学们的桌面上都放着书和笔,请同学们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看谁想的办法最多?5. 师: 请你说说是怎样使书(笔)发出声音的?(敲击、碰撞、摩擦、摇晃)6师:既然这么多办法都可以发出声音,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发声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进行假想,既有利于建立科学概念,也培养了学生想象推测的能力。三、现象汇集, 达成探究共识1.师:在科学研究中,有了猜想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发声材料,有“橡筋、小鼓、直尺、音叉”。 (边说边拿出来展示)2.师:我们要利用这些物

4、品发出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看能得到什么结论。(出示实验报告单) 实 验 报 告 单序号研究的物体发声时物体产生的现象结 论1橡筋 橡筋发声时, 我们认为发声的物体 2小鼓 小鼓发声时, 3音叉 音叉发声时, 4直尺 直尺发声时, 那么,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谁来告诉大家?4师:老师也给同学们两点要求,我们一起读一读: 实 验 要 求【强调】每做一个实验都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5开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6.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通过间接观察的方法感受振动现象。指导重点:(1)刚才同学们汇报演示的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看见橡筋、尺子发声时都在振动。但是,却看不见鼓

5、面在振动。请问:你是怎样感受到鼓面在振动的呢?(2)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大家直接看到鼓面在振动呢?(让学生尝试在鼓上放些绿豆,感受发声时鼓面在振动。)(3)师:同学们,你还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呢?(4)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们能不能利用它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呢?小鼓动、音叉发声时看不到振动,教师引导学生在鼓面放东西和用音叉弹开乒乓球,“再现”了鼓面和音叉发声时的振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探究间接证明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推理的严谨性,培养科学思维的灵活性。7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发声的时候,橡筋在( 生: 振动) , 鼓面在( 生: 振动) , 音叉在(生:

6、 振动) ,钢尺在(生: 振动)。8师:那么,其他东西发声时,是不是也在振动呢?下面,我们再来试一试。请同学们拍拍桌子、跺跺脚。有振动吗?师: 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平时说话、唱歌的声音是从身体的哪个器官发出来的呢?(示声带图)说明喉咙里有两条声带。 让我们把手放在喉咙的位置, 一起发一个音,看看有什么感受?师:现在,你能解释喉咙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9同学们,我们观察了这么多物体的发声现象,其实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谁知道?(板书: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讲究逻辑推理, 重视实证的方法, 对不完全归纳推理形成的结论进行广泛验证,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四、反面验证,得出结论既然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那么, 如果让正在发声的物体突然停止振动, 你认为会怎样呢?2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老师边弹吉他边问:“什么在振动?有什么办法能让弦停止振动?3.老师弹吉他,让学生马上按住弦。还有声音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弦一旦停止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是不是其他物体不振动也不能发出声音呢?老师这里还有一把镲,谁上来试试?(两个学生,一个发声,一个停) 师:发现了什么?也就是说“物体不振动就”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出声音)5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声

8、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小结:各种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6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在物体的发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进行反面论证,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发声的共同点,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认识,验证了前面的假设。这样的设计,不但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五、拓展延伸, 巩固科学概念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听:蜜蜂在嗡嗡地叫(播放动画),这些东西发声时是什么在振动? 蜜蜂嗡嗡,是_在振动风儿呼呼,是 在振动雷声隆隆,是

9、 在振动青蛙呱呱,是_在振动2.在自然界里,处处都有美妙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里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播放动画)师解说:请听“蝉”在树上唱着动人的歌曲;蟋蟀在草丛中自由地弹琴;响尾蛇遇到敌人,尾巴会发出响声。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用续写小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声音的产生,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增加了科学的美,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对声音产生的认识;播放蝉、蟋蟀、响尾蛇发声的录像,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充分体现“科学课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究起点”这一教学理念。六、总结全课,评价促进。1.这节课,我们对声音的产生进行了探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科学探究方面有什么收获吗?2.关于声音,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研究,如: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声音的传播,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呢?请拿出“学习评价表”,四人小组评一评。(学生完成评价表后交给老师放进成长记录档案袋中)课堂的即时性评价,体现了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纵向发展的理念,并以此增进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元认知。附板书设计: 声 音 的 产 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