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郊特牲有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表明了中国古代灵魂说的几个因素:首先,人是由精神(魂气)和肉体(形魄)两个内外要素构成的;其次,魂魄是会分离的.人活着时候,魂魄一体,是统一的,人死魂魄分离;再次,魂魄的去向和人的生死关系密切,魂上升入天,魄下降入地.魂魄分离,生死异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观念,就是中国古代魂魄观的中心内容.魂魄为何物,来自何方?古人认为魂魄是气.阳气为魂,阴气为魄;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为魄.天地之间充满了气,气不外两种:人之气与天地之气;气之运动,屈伸往来,便是魂魄与鬼神.民间对于死亡最形象的说法就是气绝,气断气散,指的就是作为气态的魂魄的活动.收稿B
2、20091231.作者简介徐子恒(1979一),男,黑龙江大庆人,讲师,从事文艺理论研究.169?在春秋左传?昭公七年中有:人生始化日魄,既生魄,阳日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_4J这段话是子产适晋时对赵景子说的一段话,利用灵魂观,回击了政敌的嘲弄.由于利用了在当时人精神深处根深蒂固的灵魂观念,使赵景子深信不疑,从而在强晋的压力下得以维护郑国的荣誉和尊严.魂魄观念已经可以在外交中作为一种强大伦理的力量来运用,足见这种思想在当时人的心灵深处的威慑力和影响力.子产的思想和西周思想家(特别是周公)以及西周以来的思想家(如祭公谋父)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他们都属于前孔子的儒家思想.
3、孔子很激赏子产的政治行为,也推崇子产的思想.虽然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魂魄观却也是一直在儒家的思想中时时存在的.在儒家的经典中频频出现关于魂魄观念的教条.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左传?昭公七年)尤其是朱熹对灵魂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论述.朱熹又指出,魂魄是神鬼,而神鬼就是气:鬼神只是气,伸屈往来者,气也.天地间无非气,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常相接,无间断.而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5朱熹还进一步提出了二气之分,实一气之运的观点阳魂为神,阴魄为鬼.鬼,阴之灵;神,阳之灵,此以二气言也.然二气之分,实一气之运.姑凡气之
4、来而方,伸者为神;气之往而既,屈者为鬼.阳主伸,阴主屈,此以一气言也.故以二气言,则阴为鬼,阳为伸.精气为物,阴精阳气聚而成物,此总言神.游魂为变,魂游魄散,散二成变,此总言鬼.此所谓人者鬼神之会也.L5陈潴在礼记?祭义注疏中谈到朱子的二气之分,实一气之运时说:朱子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_o陈滞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作为气的魂魄的不同运动变化状态,实际上是对朱熹的理论的补充.朱熹还在楚辞辨证?九歌中阐述了魂魄的更广泛的含义:或问:魂魄之义?日:子产有言:物生始化日魄,既生魄阳日魂.孔子日: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郑
5、氏注日:嘘吸出入者,气也.耳目之精明为魄,气则魂之谓也.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高诱注日:魂,人阳神也.魄,人阴神也.此数说者,其于魂魄之义祥矣.l7J他肯定了子产的物生始化日魄既生魄,阳日魂的说法,认为物最初是没有灵魂的物质,只有注入阳气之170?后,才有了魂.道家的理论中也有着和儒家相似的魂魄是气,行神相合之说.例如: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为死.(庄子?知北游)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各处其宅.(淮南子?主术训)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淮南子高诱注)在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中,魂魄存在于人体的小宇宙之中,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魂魄二气观在医学上的体现.五藏所藏:心藏神,
6、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黄帝日: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灵枢?为气)黄帝问于岐伯日: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日:天之在我者德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只有保持体内的中和,稳定魂魄,使其安定,才是养生延年之道: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岐伯日:血气以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否
7、则,就会破坏人体内部的中和状态,遗祸身心,伤及健康.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灵枢?医学是伴随人类的早期对世界宇宙的思想产生而同时逐渐形成的,所以每个民族的医学中都是以本民族对世界的思考为基础的,都体现该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体现该民族对宇宙,自然,人本身的认识.中医的理论中的安魂定魄以养生的理论恰恰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魂魄观的体现,而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整个民族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中,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学都弥漫着魂魄
8、,阴阳二元的思维.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本土宗教,它的形成是以整个中华文化为基石的.道教直接来源就是中国古代宗教和巫术,自然也就吸收了早期先民思想中的魂魄观,如:魂精魄灵,尢天同生.(云笈七签)并且和中医互相借鉴,在道藏中就有和中医理论极为相近的关于魂魄的观点.例如:脉者,魂魄,人之容也.魂魄以去,主人寂寂.故百脉尽则气绝,气绝则死矣.(太上老君中经)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为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太上老君内观经)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魂魄二元观已经深深的植根于各种思想当中.无论是在何种思想体系中,魂魄都普遍被认为:首先,阴阳二元观念是魂魄形神二元结
9、构的来源.阴阳是气,是魂魄产生的基础,也是鬼神,生死观念的依据.其次,魂与魄指的就是精神和形骸,精神与骨肉,魂气与形魄.灵与肉,形与神的二元结构,是魂魄的性质和特征,是所有生命体都具备的普遍特性.再次,魂魄常以鬼神的形态出现,鬼神便是精神魂魄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最后,古人把形体(魄)看成是精神(魂)的居所,讲究形神相守,魂魄相依.魂安于形体则生;否则,魂离形体而去,则人便神思枯萎,死亡,故淮南子?精神iJll日有缀宅而无耗精.二,中国传统魂魄说认为魂魄形神是可以分离的魂和魄本来就是一对相附相生的矛盾,在人体的小宇宙中一直是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当相对稳定时,人便安好;当平衡
10、被打破时,人便会出现问题,魂魄也便会分离,说文?段注有形体与魂魄相离之说.魂魄,形体可以分离,是灵魂观念的核心.礼记上认为人的魂为神之气,魄为骨肉.因此,人死后,魂升于上,骨肉归于土.在论述魂魄形神是可以分离这个问题时,朱熹说:人所以生,精气聚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尽则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而死矣.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游冷,所谓魄降也.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也.夫聚散者,气也.朱子的论述进一步说明魂和魄的可离性.他认为正是魂魄的升降运动气聚气散,导致了人的生死现象.老子道德经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勿离乎.屈原高呼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面对文学审美的魂灵飞
11、扬,朱子在楚辞集注中用客观的哲学语言加以解释:屈子载营魄之言,本于老氏,而扬雄又因其语以明月之盈阙,其所指之事虽殊,而其立文之意则一.老子,屈子以人之精神官之,扬子以日月之光明论之,则固以月之体质为魄,而日之光耀为魂也.以人之精神言者,其意盖以魂阳动而魄阴静,魂火二而魄水一,故日载营魂抱一能勿离乎,言以魂加魄,以动守静,以水迫火,以二守,而不相离,如人登车而常载于其上,则魂安静而魄精明,火不燥而水不溢,固长生久视之要诀也.朱子这番言论虽有剖解雪月之嫌,但还是从魂魄观上说明了魂魄相离相守.这些渗透到精英知识结构中的思想,实际上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在民间的世俗文化中,离魂总是以更生活化的方式
12、证明着魂魄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存在.在四川民俗中,对于死的描述是魂升魄降:所亲即死,穿屋宇,泄秽浊,名魄升.焚床茵束.名魄落.-】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做梦和影子是魂灵的暂时离开肉体.按照中医的理论认为做梦和魂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在觉醒的状态下,魂受神的指挥,控制而随神往来,但当在睡眠时,神是处于宁静状态,所以此时魂可不受神的约束而仍处于活动状态,因而表现为梦境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所以张景岳将它描述为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是也.庞阿中石氏女的暂时离魂,离魂记中倩娘和王宙的梦中相感,这些都是被作者言之有据地表明是来自于民间:玄秸少常闻此说,而多并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睨,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睨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离魂记)魂魄相离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上面谈到的,永久的魂魄相离,即人的死亡;一种就是魂魄的暂时分离.古人常说的魂升魄降魂游魄降魂散魄归魂飞魄散等,就是魂魄的永久分离,即死亡的意思.但是,魂魄的分离又不一定都是死亡,所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神魂颠倒,指的就是魂魄的暂时分离或是错位,从而导致人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