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08.86KB ,
资源ID:145342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534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源PCB布局和走线设计要求标准规范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源PCB布局和走线设计要求标准规范文档格式.docx

1、_ _ 日期:_ _ 1.目规范电源产品PCB布局设计、PCB工艺设计、PCB安规及EMC设计, 规定PCB设计有关参数,使得PCB 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符合安规、EMC等技术规范规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体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原则,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产品质量2.合用范畴本规范合用于我司电源产品PCB设计3.阐明本规范之前有关原则、规范内容如与本规范规定相抵触,以本规范为准。若客户有特殊规定则以客户规定为准!二合一电源中非电源某些按非电源产品规范执行4.引用/参照原则或资料TSS090001 TSSOE0199001

2、TSSOE0199002 IEC60194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IPCA600F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IEC609505.规范内容5.1.创立PCB文献5.1.1.构造工程师将客户提供构造图转为PCB设计所需dxf文献格式,PCB设计人员依照构造图(pdf文献和dxf文献)创立PCB文献:一方面拟定板属性,如:单面板、双面板等等5.1.2.PCB设计工程师将初始PCB图(由原理图设计人员提供已导入元器件封装PCB文献)转入到已

3、创立PCB文献中,并确认转入先后一致性5.1.3.PCB设计工程师依照规定设定PCB各层定义,Top层,Bottom层按照构造图正、反面定义5.1.4.PCB设计工程师对PCB文献进行有关规则属性设立5.2. PCB布局5.2.1.依照构造图设立板框尺寸;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器件,赋予这些安装孔和器件不可移动属性5.2.2.依照构造和生产工艺规定设立印制板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如:安装孔周边,工艺边附近(工艺边宽度为3mm)等5.2.3.贴片元器件距板边距离(拼板时考虑)为:垂直方向摆放时120mil; 平行方向摆放时80mil5.2.4.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效率选取加工流程:加

4、工工艺优选顺序为,单面插装一面贴、一面插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依照加工工艺规定拟定拼板方式,如果采用过波峰焊加工工艺,还应拟定过波峰焊时PCBA走动方向5.2.5.布局操作:一、要依照各模块电路特性,遵循“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布置原则,即重要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二、参照原理图,依照电路特性安排重要元器件布局。三、要考虑各元件立体空间协调与安规距离符合5.2.6.过锡方向分析,散热分析,风向及风流量考虑 (如:散热片应如何放、多厚、散热牙(翼)方向、散热面积多大最利于散热、散热片材质规定、辅助散热、风道方向、PIN脚稳固性、可靠度等)5.2.7.布局应尽量满足如下规定:初级电

5、路与次级电路分开布局;交流回路,PFC、PWM回路,整流回路,滤波回路这四大回路包围面积尽量小,各回路中功率元件引脚彼此尽量接近,控制IC要尽量接近被控制MOS管,控制IC周边元件尽量接近IC布置5.2.8. 电解电容不可触及高发热元件,如大功率电阻,变压器,散热片5.2.9所有金属管脚不能紧靠在相邻元件本体上,以防过锡时高温使元件管脚烫伤其他元件外壳而短路或爆裂5.2.10.发热元件普通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元器件5.2.11.跳线不要放在IC及其他大体积塑胶外壳元件下,避免短路或烫伤别元器件。5.2.12.SMD封装IC摆放方向必须与

6、过锡炉方向成平行,不可垂直,如下图5.2.13.SMD封装IC两端尽量要预留2.0mm空间不能摆元件,为了防止两端SMD元件吃锡不良。如果布局上有困难,可容许预留1.0mm空间5.2.14.多脚元件应有第1脚及规律性脚位标记(双列16PIN以上和单排10PIN以上均应进行脚位标记)PFC MOS和PWM MOS散热片必要接地,以减少共模干扰5.2.15.对热敏感元件(如电解电容、IC、功率管等)应远离热源,变压器、电感、整流器等;发热量大元件应放在出风口或边沿;散热片要顺着风流向摆放;发热器件不能过于集中5.2.16功率电阻要选用立插封装摆放,以便散热或避免烧坏板子;如果是卧插封装,作业时一定

7、要用打KIN元器件5.2.17.考虑管子使用压条时,压条与周边元件不能相碰或浮现加工抵触5.2.18.贴片元件间间距:a.单面板:PAD与PAD之间规定不不大于0.75mmb.双面板:PAD于PAD之间规定不不大于0.50mmc.单面板/双面板:PAD于板边间距规定不不大于1.0mm;避免折板边损坏元件(机器分板);d.贴片元件与A/I或R/I元件间距离如图:5.2.19.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原则布局5.2.20.器件布局栅格设立,普通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10、20 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立应不少于10mil5.2.21.如有特殊布局规定,应同原

8、理图设计人员沟通后拟定,需用波峰焊工艺生产PCB板,其紧固件安装孔和定位孔都应为非金属化孔。当安装孔需要接地时,应将该安装孔作成梅花孔5.2.22.布局完毕后规定原理图设计者检查器件封装对的性及布局合理性,并且确认接插件引脚与信号相应关系(例如:FUSE所接输入端为L端等),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布线5.3.PCB铜箔走线距离5.3.1依照IEC60950-1/GB4943-(IT类)原则规定:最小(空气间隙)爬电距离为: 初、次级间:(4.0)5.0mm(150Vin),(1.6)3.2mm(150Vin)初级对大地:(2.0) 2.5mm(150Vin),(1.0)1.6 mm(150Vin

9、)初级对功能地:次级对大地或功能地:(0.4) 0.8mm(150Vin);(0.4 )0.8 mm(150Vin)L对N:(2.0)2.5mm(保险之前);(1.0)1.5mm(保险之后至大电解处)(150Vin)(1.0)1.6mm(保险之前);(0.4) 0.8mm(保险之后至大电解处)(150Vin)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不区别:原边其她直流高压:1.5mm(150Vin);0.8mm(150Vin)同类型线路间最小距离:0.5mm(SMT 0.4mm),局部短线可以用到0.4mm(SMT 0.35mm)。5.3.2依照IEC600065-1/GB8898-(AV类)原则规定:最小空气间隙

10、与爬电距离为:(此原则两类距离不区别) 6.0mm(150Vin),4.4mm(150Vin) 3.0mm(150Vin),2.2 mm(150Vin)6.0mm(150Vin),4.4mm(150Vin) 0.9mm(150Vin);0.9 mm(150Vin) 3.0mm(保险之前);1.7mm(保险之后至大电解处)(150Vin)2.2mm(保险之前);0.9mm(保险之后至大电解处)(150Vin)1.7 mm(150Vin);0.5mm(SMT 0.4mm),局部短线可以用到0.4mm(SMT 0.35mm)注:1.以上为普通布板状况,特殊状况或未到之处请征询安规工程师2.初、次级同

11、步接近一种地时,初级到地距离+次级到地距离初、次级间距离5.4.PCB布线5.4.1.为了保证PCB加工时板边不浮现断线缺陷,PCB布线距离板边不能不大于0.5mm5.4.2.在布线时,不能有90度夹角走线浮现5.4.3.IC相邻PIN脚不容许垂直于引脚相连5.4.4.各类螺钉孔禁布区范畴内禁止有走线5.4.5.逆变器高压输出电路间隔要不不大于240mil,否则开槽 1.0mm,并有高压符号标示5.4.6.铜箔最小间距:单/双面板0.40mm,特殊状况可以减小,但不超过4处5.4.7.设计双面板时要注意,底部有金属外壳或绕铜线元件,因插件时底部与PCB接触,顶层焊盘要开小或不开,同步顶层走线要

12、避开元件底部,以防短路发生不良。5.4.9.双面板锰铜线顶层不要铺铜,锰铜线孔不做金属化;(锰铜丝等作为测量用跳线,焊盘过孔要做成非金属化;若是金属化,那么焊接后,焊盘内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有效长度将变小并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成果不精确)。5.4.10.布线时交流回路应远离PFC、PWM回路。5.4.11.PFC、PWM回路要单点接地。5.4.12.有金属与PCB接触元件,禁止下面有元件跳线和走线。5.4.13.金属膜电阻下不能走高压线 (针对多面板)。5.4.14.反馈线应尽量远离干扰源( 如PFC电感、PFC二极管引线、MOS管)引线,不得与它们接近平行走线。5.4.15.变压器下面禁

13、止铺铜、走线及放置器件。5.4.16.若铜箔入焊盘宽度较焊盘直径小时,则需加泪滴,如下图。经常需拆取元件,引脚焊盘周边须加大铺铜面积,以防拆取元件导致翘皮,如插座多PIN脚、晶体脚、单焊盘铜箔等有也许经常取插维修之焊盘。5.4.17.布线要尽量短,特别是EMI线路,主回路及某些回路与电源线,大电流铜箔规定走粗;主回路及各功能模块参照点或地线要分开。5.4.18.ICT测试焊盘:测试焊盘直径以1.0mm为准,测试点与测试点之间不不大于1.5mm,每个网络上不少于一种测试点,ICT测试治具作好后,其测试焊盘禁止移动,非不得已事先要与TE商量。5.4.19.(过孔/贯穿孔)大小定义:a.信号线过孔/

14、贯穿孔普通可设立0.51mm。b.过孔/贯穿孔不能放于SMD之焊盘中。c.加载铜箔加过孔/贯穿孔时普通设立1.0mm,如接地,功率线等。d.定位孔距器件或线路安全距离不不大于15Mil,禁止布线。5.4.20.如果接地是以焊接方式接入,接地焊盘应设为通孔焊盘,接地孔直径3.5mm。5.4.21.PCB板上散热孔其直径不可不不大于3.0mm。5.4.22.线条宽度要满足最大电流规定1mm/1A (铜厚1盎司)。5.4.23.走线时IC下方尽量只走地线、电源线,尽量在IC周边构成GND短路环。同步尽量构造初级GND短路环、次级GND短路环,以减少干扰。5.4.24.当需要增长跳线时,跳线命名为J1,J2.Jn,跳线种类是以2.5mm倍数增长,例如5.0mm;7.5mm;10mm.30m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