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语设计 前几年,美国好莱坞拍成了一部惊怵大片,轰动一时。这部影片名叫酷斯拉(Godzilla),表现的是一位钓鱼爱好者,海边垂钓时,钓到鱼的同时,水中随即排山倒海般站起一庞然大物一条身体巨大无比,脑袋小的可怜的蜥蜴!它一步步向陆地走来。将一座世界级的大都市的纽约,搅得一塌糊涂,差点夷为平地。其电影的构思者,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叹。但这个创意,却来源于日本同名片酷斯拉,美国人连蜥蜴的名字也没改,表现出对原作的尊重。在日本人的片子里,被想象出来的“酷斯拉”也那样地触目惊心,它站立起来有东京塔那么高,它行走的速度,超过日本新干线。于是,这条横行无阻的“酷斯拉”,在东京所制造的混乱,不亚于当年的
2、关东大地震。但日本也好,美国也好,都不敢说自己就是这高明的想象的原创!原创者究竟是谁?他就是距今已两千三百多年的中国上古时代的庄周!或 有一天,庄子正在涡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先生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大家现在能猜出这位先生是谁了吗?对,
3、没错,他说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请同学说说对庄子的了解。曾学过成语“庄周梦蝶”,也是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其人;后来梦醒,自己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现比喻人生变幻无常。唐代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也引用了这一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庄子的一篇散文秋水,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另一篇散文,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
4、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了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魅力跨越千年,李怀宁在忙里偷闲读庄子一文中这样形容: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
5、,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在这组排比句中,你比较喜欢庄子是哪一种个性的人?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儒家思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中的无为精神,构筑起中国文人的文化后院,多少官场失意的文人,在这个后院里,被老庄的潇洒无为,温情地安抚过。庄子到底
6、是何许人,为何有如此之魔力呢?给大家讲几个庄子的故事吧。我想这几个故事可能胜过我所有苍白的解释。故事一:庄子姓庄,名周,宋国(今河南商丘县)蒙人,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道家学派创始人,曾任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浊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教师引导学生翻译,然后归纳。明确:这个故事说明: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义智慧的人往往喜欢和山水交朋友,而不为仕途所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物质欲望充斥,钱权高于一切的社会,庄子这
7、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关于庄子的这个思想,建议学生课后阅读逍遥游。故事二: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故事三: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教师总结,并具体介绍庄子一书。庄子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
8、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辩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其中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融于一炉;它想像丰富,
9、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阉,仪态万方”。三、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说明 参见课后注解。高一时已经讲过,这里只是提及,明确一下重点。四、课文诵读指导 1、正音正字 提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及意义、用法,详见书中的批注及课后注解。2、诵读指导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
10、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 思考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明确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重点
11、讲解第一小节,疏通文意,注意虚词其和之的用法,掌握比较特殊的实词和句式。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2、怒:奋起。3、志:记载。4、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5、抟():环绕而上。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6、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7、斯:则,就。8、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9、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宾语前置。10、决(迅疾的样子。11、抢():突过。榆枋:两种树名。12、 控:投下,落下来。1
12、3、 奚以:哪里用得着。之: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14、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15、果然:饱的样子。古今异义词 16、宿:这里指一夜。17、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指示代词。总结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解释为,是还是?已学过如此解释: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余,在第一段中的“其”的用法都比较简单,不作赘述。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13、总结 宾语前置句: 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 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补充宾语前置句的第三种情况:由 “之”、“是”、“焉”帮助构成的前置。如:惟令是听;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由,恐怕要批评你了吧) 二、齐声朗读第一段,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参考课后练习一)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说这只鸟在海翻腾激荡的时候,就乘风迁徙到南海。2、齐谐是书名,齐国的志怪之书。文章是引此为证,说明鹏之高翔奋飞是有根据的。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巳矣。”意思是说:天色苍苍茫茫,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也这样。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为了说明大鹏是如此之大,必须要大风才能托起它。5、蜩与学鸠笑话大鹏,殊不知因为自己个小,所以所待轻易得到。而大鹏如此硕大,所待必是海运之风。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对此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悲和可笑。三、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评点本段思路 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