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是 。并取等量银氨溶液于多支试管中。.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洗净,备用。 【实验2】溶解银镜: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 Fe(NO3) 3、Fe2(SO4)3溶液。编号ab试剂0.1 mol/L Fe(NO3) 30.05 mol/L Fe2(SO4)3现象银镜消失较快;溶液黄色略变浅;产生少许白色沉淀银镜消失较慢;溶液黄色明显变浅;产生较多白色沉淀(2)选用Fe2(SO4)3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目的是保证 相等。(3)从a、b中均检出了Fe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a中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是 。(4)
2、确认b中沉淀为Ag2SO4(微溶),检验Ag2SO4固体中SO42-的方法是 。(5)推测在a中的酸性条件下氧化了银,证据是 。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了推测是合理的:.测pH:测定实验a中所用Fe(NO3)3溶液的pH=2;.配制溶液: 。取5mL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现象是 。请将步骤补充完整。(6)分析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设。假设1:Fe(OH)2; 假设2:AgNO2; 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1:取少量沉淀置于空气中,未变色。假设1不成立。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已知:亚硝酸盐能与酸化的KI溶液反应)。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结论与讨论】 铁盐能蚀刻银;能提高铁盐的蚀刻能
3、力。推测硝酸铁溶液如果保持足够的酸性,可以避免产生沉淀。(东城区)28(15分) 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S0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1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 实验一:将SO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实验二: (1) SO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 。 (2) NaHS0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 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3)实验d的目的是_ _。 (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 。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性 (5)甲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
4、aOH溶液至pH =10时,溶液颜色不变。 乙同学:向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 =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 (6)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步骤一:步骤一,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西城区)28(15分)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H2O2溶液的反应。【实验】试剂:酸化的0.5 molL1 FeSO4溶液(pH = 0.2),5% H2O2溶液(pH = 5)操作取2 mL上述Fe
5、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5% 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后溶液pH = 0.9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1)上述实验中H2O2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实验】未酸化的0.5 molL1 FeSO4溶液(pH = 3),5% H2O2溶液(pH = 5)取2 mL 5% H2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上述FeSO4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反应混合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测得反应后溶液pH = 1.4(3)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4 molL
6、1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初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Fe2O3,经检验还含有SO42。检验棕黄色沉淀中SO42的方法是_。(4)对于生成红褐色胶体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H2O2溶液氧化Fe2+ 消耗H+Fe2+ 氧化的产物发生了水解根据实验II记录否定假设,理由是_。实验验证假设:取_,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pH下降,证明假设成立。(5)将FeSO4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产生红褐色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实验】若用FeCl2溶液替代FeSO4溶液,其余操作与实验相同,除了产生与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6)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因是
7、_。(7)由实验、可知,亚铁盐与H2O2反应的现象与_(至少写两点)有关。(丰台区)28(15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饱和NaHCO3溶液中是否还能溶解少量NaHCO3固体,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实验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测饱和NaHCO3溶液的pHpH为8.3向2 mL Na2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2 mL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向20 mL 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固体,静置24小时溶液中微小的气体缓慢地从底部固体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已知常温下:Ksp(CaCO3) 4.96109,Ksp(MgCO3) 6.82106碳酸的电
8、离常数:H2CO3HCO3H+ K14.3107HCO3CO32H+ K25.61012Mg(OH)2沉淀范围:pH 9.412.4(1)用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pH为8.3的原因:(2)实验中若用CaCl2溶液代替MgCl2溶液完成实验,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3)为探究NaHCO3固体溶解的原理,取实验反应后的溶液,检验其产物。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测得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pH为8.7。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中白色沉淀是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饱和NaHCO3溶液中固体溶解的原因 。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pH升
9、高的原因是 。(4)实验的目的是 。(5)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房山区)28.(15分)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1)取1 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最初,Na2SO3溶液pH = 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 。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2) 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实验装置向2mL1 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1Na2SO3溶液2mL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 实验取1mL溶
10、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 离子;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认识. 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认识. 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3) 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 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 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4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 若Fe4(OH)2(S
11、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 (昌平区)28(14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实验中所用的草酸为稀溶液,可视为强酸。(1)将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2 MnO4- + C2O42- + = 2 Mn2+ + CO2 + H2O(2)该小组进行了实验I,数据如下。H2SO4溶液KMnO4溶液H2C2O4溶液褪色时间(分:秒)1mL 2mol/L2mL 0.01mol/L1mL 0.1mol/L2:031mL 0
12、.2mol/L16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 。但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该小组欲探究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实验I的基础上,只改变草酸溶液浓度进行了实验II,获得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下。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反应用时(分:ON草酸溶液浓度与反应用时曲线图M用文字描述曲线图表达的信息 。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其中能够解释MO变化趋势的是 。KMnO4与H2C2O4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生成Mn(VI)、Mn(III)、Mn(IV),最终变为无色的Mn(II)。(括号中罗马数字表示锰的化合价)草酸根易与不同价态锰离子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c草酸稳定性较差,加热至185可分解。(4)该小组为探究ON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又进行了实验III,所得数据如下。Na2SO4固体H2C2O4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