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18KB ,
资源ID:1409811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0981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古汉语通论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古汉语通论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在上古汉语里,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1“无”同“毋”,下文就要谈到。(左传宣公十五年)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礼运)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在第一个例子里,“吾”是“知”的宾语,放在“知”的前面,现代汉语却只能说“不知道我”(不了解我)。第二个例句“毋吾以也”中的“吾”是动词“以”的宾语,放在“以”的前面;但按现代汉语的结构,“吾”必须放在“以”的后面。其馀由此类推。有人把上面所举的这类句子叫做倒装句,那是

2、不对的。在上古汉语里,这是最正常的结构,而不是“倒装”。这个规律在用否定词“未”“莫”的句子里最为严格,很少例外。直到后代,由於仿古的关系,古文家仍然运用这一类结构。至於用“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就不能运用这种结构了,这是因为“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见下文),“非”字是否定整个谓语的,而“无”字本身就是动词。从宾语来看,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能用这种结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不能用这种结构。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吾

3、不能早用子。(左传僖公三十年) 现在我们把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九个否定词“不”“弗”“毋”“勿”“未”“否”“非”“无”“莫”分别加以叙述。(1)“不”“弗” “不”和“弗”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但是,它们的语法意义有细微的区别。区别在於:“不”字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又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不带宾语。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不问马。乡党)“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告子上) 1 亟请於

4、武公,公弗许。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学记)“弗”字后面的动词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词。用在“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用在“弗”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君子不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毋”“勿” “毋”和“勿”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通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於现代汉语的“不要” 或“别”。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梁惠王下)古书上“毋”字常常写作“无”

5、字。无使滋蔓。无生民心。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无令舆师陷入君地。无欲速,无见小利。子路) 在语法意义上,“毋”和“不”相当,“勿”和“弗”相当。“毋”字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勿”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正如“不”和“弗”的区别不严格一样,“毋”和“勿”的区别也不严格。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动词后面却是带宾语的。正如“不”“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毋”“勿”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下面是“毋”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毋友不如己者。学而)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有时候,“勿”字并非用於祈使句,而是用於陈述句。这样,它就不再表示禁止;它的意义和“不”字差不多。齐侯欲勿许。(左

6、传襄公三年)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檀弓下) (3)“未” “未”字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於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宣子未出山而复。未闻好学者也。见牛未见羊也。“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不是“未尝君之羹”的“未尝”),它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未”和“未尝”的区别是:“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而“未尝” 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

7、也。述而) 有时候,“未”字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它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它和“不”字的意义差不多。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楚策)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滕文公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否” “否”字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字是对立的。常用於单词句,等於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夫擅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齐策)“否”字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

8、否定的一面。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5)“非” “非”字用於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管仲非仁者与?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梁惠王上)这种“非”字虽可译成现代的“不是”,但它的语法意义和“不是”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字前面加否定词“不”字;“非”字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它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它所否定的是整个谓语。这一点,我们在古汉语通论(七)里已经讨论过了。“非”字又用来否定行为或性质,表示对某一事实的否认。在这种情况下,它往往具有撇开的作用。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非曰能之,愿学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9、,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公孙丑下) 有时候,它不是撇开,而是用於假设。在这种情况下,“非”字等於说“若非”或“若无”。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民非水火不生活。尽心上)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古书上“非”字又写作“匪”。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卫风?氓) (6)“无” “无”是“有”的反面,它所否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无”字的宾语。人谁无过?无怨无德,不知所报。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无”字在某些古书上又写作“无”。周易一律写作“无”,庄子大多数地方

10、写作“无”。不出户庭,无咎。(周易?节) (“咎”,灾祸。)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 有的古书上又写作“毋”。然使十人树之,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韩非子?说林上) 众口所移,毋翼而飞。秦策) “无”又可以说成“无有”,意义差不多。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左传隐公三年) (“质”,人质。“间”jin,离间。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无有。偶然又说“不有”,或者用在否定词的后面表示双重否定;或者用在无主语的分句里。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左传宣公二年) 不

11、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祝”,宗庙之官。“鮀”tu,人名,卫国的大夫,有口才。“朝”,人名,宋国的公子,有美色。)“不”和“无”在语法上的分工是:“不”字是副词,它所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无”字是动词,它所否定的是名词。前面已经说过,“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或形容词,“无”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则用如名词。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朱熹注:“常人溺於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可见无谄无骄不等於不谄不骄。)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 “均则不患於贫而和,和则不患於寡而安,安则不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可见无贫无寡无倾不等於不贫不寡不倾。孟尝君曰:“客

12、何好?“客无好也。“客何能?“客无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同上) “无”字又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不同意,意义和“毋”字完全相同。见上文。(7)“莫” “莫”字是一个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现代汉语里没有和它相当的代词。如果要把它的意义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事情)”等等。“莫”字前面可以出现它所代替的名词,也可以不出现它所代替的名词。群臣莫对。(群臣没有谁回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哪一种善事比这个更大。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前三个例子都有“莫”字所代替的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后两个例子没有。上古时期“莫”字有时也用作否定副词,相当於“不”。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小雅?小旻) 汉代以后,“莫”字常常用於祈使句,当“勿”字讲,表示禁止。秦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史记?商君列传) (徇:示众。作书与内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