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释下列字词:筛酒: 好生: 将来: 恁地: 醇 : 县治:贴钱: 大虫:3.作者及文学常识简介:施耐庵 罗贯中有关水浒传武松的故事(简要介绍)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格式:这篇小说记叙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故事。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课文一共写了四部分内容:1(开端)第 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与酒家发生争执。2(发展)第 段,写武松上冈后的心理活动和变化。3(高潮)第 段,写武松景阳冈打虎。4(结局)第 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冈。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1.文章一开始为什么写武松喝了十五碗酒吃了四斤牛肉?2.武松是立志当打虎英雄还是阴差阳错,不得已当了打
2、虎英雄?3.武松误上景阳冈,犯了几个错误?在上冈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发生了几次变化?4.武松见到老虎害怕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学习,总结你所认识到的武松。(武松的形象)2.相关链接:(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武松的故事情节?请举出两例写在下面。(2)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他是 ,与之相关的情节有: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
3、,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五、达标测评,巩固内化。1. 注意下列加点字词,它们的意思可与现代汉语。你能说出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吗?(1)还有些贴钱与你()(2)武松走了一直(3)那里提得动()(4)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5)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6)众猎户先把野味将来与武松把杯()2. 阅读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比较一下,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3.对武松醉上景阳冈有如下两种看法:其一,酒壮英雄胆,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二,“酒醉出狂言,怕人耻笑”。你的看法怎样?学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回顾旧
4、知。二、合作交流,品读质疑。细读“打虎”部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标划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语,有关老虎的描写,赏析品味。2.结合具体句子,概括评价武松。3.标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4.文中反复出现官府榜文,作用是什么?5.武松打完虎后,对猎户的描写有哪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2.小说中描绘的武松打虎的场面可信吗?有人认为,武松与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你认为呢?四、达标测评,巩固内化。阅读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回答问题。(李逵)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
5、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便不抖,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
6、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母
7、子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1、文中写李逵“一身肉发抖”“把不住抖”“心头火起便不抖”,你怎么理解他心理变化的过程?答:2、“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3、武松与李逵你更喜欢哪一个形象?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你更喜欢哪一个过程?与同桌交流一下,说不定你俩可以展开一场辩论呢。教后反思:隆中对导学案第二周 课型:新授 主备人: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3理解时年26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难
8、点: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2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习时间:2课时1.给加点字注音 遂 诣 亮 屏 人 倾 颓 度 德 量 力 信 大 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2.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
9、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3.内容感知(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通假字的音、形、义。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意思是 )自董卓已来已,(已,通“ ”)二、清理文脉,整体感知。1.疏通文意。A.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 陇亩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B.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屯 器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C.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由是 遂 诣 凡 乃见 因 屏 汉室 倾颓 窃命 孤 度德量力 信 用 猖獗 已 计 安D.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
10、解释。已来 不可胜数 众寡 非临,抑亦 谋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援 囹 利 尽 此用武之国 殆 资 险塞天府之土 因 暗弱 殷 存恤 胃 信义 著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身 箪食壶浆 诚如是 日 2.一词多义: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3.词性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4.句式 (翻译出来)A.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B.省略句。君与俱来。C.
11、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三合作交流。1.练习反馈:翻译下列句子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4.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1.口述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主旨。2. 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五、达标检测,巩固内化。1.给加点字注音。陇( )亩屯( )新野 诣( )亮诸 ( )侯 帝室之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gng( )耕 倾tu ) wng( )驾 存x 总ln() sh)敢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
12、的典故。你知道吗?请写出来。4.课外完成翻译全文。一、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策略: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4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13、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子。1凡三往,乃见。即是 的故事。2对对联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 ( ) 。第三十八回 ( )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