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1.38KB ,
资源ID:1401360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013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 为中国音乐建立和弦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 为中国音乐建立和弦Word文档格式.docx

1、因此笔者在使用上将以清乐音阶(注一)中的“龢”音替代“变徵”而成为“龢和弦”:这个和弦则与宫和弦、商和弦、徵和弦同样的具有中国韵味,在和声的进行上与转调上皆极为好用。注一:请参阅第五章第一节。说明缘由笔者要说明,是根据什么理由如此来建立,所谓的“中国和声”体系的和弦。打从心中所孕育,到肯定的让它“出世”,其中经过了多方的寻求,现在就依我心中的历程将它作个分析:甲、是从旋律中找出来的旋律与和声是一体两面,旋律反应了和声,和声支持了旋律;因此从旋律的进行中可找到和声的结构。在西洋音乐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旋律与和声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由于旋律是以和声为基础而组成,因此旋律就显示出和声,故在西洋音乐

2、中,从旋律中就可以找到和弦。依这样的理论,应可找到一个借鉴从中国的旋律中,找寻中国的和弦。西洋音乐从十四世纪“新音乐”的时期开始,在和声方面加入了3度音,因此文艺复兴时代,三和弦已经完备构成,自那时开始到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时期,虽为复音音乐,是多旋律的各自进行,但各声部之间,就依循着和弦的关系进行。当十八世纪中叶,进入古典乐派,作曲家们更是理性的连接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为骨干的和声系统,虽然再由和弦的架构中生出旋律,这生出来的旋律完全是依附在和声的架构上。即使是进入浪漫派音乐,旋律像是直接先发的创作,而和弦是而后配置上去的,但若稍加推敲,即知道这些旋律仍然是以和声为依据的两面一体的表现。我们

3、可以从下列的一些作品中,就能寻得例证:(1?1 474)的Gloria这首十五世纪的双旋律的作品,一看即知是建立在主、属的和弦上,尽管有几个经过和弦,有时31591)的作品:Dies Sanctificatus.这是一首混声四部无伴奏的宗教歌曲,为着分析方便起见,而改以大谱表写出:小调的作品,是一首复音音乐,但从这五小节中即可看出,其是循着主和弦在进行。(3)Minuet.像音乐之父巴赫这样的作品不论要不要分析和弦,在旋律中一听即知和声的进行了。(4)Mozart(1756-1791):Sonata in C.像莫扎特这样的旋律,我们可以一眼即看出其使用的和弦;而且,其和弦的架构与连接,是先“

4、预谋”设计好的,那是循着主、属,主、下属那样的进行。(5)Beethoven).贝多芬这位将古典带入浪漫乐派的大师,他的分解和弦式的旋律,是旋律也就是和弦。不管是古典的精神先设计和弦,再产生旋律;或是浪漫派的先有曲调,再依作曲者需要的效果,配置上和弦,但总是和弦衬托出旋律,而旋律反应出和弦的原则。现在,再看一首浪漫派的作曲家:(6):Symphonie 4,in e minor.小调第四交响曲,他所使用的和弦,尽管在低音部分用了许多的长低音式的主和弦音,但其和声的连接,仍是循着主、属;下属、属,回到主和弦的计划;其旋律也就在这样的和弦安排下进行。因此,从西洋音乐的发展史上,我们得到一个经验,那

5、就是:旋律反应了和声。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可以借鉴于西洋的经验:从中国的旋律中找找看和声的踪迹。笔者在谈到这个观念时,曾有年青的理论作曲者问道:“中国与西洋不同,西洋音乐是和声音乐,因之才会在旋律中反应出和弦;而中国的音乐却只有旋律,是单音音乐,没有其他的声部,因此也就没有和弦为基础,所以,要从中国音乐的旋律中找和声,是不合理的。”其实,这不该是个问题。虽然粗看起来,中国是单音音乐,没有其他声部,像是没有和声,但是实际上,中国也是有和声的,只是中国音乐虽有和声却未用和声而已;中国也是有和弦的,只是所有的和弦却是隐藏而未发掘出来而已。不是没有的,而是隐而未现的。秉持这样的观点并不深奥,因为音阶与和

6、声是源于同一个根源。有了音阶,就该是有了和声。我们若回顾看看西洋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历史,就不难明白这个既定的事实。西洋音乐早在纪元前五百年左右,其音阶就是以泛音的原理而确定。而中国,在春秋时,既有的三分损益法,虽然叙述法不同,但这三分损益法,也既是以泛音的原理推算出音阶的各音。因此和声与音阶是同源的产物。有了音阶,就该看为已经有了和声。从旋律的进行,也该看出其隐而未现的和声。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贵州偏远的苗族,在尚未接触汉人的音乐以前,他们的歌谣,只有同一这音的八度与四度(五度)音:他们就这样的像是说,也像是吟诵唱着,他们是根据什么如此唱的呢?他们没有音乐理论家,他们也没有所谓的音阶,但他们这样

7、的八度、四度(五度)关系,表示了什么?只有旋律的观念,没有和声吗?不!和声的材料已经包含在里面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并非是没有。现在,再看看西洋音乐的发展中,在十世纪左右,是和声的萌芽,开始了复音音乐,有了你唱我和的不同声部。在有和声的起初,有一种叫做Organum的音乐,是把教会的格里哥乐歌(GregorianChant)以四度或五度平行,作为和声。,而黑音即是配上去的和声。)若是我们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前方的贵州苗族民谣与后者的格里哥乐歌,两者如出一辙。前者是旋律没有和声,而后者是发展出来的和声;但这旋律与和声岂不都是循着那泛音的关系在进行?因此,笔者谓音阶与和声是同一个源头,旋律由音阶

8、构成,旋律的进行,不论是否用和声,都是有和声的,只是用了或隐而未用的区别而已,未用并不表示没有。在不知有和声之前,也并不表示没有和声。因此,中国音乐尽管在西洋音乐未输入前为单音音乐,但却并不就是表示没有和声的基础,即使是在人尚未知道和声之前,在人使用音阶制作旋律时,就已包含了隐而未现的和声观念了。打个比方,会说明得更清楚:人在仅晓得自石油中提炼煤油用以点灯时,既有了汽油,虽然尚不晓得汽油为何物,也不晓得它的用处,而将其弃之不用而已,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在泛音的理论下,产生了音阶,也同时有了和声,只是人用了音阶做成旋律,而将和弦弃之未用而已。因此,追寻旋律的源头,在音阶中已经显示了该有的和声因素。

9、从旋律中找和声的观念是正确的,即使是像是没有和声的基础,也是有隐而未现的和声因素的。那么,我们可以在中国的旋律中,寻找中国特色和声。在中国的旋律中,最多的连接,就是:这四个音连成音群,经常是乐曲的开头,在地位上已经明言,是宫和弦构成的音群。古调的满江红,就是如此:开头的第一小节就是这个音群。把这音群重组一下,就是另一首中国古乐紫竹调:在中国,从南到北,在各地的民谣中,几乎可以信手拈来的得到这个音群:山东民谣:打秋千:广东民谣:春潮贵州民谣:大定山歌青海民谣:杨柳叶儿青安徽民谣:溜溜山歌这样的音群,依西洋的观念来看,是主和弦do的音呢?有的人会用下中音和弦来配置,并且以西洋观念来解释:下中音和弦

10、是属于主和弦的系统,正合于连接使用的法则。而有的作曲者则将这个la所构成的旋律,那么中国音乐的特色又是什么?岂不是与西洋音乐无异?而且再换一个下中和弦配置一个la的主和弦中,是与主和弦成为一体的那么溶入,因此它不是属于两个和弦,而该是一个和弦;因此将la视为和声外音,当作经过音来解释,其实也就是等于用了do、mi的确是个主要音,像上列的贵州民谣:大定山歌,或安徽民谣:溜溜山歌中的第一小节的la出现,则又把sol当成和声外音。但实在说来,这样的主和弦,接下中音和弦,所产生的音响,实在没有中国和声的特色,无法满足中国旋律音响的需要。若是真的如此配置和声,则完全成为西洋音乐的附庸。因此,将:、mi、

11、sol、la作为一个和弦,才能建立中国音乐的特有风格。这就成了笔者所命名的“宫和弦”。在笔者所建立的和弦中,尚有一和弦:是被称其为“徵和弦”的:这个和弦在音响上,与前列的宫和弦完全相同。而且在地位上,两者也正是主、属的关系。这两个和弦,是笔者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和声骨干。这个“徵和弦”,同样是反应在中国的旋律中,它与宫和弦相呼应的连接出现。虽然因为它的3这首民谣,其旋律的进行,若略作分析,就会很清楚的发现在中的必为“徵和弦”,它是与其前方与后方的“宫和弦”交互着出现,若是这旋律一味的用“宫和弦”(或西洋音乐的主和弦),就平淡无味了。在另一首云南的民谣:龙灯调中的一段,亦是一唱即知的是,由“徵和弦”

12、与“宫和弦”的以一个小节为单位的交互出现:最后一小节毫无疑问的是“宫和弦”:而最前的两小节则是“徵和弦”:在这两者其中的四个小节是或“徵”或“宫”的两个和弦的连接,或完全以“徵和弦”来配置。江西的民谣:数麻雀,仍然也是如西洋的主、属和弦之使用,那样的使用“宫和弦”与“徵和弦”,其先是二小节的宫和弦:而后,接入“徵和弦”,然后再以宫和弦结束;这“宫和弦”与“徵和弦”,都很清楚的交互出现着。不必再多举例子了,因为在中国的旋律中像这样的:比比皆是,而当我们用“徵和弦”来配置时,其与“宫和弦”形成极佳的效果,一如西洋音乐的主、属和弦的关系。其实,从旋律中反应“徵和弦”,几乎不必从乐曲的中间摘出式的寻找

13、。因为中国旋律在少用“变徵”、“变宫”,而致使调性不明显的情形下,五声音阶所构成的旋律,只要换一个调来记谱,那个“宫和弦”立即就成为“徵和弦”了:江苏民谣:啥花开来节节高新疆民谣:乌云散绥远民谣:情别在中国的旋律中,还“隐藏”着一个称为“商”的和弦我说它是“隐藏”的,乃是因为它不是那么明显,如宫和弦、徵和弦那么一看即知,一找即有。而且在中国的旋律中,似乎也无法从这个商和弦的第三音的变化音来寻找,但这个和弦却是的确存在的。找这个和弦,最好的地方,是在徵音结束的乐曲中,也就是乐曲结束在这个西洋音乐的“sol”这个音的乐曲中去寻找。中国的旋律常常以宫和弦开始,而其乐曲的结尾却是停在“徵”音。笔者在研究中国的音阶的调性时,就强调出这个特点。由于乐曲停在“徵”音,此“徵”音又是原调的属和弦的根音,也就是“宫”调的“徵和弦”。因此,这样的终止,在“徵和弦”的前方要使用徵调的属和弦;套句西洋的和声观念来说:乐曲若是转往属调,则为终止式(完全终止)的缘故,这个结尾的属和弦的前方,必须是这个属调的属和弦。使用于中国的旋律,则为“宫和弦”开始,以“徵和弦”结束,则其终止当是以“徵”的“徵和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