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24KB ,
资源ID:137259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725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 学 宗 教 名 言复习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 学 宗 教 名 言复习课程.docx

1、国 学 宗 教 名 言复习课程国 学 宗 教 名 言国 学 宗 教 名 言1、中华五道:是为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 “书道以明志、花道以养心、茶道以协和、琴道以怡情、香道以静心”。五道之精髓,在于静心悟道,香道尤以静心为重,定则静,静生思,思而悟,悟则通。然生命的觉悟,以眼观、手触、 鼻嗅和心悟,在袅袅升起的香烟中,修养身心,感悟生命,在浩瀚历史的文脉中,与茶、花、 书、琴为伴。五道代表了中国历代盛世辉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品质代表。2、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乃古代儒士之四德。书道、茶道、琴道、花道、香道,是为五道。花为眼色,香为鼻嗅,茶为口甘,琴为耳愉,书为手运。五道俱

2、品,方晓四德。3、 “悟”之境界:理解、明白、觉醒、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4、中国文化(即华夏文化),以儒家为代表(即根),以道教、佛教二家为主干。儒家主张进取;道教主张悟道、修养道、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教主张诸恶莫做,无私奉献,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的心中。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6、对人尊重,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佛度有缘人)7、太初之道,于今犹然,迨至亘远,绵延无终。(最原始的道理,到现在还是如此,就算等到很遥远的将来,依然绵延没有终止。)8、“士人”,一个曾经拥有理想,试图主导民族精神,规划历史

3、走向,设计社会模式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兴起与衰落,他们的觉醒与迷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他们的命运,最终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气质。然而在历史的销蚀下,他们最终连背影也渐行渐远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0、“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通常解释有三种方面,这是一种挑战、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使命)。1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

4、无竹使人俗。人瘦尚由可,人俗不可医。12、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13、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语)14、君召不骑,父唤无诺。 郡县治、天下安15、无论是儒家也好,还是佛教也好,抑或是其他的学说和宗教也好,探索的一个命题就是怎样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佛教给予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学重在规范人的感官世界,使人适当地自我节制和约束感官的情绪,逐渐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富足。定学重在使人回归内心的平静。当人的内心世界不再被各种欲求所扰动,不再被各种名言概念所束缚,就能逐渐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在这种情景下,人内在的智慧之光便能自然流露,人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便是慧学。16、老和尚讲了一个故事:“过年,丛林中有分橘子的习惯,当库头的把橘子称好,分成一堆一堆,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为什么呢?你如果存心挑大的,那是贪利;如果你存心挑小一点的,那是贪名。这个哲理很受用。有人客客气气,为得好名;有人任何时候不吃亏,是贪心在作怪。”此话对我影响很大,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儒家讲“过犹不及”,很多学问、境界都在里面。17、世间一切物质,佛法都叫“色”,“空”就是因缘。色即是空,说的是亲友爱人、功名权势、爱恨情仇都是依因缘而生,随缘尽而灭。人生的苦,都是因为执念,缘分尽了

6、,还在强求。佛家开出的药方是放下、看破、得自在。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19、上智生而知之者;中人通过学习而能掌握知识者;下愚不可教化者20、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磨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人生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书上记载到现在,也从未有过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的)。2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23、无不为已一切为个人着想。24、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25、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行无欲。26

7、、未知生,焉知死生前的事未知太多,那还管得了死后的事。27、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大奸似忠,大诈似信。28、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2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于今犹然!30、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3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32、“无忧即是佛”(佛祖语)、“有佛法就有办法”(星云语)。33、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的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

8、会感到痛苦的。34、中国大地,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有上古三代之郅治,有秦皇汉武之雄杰,有唐诗宋词之璀璨,有康乾时代之隆盛。有“入世”的儒家,追寻人与社会和谐,有“出世”的道家,探求人与自然和谐,有“遁世”的佛家,构筑人与内心和谐。35、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3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3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3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切记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这一刻。

9、39、长寿并不是养生的唯一目的,内心的平和才是体味生命的本真。因为此刻没有完美的世界,只有完美的心态。40、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41、弘道养正弘扬大道,涵养正气。42、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语43、春花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 44、“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4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禅宗三界:前生、此际、来世。46、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

10、一清静。(意即:心若无物,心中清净。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人的胸襟亦可以纳百川,容得下人。)47、儒家经典(中华元典)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根”和中华民族的“魂”。48、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教子规范)4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语)5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51、古云:临老始读经。52、古代的 “三公”,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1)在秦朝,宰相李斯所创“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这三公是有实权的,可管理朝廷

11、行政、军事、内务等。(2)西周时期,类比三公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3)西汉时,设立了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御史大夫)。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唐、宋沿袭其官阶但已无实际职务。(4)明、清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没有实权。 53、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54、梁园虽好,终非故土。 55、圣人于鬼神之事存而不论。(存:保存。论: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56、通天彻地之能。(形容本领十分高强。从天到地,到处。)57、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出自苏东坡留侯论含义: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

12、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58、基督教爱的含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59、人生难得四境界:一是痛而不言,无言不是不痛,而是直面悲痛、疼痛和惨痛。二是笑而不语,微笑具有移山的力量,淡然一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三是迷而不失,淡定是人生修炼,痴迷和失态会伤及自身。四是惊而不乱,宠辱不惊,心惊则心动,而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60、道法自然,就是让我们的心感受天地之气。天地无处不在,故道也无所不在。亦即让你无处不看

13、见。61、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一种境界。他给了我们每一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62、参悟七步:第一步“外天下”:即忘记天下所有的牵挂;第二步“外物”:即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剥离出去;第三步“外生”:即超越生死;第四步“朝彻”:心境洞明澄澈,心灵空了虚灵;第五步“见独”:即指惟一天地大道;第六步“无古今”:穿越古今长河,没有时间的限制和阻隔;当古人的上述切肤之感、天地之叹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就达到了第七重境界:“不生不死”,追求到了一种人生的永恒。63、庄子曰:“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我说的耳聪,不是说他能

14、听到世间的声音,而是他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我说的目明,不是说他能看到世间的事物,而是能够看见自己。)64、一个人真正的聪明,不是作用于外在的世界,而是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愿望。65、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的质量。心态决定人的状态。66、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东西。)67、子对生曰: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有大的见识,他再去学一些技巧,就容易得多了: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68、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

15、,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也可以去经历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69、当我们患得患失时,且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所以,决定胜负成败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心态决定生活状态。70、庄子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看透苍天,向下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71、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其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面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72、为人做事要到位,必须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你就会知道世间大道的规则,做到“以天合天”。而真正好的职业状态,就是要达到“忘我”的境界。73、让我们的生命返朴归真,回到赤子的烂漫状态,并用一颗天真的心去面对世界,此时人的情怀才能得以绽放,即可以破名破利,达到浑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视为天成。74、当一个人个体的生命,在与大道自然合乎一体时,我们会在天成之境中,体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75、庄子曰:“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又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