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75KB ,
资源ID:136434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6434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框架梁调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框架梁调幅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7.第3.3.13条规定为剪重比的限值。8.第3.3.16条(强制性条文)只是原则规定结构自重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应予折减,但具体数值在第3.3.17条并不强制。对于剪力墙结构,开间、进深大时才折减,短肢墙也可折减。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10.注意楼盖的重要性(各章均有体现)。11.建设部部长令中已没有关于最大高宽比的超限审查。12.第4.3.6条规定的楼板在任一方向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已近危险。13.第4.4节中违反其中一条,即为不规则结构,要专家审查。14.第4.4.2条规定主要是限制下部刚度比上部小。1

2、5.第4.4.6条限制外挑主要是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实际上7度时竖向地震的影响已是比较大了。16.第4.5.2条限制砼不高于C40,主要是考虑高于C40时易开裂。17.第4.6.3条注意取层间最大位移,而不是质心位移。18.第4.6.3条第2款规定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19.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20.对特一级的要求大多在第4.9.2条规定了,另外在第11章中对特一级框支梁有规定,还有在第10.2.14条也有特一级的规定。21.第5.1.4条中的薄壁杆系是指墙高/厚大于5。22.第5.1.9条施工过程的模拟理论上应分析n个结构(从1层到n层)

3、,但现有计算软件值计算一个n层的结构,荷载分层添加。23.第5.2.1条无地震作用时折减系数为1.0。24.第5.2.4条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4。25.第5.3.4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26.第5.4节刚重比在1.42.7(剪力墙等)或1020(框架)时,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27.第5.4.4条,对抗震设计的建筑一般不成问题。28.结构倾覆验算按第12.1.6条,安全系数比原规程大(原规程安全系数只有1.0)。29.第6.1.7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30.第6.2.1条,节点较原规程适当放松。31.第6.2.6条公式6.2.6-4取代以往Ho/h=4的

4、短柱判别式。32.第6.3.3条第1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33.第6.3.3条第2款的要求是为避免钢筋滑脱。34.第6.4.2条中的较高高层建筑一般是指框架大等于40米,其余大等于60米。35.第6.4.2条附注5中设芯柱是为了提高柱的延性。36.第6.4.7条第4款中的复合螺旋箍筋是沿柱全高由一根钢筋形成的。37.第6.4.8条第2款的规定较原规程适当有所放松。38.第6.5节同砼规GB50010。39.箍筋不宜焊在主筋上。40.第6.5.3条第4款大直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连接,焊接不易监督、检测。理论上搭接是最好的形式,但易造成钢筋过密,细钢筋优先采用搭接。41.第7.1.2条一般剪力墙结构

5、中允许存在个别短肢剪力墙,个别短肢剪力墙只需遵守小墙肢的规定。42.第7.1.9条本规程只有底部加强部位才称作加强部位。43.第7.2.5条hw/bw在35之间时,建议采用小等于3的做法(即箍筋全高加密)。44.第7.2.6条第1款希望塑性较产生在底部一层。45.第7.2.16条第1款比原规程增加了箍筋含量。46.第7.2.16条第2款纵筋比原规程有所降低。47.图7.2.16,抗震规范中类似的图应按此图修改。48.表7.2.17中其他部位的纵向钢筋最小量偏少。49.第7.2.26条对连梁最小配筋率未规定(其它规范亦然),建议一级、跨高比不大于1.5时连梁最小配筋率不宜大于0.25%(单面)。

6、50.第10.1.5条即补充有限元二次分析。51.第10.2.1条中的厚板是指厚度1米以上的板。52.第10.2.3条框支柱周围不宜采用错层。53.图10.2.9,本图仅对框支剪力墙,且框支柱仅伸至墙底的不利情况,仅最外排的梁钢筋才需要弯到梁底下一个锚固长度。54.第10.2.14条与第7.2.6条不同,包括墙底截面也乘以增大系数。55.第10.4节的错层结构是指连续错层。56.第10.5.2条,将重力代表值乘以1.1近似考虑。57.第10.6.1条,多塔楼振型较丰富。取质心是为了易算,刚心是个变化的概念,不易算,取楼层或整个结构的刚心不好说。58.第10.6.3条,楼板双层双向配筋。59.附

7、录C不考虑梁水平加腋。几个勘误:1.第1.0.3条中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应改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3.第5.5.2条第1款中的“所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应改为“设计地震分组”。4.第7.2.9条第1款公式分母中的减号应改为加号。5.第7.2.16条第1款中的“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小于”应改为“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6.第10.2.9条第3款公式中b的下标“ho”应改为b乘以ho(梁截面有效高度)。7.第10.2.12条第1款公式10.2.12-1中b的下标“ho”应改为b乘以ho(柱截面有效高度)。枫叶林同志发言非常好,让我们的革命事业从

8、此进入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非常感谢不过,我对枫叶林同志的发言还有点疑问,本人虽然对革命事业热情很高,但是本人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也请各位革命同志发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帮助一下本人,谢谢!下面是我的革命思想:(前面是对照的枫叶林同志的发言)什么意思?反映在SATWE中,是不是考虑刚域的影响,程序就会自动计算刚域?也就是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非常少时,例如只有电梯间有,就按框架计算,同时破坏剪力墙既在剪力墙上开洞等。应该是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吧?实际是在说图(a)中的lc吧?是框支柱还是框支层?是不宜还是不应?高规上是“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连接体部分重力荷载代表直X1.

9、1做为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直”,而高规条文P229好象是在说 “连接体部分重力荷载代表直X0.1做为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直”,是不是我理解错了,请各位指点,谢谢!另外,高规4。3。6条说“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那么,我们在实际工程中是怎样考虑的?怎样做的?在设计框架梁时,应将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配筋,但此时很难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通常过大,如将配筋放大又不符合“强柱弱梁”,该怎么办呢?正常调幅应无问题,理由:1。塑性铰是一段区间,构造得当则裂缝发散而细密,实际裂缝宽度和曲率不大2。调幅后弯矩减小调幅是考虑塑性铰产生后的内力重分布,但裂缝宽度要按调幅之前的内力计算我更倾向于按调

10、幅后弯矩,跨中调幅后弯矩增大,自不必说;支座裂缝计算也应对应于调幅后的“实际弯矩” 对pkpm的裂缝宽度验算不必太认真,如果你仔细反算一下就知道,他用的是地震组合,能不裂吗一般混凝土结构裂缝等级多为三级,弯矩采用标准荷载组合,即荷载作用应是长期持续的,的确不应采用地震组合根据设计者想象受力实际上我认为是结构体系自身的一种调节功能同意。但我想表达两个观点:这种调节是有条件有限制而非任意的,就以梁的调幅为例,最大为20-30%,而调幅的基准弯矩是确定的(与梁柱刚度相关),即梁端弯矩是有下限而非任意想象的配筋构造等应与计算模型一致,例如主梁作为次梁边支座,手算时都是作为简支,此时次梁端部配筋按构造即

11、可,使之在较小弯矩下即开裂;如配筋大从而限制了次梁端部塑性变形,变形发生在主梁上,则主梁受扭,此时与计算模型已不符调幅和裂缝问题的一点探讨首先要弄清楚规范调幅所适用的条件:竖向垂直荷载下方可适用调幅,对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是不适用的.(这点和英国规范等西方规范有所不同).其次裂缝等是计算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地震区多层和高层结构中配筋控制往往由地震作用参与的工况决定,由恒活载调幅所引起的钢筋的减少量占(1.2恒+0.6活+1.3地)的总值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恒活引起的裂缝影响也可谓相当小,不必顾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配置粱纵筋时,往往习惯增

12、大计算配筋量,这样做极易引起强粱弱柱,形成不了延性框架.因此建议向欧美规范靠拢,将水平荷载的粱内力值进行折减,有效保证相对弱粱的效果.有一定道理,但还有大量6度区和非抗震区;另外,水平荷载对梁端弯矩影响较大,对跨中影响较小,因此考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特别是跨中)我觉得还是必要的.增大计算配筋量的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兄台能否就欧美规范做一介绍,以便和中国规范做一比较;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既然将水平荷载的粱内力值进行折减,就意味着发生塑性变形(开裂),我国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一般采用众值烈度,结构在弹性工作状态,梁柱刚度不折减,以达到小震不坏的目的;折减后不知欧美规范对此时变形裂缝等如何控制?我国

13、规范允许梁端弯矩调幅,主要是考虑有时梁端弯矩大,钢筋密集不好配置;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也可不调幅,软件中这两种选择都有.我国结构计算是多遇的小震(大约低于设防烈度1.5度),小震不坏是指在小震下保持弹性工作,震后无须修复可正常使用,因此对地震荷载不调幅有其道理.另外,bulai wroteTAT或PK的配筋中,下部筋一般总是很小,很多配筋率不到0.3%,裂缝也满足,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出现裂缝,所以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通常做法是进行放大到0.6%以上。大家对这个问题如何看?规范规定截面设计时,梁跨中正弯矩至少取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之半,正常情况下,bulai兄所说0.6%大概差不多,但不排除不够的情况,还是以规范为准吧很赞同楼上各位的说法。我再补充一点:一般在结构计算中,我们用的往往是理想框架,忽略了柱子的宽度。当层数不高,柱不大时,这样影响不大。一旦柱截面超过了600(有时400我还调过),应该看一下弯矩包络图,此时负弯矩的峰值下降是很快的,柱边的弯矩值只有中心7060%以下,用它来计算裂缝(另外还是“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一般都没问题,当然,我所指的是一般情况。各位不妨一试。sdb wrote:有一本钢筋混凝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