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天下篇中有“易以道阴阳”,这里的阴阳很可能是兼天道人道而言之,而易之义中的“易之义惟阴与阳”则首先是对易经中的符号所作的解释,故接下来便对“”“”两个符号之义作出了说明:“”为曲句焉柔,“”为正直焉刚。以刚柔来解易经中的卦画,始于彖传,而明确的对何以其为刚为柔加以解释的则是在这篇佚失的易传中。易六画而成卦,象是对天地之德的抽象表达:六刚无柔,是谓大阳,此天之义也。六柔无刚,此地之义也。由易之义重对符号的说明,即可看出其旨趣所在,我们注意的是它的这种解说方式。通过对符号的说明,进而由象中之意得到了对易之主旨的把握,其文曰: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刑(形),刚柔成?。万物莫不欲长生而恶死,会
2、心者而以作易,和之至也。以生死问题来领悟易经之旨,可谓是独具慧心,而求生求久本就是群生的愿望。正因如此,我们将会看到,在易之义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玄远或神秘的思想,它完全是切切实实的。而易经的符号与文字的意义也就基于这一理解而贯通起来,一部易经是为了说明刚柔互济,刚柔之失。文中的刚柔是指万物的动静的本性: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动,不动则无功,恒动而弗中则,此刚之失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动则沉,此柔之失也。对此,又是以天地之义来进行说明的:天之义刚健动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地之义柔弱沉静不动,其吉保安也,无刚救之,则穷贱遗亡。文中举干之亢龙,壮之触藩,勾之离角,丰之盈虚
3、,五爻者,刚之失也,僮而不能静者也。坤之牝马,小畜之密云,句之适属。五爻者,柔之失也,静而不能动者也。我们仅以鼎之折足一爻来看,即可见其立意已在更为一般的意义,而不再是某个具体的情境,将卦爻与象的意义对应起来。易之义对易经的认识可以借系辞来说明。对“象”的功能做出说明的,最早是系辞,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象以尽意,说明在易经中,与辞相比,象是更为根本的部分,系辞焉以尽言,又表明这里并没有轻视语言之意,所以在系辞下中又说“圣人之情见乎辞。”而突出“象”的功能,认为“象”能比语言更精确的表达圣人之意,显然是
4、与庄子中对书籍的鄙视有关。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锥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然则公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知矣。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其实,轮扁之意是在否认个体的体验可以向体验者之外的其它人传达。但他反对读圣人书也就否认了经典的价值。
5、语言的局限是儒家也感受到的,所以才会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语。但这对尊崇经典的儒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系辞这段话正反映了儒家解决问题的思路。1而对易经的卦象的说明,可以说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不同又是基于解释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不同。如大象传更倾向于从中解悟君子修身之道(也有先王之政),以重卦所构成的自然现象引申出修身原则是它的体例,因而并未涉及易经中两个基本符号的意义。另一种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变化之道的探究上(当然目的也在于明人事),以两种性质相反的范畴来解其符号的含义,如彖传以刚柔来解,系辞是以阴阳来解,在系辞中,刚柔与阴阳在用于指卦画时,意义有时是相同的。而这种用法,我们在其他文献中
6、也可以得到更明确的说明。淮南?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庄子中有“二者(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系辞中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而“阴阳接而变化起”也是我们见惯的说法。在对易经的解释上,易之义与彖、系辞相同,但其对阴阳、刚柔在用法上更为注意区分,理论也就更为系统。而它与系辞的相异之处,在于它只以象言义理,不言吉凶。这一不同还需讨论。系辞对言、象的关系的理解是与其对易之成书过程的认识相关的,立象以尽意,不单纯是对语言与象的关系的思考,至少从其对
7、易成书的过程的说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发。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卦象是圣人对天地之间万物俯仰观察所作,是圣人的创造,其中包含了圣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易的形成过程在汉书?艺文志中被总结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按照这一说法,“象”不仅是先于言的,而且圣人之意已经完全地体现于“象”之中,辞则是对“象”作出的说明。我们看系辞中对象与言的关系的说明: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都是说八卦以其卦象告人,爻辞和卦辞以其文句说明所占之事的情况。而象示人吉凶,则是它最初的意义
8、。因而,象与辞相比,是更根本的判断依据。对此,我们可以从国语中占筮的例子来看。国语晋语四记重耳流亡时,筮得屯和豫两卦,筮史断为不吉,因为屯卦震下坎上,豫卦坤下震上,乃闭而不通之意,可见筮史是以卦象为据来看吉凶的。而司空季子认为是吉,解释说:“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原泉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大众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爻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候。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
9、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爻曰:利建候,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司空季子的曲折解释也是从卦象出发,说明卦爻辞是怎样与卦象联系的。从这一筮说中不仅能够看到卦象的示吉凶的功能,还可隐约看出取象与取义说出现的情由。2取象,取义成为主要的占法体例,如果能够从卦象中看出吉凶之意就可不必观其辞:国语:单襄公曰:“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干之否,曰:“自己而不终,君三出焉”。晋成公原客于周。晋赵穿杀晋灵公,迎成公为晋君。当成公由周归晋的时候,晋人曾为此占了一卦,遇到乾卦,初、二、三爻皆由阳变阴,便成否卦,晋人只讲干,否两卦
10、的卦象,干为天为君,天在上,君在下,所以干上卦的干为天,下卦的干为君,有国君配天之象,但是干的下卦由干变为坤,说卦曰:坤为臣,就是君变为臣了。所以说:“配而不终”。干的下卦三爻都由阳变阴,所以又说:“君三出焉”。仅仅根据本卦与之卦的卦象来论人事的吉凶,没有涉及卦名和卦辞。这两个例子说明,在占卜者那里,“象”才是意的直接表达。所以按照系辞的说法,易是体现圣人之意的,“象”与“辞”均是圣人表意的工具。系辞中又写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之子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天下的事物是复杂的,圣人模拟其形象,卦画象征天下处于
11、变动之中的事物。圣人观其会合贯通,于爻象之下系之以辞句,用来推断事情的吉凶,所以称其为爻。这都表明系辞中所说的“意”主要是指吉凶而言。易是圣人用以“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的,故“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即通过卦象示吉凶,辞则是指告其意。故系辞得出结论: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象是象“吉凶”之意,所以系辞对辞的说明也重在占筮,如对占断辞的解释: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易之义与系辞的不同在于系辞以象言吉凶,易之义以象发义,在系辞中,对卦象与卦爻辞的说解都是指向复杂的万物之动,因为占筮要为面临种
12、种不同情况的人做出解答。易之义则是脱离了这一实用过程而将其作为一个文本来进行解读,从易象中探求其所蕴意涵。它将卦象与卦爻辞同看作是对意的表达,循着“象以尽意,辞以尽言”的思路对易之符号、文字作出了系统的说明。它以乾坤两卦来解易之义当是受到了系辞的影响。在言圣人立象以尽意之后,系辞中便讲到: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位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朱熹释此句:易之所有,阴阳而已。凡阳皆干,凡阴皆坤,与帛书易之义的“易之义惟阴与阳”正相近。天为至刚,地为至柔,因而以乾坤来明易经之阴阳之义,便成为它与系辞的相通之处,故其引系辞之文:易之要,可得而知矣。乾坤也者,易之门
13、户也。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之言是说乾坤两卦与易的关系,是从筮法的角度来讲,易之义是藉以论证“刚柔互济。”通过与系辞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以易言义理的过程有所认识,将易的卜筮之书的性质滤尽的过程,在由系辞到易之义的过程中有所体现。二、刚柔与文武系辞中讲“刚柔相推”,对于“刚柔相推”这一思想,朱伯昆先生曾作过很好的分析:“易传的刚柔相推说,就其理论思维的内容说,是以对立面的推移解释变化。此种观点,又含有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涵义。刚柔相推说,只是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侧面,把它看成是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是受到筮法的局限。易传对事物变易法则的论述,都是以这一法则为核心而展开的。”1刚柔互济可以说是对“刚柔相推”的一种转换,这种转换和哲学语言与占筮语言的转换是同时完成的。3天道(筮法)重变化,故言刚柔相推;人道求恒久,故言刚柔互济。从前文所说的易之义刚柔互济的思想中,其实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一些与彖相同的因子,例如,不动则无功,彖在解释丰卦时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彖以丰为盛大,丰,下离上震,卦象为明以动,动则成其大。对于刚健动发而不息将导致死亡,彖也并非无见,彖是通过强调知“止”的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大畜彖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