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2.53KB ,
资源ID:135268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5268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考重要考点总结归纳古代中国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考重要考点总结归纳古代中国Word下载.docx

1、积极影响: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5)瓦解: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破坏表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

2、中地位,巩固王权。(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作用: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6)宗法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

3、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级森严。(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背景或条件(1)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2)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3)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

4、抗。(4)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5)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2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3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1)皇帝制度的建立“始皇帝”的来历: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被沿用。内涵及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2)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

5、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郡县制起源:源于春秋后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建立: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县,县置县令、县丞和县尉;

6、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意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发展;b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7、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归纳总结】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主体措施:皇帝制;(2)配套措施或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交通方面:修建驰道;开通灵渠。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并以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焚书坑儒军事方面:南征越族;北方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法律方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制定秦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建长城,修弛道、直道,开灵渠;移民。统一文字;焚书坑儒。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1)积极: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奠定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

8、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2)消极:导致暴政,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七国之乱:西汉初年,中央沿用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平定后,把王国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政治措施:建立中朝:中朝(或内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9、),为决策机构;外朝,即原来的三公九卿,执行。相权受限,皇权加强。设置刺史:全国分13州,各置刺史一人。中央特派,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位卑权重,无固定治所;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治所为州。实行推恩令(推恩分化,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王国的威胁。选官制度: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任用。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注重人才道德(“举孝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与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2)文化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教育上:创办

10、太学,建立地方教育体系。3汉武帝加强集权的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专权,政局动荡。(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1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机构;门下省封驳审议,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户籍、土地和赋税)、礼(礼仪、科举)、兵(军政)、刑(刑狱)、工(国家工程建设)六部,行政机构。2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从中央分割相权、地方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把握)1

11、背景: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消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巩固统治。2主要措施:(1)收精兵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和平削权,集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中央:将禁军统领权归三衙,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兵权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强干弱枝,保证中央对地方军事优势。(2)削实权集中行政权:中央: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但相权被三分: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和三衙分割军政权,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分割财政权,三司使被称为“计相”。(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合称“二府三司”)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

12、属中央,派文臣做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直接向朝廷奏报。(3)制钱谷集中财政权: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3影响:积极: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消极: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即“三冗二积”) 。教训:改革必须结合实际,精兵简政,等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四)元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一省制:即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中书省。相权反弹,严重威

13、胁皇权。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2地方:行省制度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控制。(2)内容:山东、山西、河北由中书省直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军、政、财大权,但行政权力是受到中央的节制,省的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3)影响: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各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省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五)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2战国至秦

14、朝:军功爵制。3两汉: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5隋唐:科举制。概况: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作用: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为出身低微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选拔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局限: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