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潍城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附表5: 潍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附表6: 潍城区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附表7:潍城区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附表8:潍城区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附表9:潍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10:潍城区中心城区管制分区表图件(一)潍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二)潍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前)(三)潍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后)(四)潍城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五)潍城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前)(六)潍城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后)(七)潍城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八)潍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图(2006-2020年)(九)潍城区“三线”空间管制规划图(十)潍城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前 言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服务潍城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土资源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
3、通知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规模等相关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开展潍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本次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完善。规划调整完善的基期年为2014年,保护任务指标的落实与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重点时段为2015年至2020年,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自然条件潍坊市潍城区即古潍县城,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中心城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辖区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
4、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距青岛海港、烟台海港、日照海港都在200公里以内。全区地处昌潍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南高北低。东南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利于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精作高产;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是林果、花生适种区。全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平均地下水位15-20米。水利条件良好。境内有白浪河水库和符山水库。全区矿产资源主要有膨润土、石墨、石灰石、蓝宝石等矿藏。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一山”(浮烟山)、“一河”(白浪河)、“一街”(胡家牌坊街)等众多历史文化
5、旅游资源。二、社会经济条件潍城区现辖城关街道、北关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于河街道和望留街道六个街道。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5.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332元、15601元。2014年全区总人口达到47.62万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6亿元。其中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年均增
6、长18%以上。到2020年全区总人口达到61.66万人。完成经济由“粗放”增长转为“集约”发展的成功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和其他建成区结构,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节 目的与依据一、调整目的 强化落实,优化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加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新要求,坚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快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科学划
7、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和新目标提供基础保障。科学分析,促进发展。依据规划实施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第二次土地调查连续更新至2014年数据,调整现行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实现“三转变”:重心由保障向保护转变,方法由指标控制为主向空间管制为主转变,指标由增量向存量转变,维护土地规划的现势性和严肃性,保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保障全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战略、新目标的实施,统筹全区城乡建设、产业集聚区项目和绿色生态廊道等的用地。二、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
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41号);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部令第43号);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10、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1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3116号);13、山东省国土资源
9、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指导意见;14、第二次土地调查连续更新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5、潍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16、潍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7、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8、相关专项规划;19、潍城区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20、潍城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节 基本原则与思路一、基本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以有限增量撬动存量,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益、减量化。继续实施潍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规划实施管
10、理制度。按照上级下达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把握“小动大不动”的原则,重点做好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适当调整完善各级规划。(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按照耕地保护优先的要求,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依据上级调整下达的相关指标,科学调整全区各镇(街)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科学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对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切实保障民生、环保、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国防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
11、会民生、脱贫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用地,严禁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安排用地。(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结合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优化等工作,着重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做好协调全区“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用地安排。(五)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涉及规划目标调整的,积极主动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充分征求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
12、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及时协商解决“三线”划定中的困难和问题。二、调整思路本次调整完善以2014年土地调查连续变更数据和规划实施评估结果为依据,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积极探索“多规结合”,科学划定“三条红线”,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引导经济布局、城镇建设、人口分布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土地规划引导,坚
13、持保护优先、统筹协调,立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与和谐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和空间。转变规划理念,实行“保护”划定红线,“新增”牢固边界,“建设”严控总量,“集约”盘活存量,统筹安排区域各类用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继续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第四节 主要任务一、开展调整完善评估全面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完善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二、进行专项评价围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资源环
14、境承载能力评价,为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三、调整规划目标依据规划调控指标,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战略、基本方针和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各区域和各类用地,重点落实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生态用地规模。四、优化空间布局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科学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五、推进“三线”划定
15、根据调整完善后的规划主要调控指标和用地布局,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并与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衔接。第五节 规划范围及期限一、规划范围本次调整完善工作的工作范围为潍城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28728.58公顷,包括城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望留街道、于河街道6个街道。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调整完善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第二章 现行规划实施目标与实施情况第一节 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规划确定的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目标是不低于13298.6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815.73公顷以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319.54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107.19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224.73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8146.01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