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6.13KB ,
资源ID:13456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456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艺术现象试讲稿艺术的历史功能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艺术现象试讲稿艺术的历史功能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彩陶,是在八千年4前生产的器具,彩陶上绘有不同的花纹与图像。这象征着花民族,即华民族的出现。古代花与华同义,花民族就是华族。在仰韶半坡遗址发现的彩陶,绘在陶器上的图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花纹,而是具体的各种形态的人体或动物5。在这时期,象形文字可能已经萌发了。岩画、陶器和玉雕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形态,岩画产生于一万到八千年前,陶器和玉雕同时在八千年前产生。传说夏禹铸造了九个巨大的铜鼎6,鼎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百姓观看了就能分辨神奸,趋吉避凶。陶器和玉雕的出现,也是中国文字开始产生的时代。有了文字,书写的历史也就开始出现。人们要理解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先民生活,只能根据或依靠对岩画

2、、石器、陶器、居所或建筑等的解读。现代的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历史材料,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没有历史文献时代的先民生活。它们是理解历史的辅助资料,填补那些流失或没有记载的史料,使我们能更为具体的理解历史。但是在这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研究,只是注重文字书写的历史,经常忽略其它文物或艺术提供的历史资料。由史官记录的历史,重心在于政治,即帝王将相和英雄的历史。他们把历史变成帝皇将相的政治和战争史。忽略了有关百姓的社会生活,如经济、宗教、文化和习俗。艺术提供的史料,可以补充史官书写上的不足。要研究史前的历史,即没有文字之前的历史,只能依靠艺术文物遗留下来的图像。在文字产生后,历史的传承主要是依赖文字

3、记载,而忽略了艺术文物传承的功能。郑振铎在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序中,对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中,不注重图像提出了批评说:“我国史书,素不重图谱。七略只收书不收图。后世艺文之目,自隋志以下,递相因习。故古人之图,日益亡佚而无纪7”。宋朝郑樵在通志二十略中,专门开辟了图谱略的章节。这种著作在中国是罕见的。郑樵批评中国的史学研究忽略有关图像的资料。他指出在历史中,文字资料和图像材料是一样重要。他认为在研究或阅读历史时,只阅读文字,不参考图像就如只听到人的声音,没能看到人的具体面容。只看图像而不阅读文字史料,好像只看到一个不讲话的人。所以学者如只注重历史的华丽言辞,就很难取得优良的学术成果。郑樵说:“见书不见

4、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说,故人亦难为学,学亦难为功”8。宋朝的一些书籍已经有插图。元明两代插图应用尤为广泛。在清代民间的书籍比较简朴,但皇家出版的书籍还是有不少插图。但近代书籍使用插图不多。郑振铎认为,中国史学家大多只在书本的文字中做学问,不关心历史事迹和人民的文化、宗教、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好像实物图像、器具形态或艺术文物是与历史无关的事物。书籍中的插图,并不是作为装饰品。山川地理、草药医学、建筑工程没有图像说明,是非常难于理解。文学和历史是互相辅助的,即如飞鸟的双翼,缺一无法起飞。历史书籍更迫切需要插图。有了图就无需花费太多的笔墨,

5、就可明了。没有图像的历史资料,历史研究变成了孤立文字的解读。论述文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由于没有参看图像,图文无法发挥互补的作用,学者只能在文辞中摸索,而远离真实人民的历史9。郑樵认为,人们受到史书华丽的文辞所吸引,往往导致人们忽略历史中深奥的内涵。研究历史只在文字语言下功夫。不观照图像的语言,做学问的功夫就不会扎实。可见各类艺术创造的图像,对历史是多么重要。他说:“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谷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涂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也。以图谱之学不传,则实学尽化为虚文矣”10。郑樵首先提出“图谱学”这个概念。他开创了器物图像与文献资料互相印证的历史研

6、究方法。他为历史研究提供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却并没有被中国史学家所重视。中国正统史学的传统是文献的历史,如涉及文物的研究,也只重视文物的款式和托文,而忽略文物的图文和形态11。这注定了郑樵的图谱学,对后世难以产生重大的影响。直到20世纪,西方的图谱(iconography)的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后,图像学才开始被重视。西方图像学力求从文物的图像中,破译产生这些图像的时代和社会精神,进而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真实情况。宋代的李清照,曾经对古代的文物进行研究。她和赵明诚历经二十多年的搜集和收藏,获得大量的金石碑刻,以及文物资料。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把它整理成集,撰成金石录12一书,共三十卷

7、。这部书阐释了金石的收藏意义和地位,以及其史学价值。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考古学问。主要研究对象是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研究特别注重金石上的文字和铭刻。一般是通过收集文物或拓片进行研究。金石研究,广义上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印章、铭器等文物。金石学是在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前,研究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对象的学问。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于北宋间形成,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宋朝以来,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金石学家和专著。但金石学与图谱学的研究是有差异的,金石学研究的对象偏重于铭文的著录和考证,目的是为了体证古代经书和补充历史资料。图谱学的研究着重于文物和艺术的图像。“图谱学”

8、(iconology)在西方是对视觉艺术的历史的学术研究或科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建筑、造型和视觉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关历史的图像。在西方的图像学的影响下,中国的当代学者,重新开始注重图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是借用了西方图像学的方法。如巫鸿的礼仪中的美学13,这是一本当代用西方图像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图像的著作。研究对象是史前陶瓷、玉石和青铜器,东周的以来的古墓艺术,以及佛教和道教的图像。郑振铎认为,历史文献比任何书籍都要更为迫切地需要插图。自然环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建筑、艺术、日常用品、衣冠制度都是非图像不明。有了图像,作家可少说很多的话。少了图像,读者面对文本有时

9、会感到惘然14。文字与图像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前,艺术是唯一的媒介或形式,把人类的经验用图案的方式保留下来。图案和文字给出历史信息、指示和解释。图像还有记录、揭示、再现、认识、教育、修身和娱乐功能等。早在唐朝,张彦远(815-907),在著作历代名画记15中,就指出有关绘画的历史、道德和怡悦的功能。在关于道德功能,张彦远开章明义就指出绘画的功能是教化,帮助人们懂得伦理。它与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有相同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16。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强调了绘画关于教化和人伦方面的作用。他认为,绘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认为绘

10、画艺术的地位,与诗、经和史有着同等的地位。他的理论,大大提高了绘画的历史、道德和怡情的功能。关于绘画的怡情功能,他说:“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若非穷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宗炳、王微皆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各有画序,意远迹高,不知画者,难可与论”17。自宋以来,文人忽略了图像的昭彰德行的功能,即图像有再现先贤美德的功能,而只着重艺术的怡情作用。艺术不再是为了再现先人的德行,而只是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艺术成为阐发意兴的载体,因此人们不再要求艺术再现历史的真实18。历史是利用两种媒介作为传承:文字和图像。张彦远认为图像比文字更为直观地起着传达的作用。图像和

11、文献一样,有传承历史的功能。除了这个功能外,还附带有宗教、道德、教育、政治等功能。关于艺术的宗教功能,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说:“释名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故鼎钟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关于政治功能他又说:“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19。张彦远认为绘画要把善人、恶者和有功勋的人纪录下来,供后人瞻仰。“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20。由于文字只有叙事功能,不能把人的风采传给后世。绘画则可填补这种缺陷。丹青和诗书一样,拥有历史的功能。“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

12、赞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善哉!曹植有言曰:观国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21。张彦远指出,中国自商周以来,就注重图画的道德和政治意义。“昔夏之衰也,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也,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燕丹请献,秦皇不疑;萧何先收,沛公乃王。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是以汉明宫殿,赞兹粉绘之功

13、;蜀郡学堂,义存劝戒之道。马后女子,尚愿戴君于唐尧;石勒羯胡,犹观自古之忠孝。岂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乐事”22。张彦远对王充不注重绘画的历史作用感到遗憾。他批评王充说“余尝恨王充之不知言,云:人观图画上所画古人也,视画古人如视死人,见其面而不若观其言行。古贤之道,竹帛之所载灿然矣,岂徒墙壁之画哉!余以此等之论,与夫大笑其道,诟病其儒,以食与耳,对牛鼓簧,又何异哉!”23在汉武帝时,就设立馆藏,收集图画与书籍。东汉明帝就开始设立画院,要求画工,按照经史,画制历史人物,来表彰功臣义士,以供效尤,以佐治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积奇艺

14、,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馀乘”24。“汉明帝画宫图五十卷,第一起庖牺五十杂画赞。汉明帝雅好画图,别立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史事,命尚子画工图画,谓之画赞。至陈思王曹植为赞传”25。艺术与历史信息艺术除了拥有美学性质之外,还给出不同的历史印象(image)。所有的印象,不管是由文本给出,或图像给出的都可当作历史资料、历史遗迹或历史证据26。任何文物或事物,如日常用具、服装、地图、建筑、雕塑和图画等给出的印象,都带有历史文化的痕迹。我们可以从金字塔、兵马俑或摩西雕像给出的印象中得到一些历史信息。至于这些信息,是否可以重构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历史学家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文字文本,历史学家也必须考证文本给出的历史信息的真实度。已形成的历史文字或图像不会撒谎,但是会撒谎的人可以给出历史的文本。或者说,给出文本的人,会受到意识形态的规范,给出的文本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