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46KB ,
资源ID:134355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435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Word格式.docx

1、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此事既令淮南王受益,而令汉朝吃亏,淮南王为何“不肯”?淮南王既然不肯,文帝又为何非要强行“易之”?看来,此事背后还有我们尚不知道的历史内容,以情理推之,这些内容又必定对淮南王不利而对汉文帝有利。学人对汉文帝“易侯邑”及与之有关的“令列侯之国”问题已有相当深入的论述,(注:如马雍:a侯和长沙国丞相,文物1972年第9期,第1421页;黄盛璋、钮仲勋: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地理问题,文物1972年第9期,第2229页;李开元:西汉a国所在与文帝的侯国迁移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97312页;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

2、益阶层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212215页。)然于上述疑点皆未留意。今试考辨如下。一据史记、汉书相关各表所载,有可能位于淮南国疆域内的列侯封邑共有五个,即蓼、松兹、a、安平、阴陵。(注:参阅李开元:西汉a国所在与文帝的侯国迁移策,第301页。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蓼侯”条索隐曰:“县名,属六安。”汉书卷28地理志“六安国”条本注曰:“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是蓼侯的封邑在淮南国内无疑。史记卷19惠景间侯者年表有“松兹夷侯徐厉”,又有“祝兹侯吕荣”。松兹侯条集解引徐广曰:“松,一作祝。”索引曰:“汉表作祝。”汉书卷16高后功臣表有“祝兹夷侯徐厉”,但又说“祝兹

3、在恩泽外戚”。同书卷18外戚恩泽侯表确有“祝兹侯吕莹”。对这些记载上的混乱,前人已经考证清楚。王先谦汉书补注“祝兹夷侯徐厉”条引陆锡熊云:“厉以吕后四年封,十一年薨。又吕荣以吕后八年封祝兹。二侯不应同时并封一地。班于表末已明言祝兹在恩泽外戚,则功臣表之徐厉从史表作松兹为是,盖传写误耳。王先谦:汉书补注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59页。)钱大昕也认为:“当以庐江之松兹为徐厉国,琅邪之祝兹为吕荣国也。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页。)今案汉初庐江郡属淮南国,故松兹侯的封邑也在淮南国内。史记卷19惠景间侯

4、者年表有“a侯利仓”,索引曰:“县名,在江夏也。”汉书卷16惠帝功臣表有“a侯黎朱苍”,与上文“利仓”肯定是一人。同书卷28地理志江夏郡有“a”县,其地在江夏郡东北角,即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又沈约宋书卷37州郡志西阳郡条:“孝宁侯相,本a县,汉旧县。”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a县故城南,故弦国也。”据学者考证,沈、郦所言之a在江夏郡东部,即今湖北省浠水县。汉初a国究竟在今河南光山,还是在今湖北浠水?学者看法不一。参阅汉书补注卷28地理志江夏郡a县条,第711页;马雍:a侯和长沙国丞相,第1421页;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地理问题,第2229页。)李开元则认为,a国本来在今湖北浠水,文帝

5、“易侯邑”时才将其迁至今河南光山一带。西汉a国所在与文帝的侯国迁移策,第302页。)可以肯定的是,今光山和浠水之地汉代都属江夏郡。而据王国维研究,江夏郡可能是武帝元狩年间所置,在那之前,“江夏属县半为衡山故郡。吴芮之王衡山,实都邾县。及芮徙长沙,而衡山为淮南别郡,英布、刘长迭有其地。王国维:汉郡考,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册,第543544页。)周振鹤又进一步指出,“江夏郡西部汉初当为南郡之地;衡山、南郡之界当在下雉、邾县一线以西。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页。)今案二年律令秩律所显示的汉朝直辖区域之淮水以南部分,以胡(湖)阳、舂陵、随、西陵、

6、沙羡、州陵、下隽一线为东界,(注:参阅拙文:汉初王国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35页。)证明王、周二先生之说大致不错。而今光山和浠水都在此界以东,因此,汉初a侯的封邑无论在今光山还是在今浠水,都在淮南国境内。李开元推测说,今光山一代“当本为淮南国领土”,文帝易侯邑时,“由淮南国割出”,或者“前此已经由淮南国削除编入于汉南郡,此时由汉拿出作为补偿土地,用于侯国迁移”。但缺少直接证据。见李开元: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安平侯”,索隐曰:“县名,属涿郡。”案汉书卷28地理志,涿郡确有安平县。据此,汉初之安平侯国在涿郡,而不在淮南国。汉志豫章郡也有一个安平县,本注曰“侯国”,王先谦

7、补注曰:“长沙孝王子习国,元帝封”,见汉书卷15王子侯表。是豫章郡之安平侯国乃元帝时封。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自应采信史记索隐之说。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又有“阳陵侯傅宽”,汉书卷16高祖功臣表同,然索隐曰:“阳陵县属冯翊。楚汉春秋作阴陵。”检汉书地理志,阴陵县在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钱大昕认为:“冯翊之阳陵,景帝陵也。汉制,陵县属太常不以封诸侯。汉志:阳陵,故弋阳,景帝更名。则高帝时尚无阳陵之名,楚汉春秋作阴陵,近之。廿二史考异,嘉定钱大昕全集第2册,第21页。)若从此说,则傅宽应为阴陵侯,而非阳陵侯。但王国维认为:史汉功臣表都作“阳陵侯”,史记卷98傅宽传也称其为“阳陵侯”;又“潍县

8、郭氏有阳陵邑丞封泥,邑丞者,侯国之丞,足证傅宽所封为阳陵而非阴陵”;又用“秦阳陵虎符”证明秦时已有阳陵县,汉初之阳陵县乃“因秦故名”。秦阳陵虎符跋,观堂集林第3册,第905页。)王氏之说,证据凿凿,则傅宽之侯邑当为阳陵,而非阴陵。汉初淮南国内有阴陵侯国之说,也可以排除了。经以上考证,被文帝从淮南国迁出的三个侯国应是蓼、松兹和a。据史、汉功臣表,蓼侯孔聚乃高祖功臣,曾是韩信手下一员大将;松兹侯徐厉随刘邦起兵于沛,但无显赫战功,吕后四年才“用常山丞相侯”;a侯利仓亦未见有战功,惠帝二年以“长沙相侯”,吕后二年卒,其子利g袭爵。三侯与淮南王刘长既无历史渊源,亦无利害关系。文帝将他们的侯邑从淮南国迁出

9、,看不出对淮南王有什么损害,也看不出对文帝有什么好处,其间应当另有隐情。二细检史籍,我们发现,除上述三侯之外,刘长的舅父赵兼也与此事有关。史记卷10孝文本纪元年载:“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同书卷19惠景间侯者年表系此事于文帝元年四月辛未,索隐曰:“县名,属上郡。”案汉书卷28地理志,上郡有阳周而无周阳,索隐误。史记正义孝文本纪引括地志曰:“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其地汉初属河东郡,在汉朝直辖区域内。这件事孤立地看没什么特别,但若将其与文帝“易侯邑”一事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文帝之前,王子封侯例皆置侯邑于本王国内。如惠帝元年长沙王子吴浅封便侯,邑在桂阳郡,汉初属长沙国。吕

10、后元年长沙嗣成王子吴阳封沅陵侯,邑在武陵郡,亦属长沙国。吕后二年齐悼惠王子刘章封朱虚侯,邑在琅邪郡,属齐国。吕后六年齐悼惠王子刘兴居封东牟侯,邑在东莱郡,亦属齐国。吕后二年楚元王子刘郢客封上邳侯,邑在薛郡,(注:汉书卷28地理志东海郡下邳条注引应劭曰:“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臣瓒曰:“有上邳,故曰下邳也。”(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89页)水经注疏卷25泗水注:“泗水又南,t水注之,又迳薛之上邳城西而南注者也。”(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130页)汉书补注卷15王子侯表“上邳侯郢客”条王先谦曰:“上邳即邳,在薛县

11、。”(第169页)属楚国。吕后时割楚国薛郡另立鲁国,封张敖和鲁元公主之子张偃为王。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宣平侯”条:吕后六年,“薨,子偃为鲁王,国除。中华书局,1959年,第950页)汉书卷32张耳传:“高后元年,鲁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张敖复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鲁王”。(第18421843页)是割薛置鲁在吕后六年。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系于吕后元年,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系于惠帝七年,汉书卷16高祖功臣表“宣平侯张敖”条系于吕后二年,皆误。参阅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27页。)张敖原为赵王,后废为宣平侯。吕后八年封其子张侈为信都侯、张受为乐昌侯,其邑都在赵国,(注:据汉书卷28地理志,

12、信都县属信都国,汉初属赵国无疑;乐昌则属东郡,不在赵国境内。但二年律令秩律所载汉朝直辖县道中无乐昌,其东郡北部以顿丘、观、东武阳、阳平、聊城一线为界,乐昌在此界之外,当时应属赵国。又后汉书卷45张T传言:“敖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中华书局,1965年,第1528页)钱大昕认为张寿即张受,故乐昌国应在汝南郡细阳县之池阳乡。钱氏似不知汉志东郡有乐昌,故曰“不审地理志何以阙之”。见廿二史考异,嘉定钱大昕全集第2册,第29页。笔者认为,汉初即有乐昌县,则乐昌侯国理应在此。张受后人定居细阳可能另有原委。后汉书之说未可遽信。)当是依王子封侯之通例。王子如此,王之外戚也是如此。在封赵兼为周阳侯

13、的同时,又封“齐王舅父驷均为清郭侯”。集解引如淳曰:“邑名,六国时齐有清郭君。”清郭,史记卷19惠景间侯者年表误作“清都”,故索隐曰:“清郭侯驷均。齐封田婴为清郭君。”汉书卷4文帝纪作“靖郭”。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2“清郭”条:“清,读若靖,即战国策之靖郭也。嘉定钱大昕全集第2册,第30页。)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载:齐国贵族田婴封于薛,死后“谥为靖郭君”。索隐按:“谓死后别号之曰靖郭耳,则靖郭或封邑号,故汉齐王舅父驷均封靖郭侯是也。”明董说七国考卷1“靖郭君”条曰:“按战国臣死无谥,索隐为是耳。靖郭君,又名薛公。缪文远:七国考订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1页。)是靖郭乃齐国地名,汉初因之,文帝以封驷均。钱大昕赞同此说,还据此对赵兼封于河东周阳之说提出质疑:“予谓驷均以齐王舅父得侯,即裂齐地而封之;赵兼以淮南舅父得侯,其封邑亦当在淮南境内。廿二史考异“周阳”条,嘉定钱大昕全集第2册,第30页。)钱氏认为汉初诸侯王之外戚封侯当从王子之例封于王国之内是对的,认为赵兼的封邑应在淮南国境内却错了。他忽略了文帝在淮南“易侯邑”之事。易侯邑和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