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908KB ,
资源ID:131122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11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蓄滞洪区)最终规划成果.doc)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蓄滞洪区)最终规划成果.doc

1、渭河中下游干流蓄滞洪区建设及管理规划报告项目编号:SSHY SG-065A-2010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年十二月2批 准: 核 定: 审 核: 校 核: 编 制: 目 录前言1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21.2河道概况21.3气象与水文31.4地质51.5社会经济概况51.6规划范围62防洪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62.1洪水灾害62.2防洪体系现状72.3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02.4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及研究现状122.5蓄滞洪区建设的必要性142.6蓄滞洪区在其他流域的应用153规划目标与原则163.1规划依据163.2指导思想173.3规划水平年和规划目标173.4规划原则184

2、水文184.1水文站网184.2已有的水文资料及调查成果184.3设计洪水及过程215蓄滞洪区位置选定255.1洪水分类及核定的现状堤防过洪能力255.2自然地形及分蓄泄条件分析265.3防洪重点城市和重点保护区确定275.4蓄滞洪区位置选定285.5蓄滞洪方案拟订305.6滞洪时机315.7蓄滞洪量计算315.8蓄滞洪区泥沙386蓄滞洪区建设386.1建设内容及基本要求386.2蓄滞洪区平面布置396.3主要工程建设406.4非工程措施建设447、蓄滞洪区管理规划467.1管理目的467.2管理体制、机构及职责467.3运用及调度467.4建立蓄滞洪区利益补偿机制477.5对蓄滞洪区内部建设

3、要求477.6蓄滞洪区发展限制条件488、工程投资及实施效益488.1工程投资估算488.2滞洪区淹没损失估算498.3移民及占压估算508.4效益分析509、实施安排和资金筹措意见519.1实施安排意见519.2资金筹措意见5110、结论及建议5110.1结论5110.2建议5253前言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流经陕西省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5市(区),也是自古以来所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区域,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渭河防洪保安体系的建设、开发与保护都直接影响全

4、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长期的抗洪实践已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在适当控制洪水的同时也应该主动的适应洪水、适度承担洪水风险。因此防洪保安也要从单纯控制洪水转变为调度、管理及利用洪水,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适时适当的防御及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威胁, 既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防洪减灾和利用水资源。蓄滞洪区就是这样一种适时分蓄滞超标准洪水,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缓解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渲泄不足的矛盾,以牺牲局部利益来确保重点地区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防洪减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渭河中下游近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是存在的,历史上华县站就出现过1898年11500m3/s、1933年8430m3/

5、s的大洪水。而渭河干流整体防洪体系不完善,目前主要是依靠堤防工程进行抗洪防洪,而现状堤防的实际过洪能力与设防标准相差较大,防洪措施单一,蓄滞洪区建设一直是个薄弱环节。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虽然渭河中下游地区没列入该规划范围,但给我们提供一个契机。为推动流域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陕西省水利厅、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对渭河治理的新设想,我院及时安排并完成了本次渭河中下游干流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1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渭河流域位于陕西省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911115、北纬33423735之间。渭河中下游干流段包括我省的宝鸡、杨凌、

6、咸阳、西安、渭南等5市(区),也是自古以来所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1.2河道概况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m。自西而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5市(区)的关中地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渭河干流全长818km,流域总面积134766km2,整个流域的山区、丘陵和黄土高原地区占84%,平原地区仅占16%。渭河在陕西境内长约502.4km,流域面积67108km2,平原地区约12300km2。其中甘陕省界至林家村以上为上游段,河长123.4km,落差791m,

7、平均比降1.81。主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和秦陇山区,河床深切于花岗岩类基岩之中,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曲流发育。林家村至咸阳陇海铁路桥为中游段,河长171km,落差224.2m,平均比降1.24。河道较宽6002000m,多沙洲、汊流,水流分散。其中魏家堡渭惠渠大坝以下110km河流南北摆动,变化频繁。咸阳陇海铁路桥至入黄口为下游段,河长208km,落差56m,平均比降0.28。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宽1.23.8km,淤积严重。渭河中下游地区两岸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羽状分布,右岸支流流短而分布稠密,均发源于秦岭北麓,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罗夫河

8、等。左岸支流流长而分布稀疏,发源于黄土丘陵和台塬区,河谷深切,河床比降相对较缓,主要有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其中泾河和北洛河是渭河的第一、第二大支流。1.3气象与水文1.3.1气象、降雨渭河中下游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在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综合作用下,该地区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区内多年平均气温7.813.5,具有东高西低,随地面高程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年内7月平均气温最高2427,极端最高气温在42.8以上;1月平均气温最低-2-4,极端最低气温-28.1。降雨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且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550700mm,

9、渭河南岸大于北岸,西部大于东部。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每年7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50%以上,年际间变化也较大,一般最丰年是最枯年的4倍。全年降雨多由几场暴雨形成。一般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42.7m/s,最多风向ENE,最大风速2025m/s,风向WSW。1.3.2水文、洪水渭河是降雨补给型河流,径流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流量悬殊。经过统计,干流上的林家村、咸阳和华县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9.52亿m3、45.37亿m3、75.75亿m3,实测年径流量以1954年为最大,三站分别为48.82亿m3、111.70亿m3、187.6亿m3,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也是1

10、954年的洪水,流量分别为5030 m3/s、7200m3/s、7660m3/s,林家村站曾出现断流,咸阳和华县站最小流量分别为3.2 m3/s和0.01m3/s。渭河也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三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1.25亿t、1.31亿t、3.61亿t,含沙量分别为64.2 kg/m3、28.9 kg/m3、47.7kg/m3。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该4个月径流量和输沙量占全年的60%和90%以上,其中沙量比水量更集中。渭河中下游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受暴雨类型影响洪水可分为咸阳以上的渭河洪水(为纬向型暴雨形成)、泾河洪水(为斜向型暴雨形成)和林家村咸阳临潼区间南山支流洪水(

11、为经向型暴雨形成)。中游洪水主要是纬向型和经向型,据对咸阳实测洪峰大于4000m3/s的14场洪水统计分析,主要来源于林家村以上的(纬向型)洪水有4场(33.8、54.8、66.7及70.8洪水),7日洪量约占咸阳站的61.867.8%,而林家村站流域面积占咸阳站的65.4%。来自林家村以下区间南山支流(经向型)的洪水有10场,7日洪量约占咸阳站的58.3380.5%,而林咸区间的流域面积占咸阳站的34.6%。结合两站近百年中的大洪水对应关系,表明中游的常遇洪水主要来源于林咸区间,大洪水主要来源于林家村以上。渭河下游洪水主要来源于咸阳以上干流、支流泾河、南山支流和北洛河;据对华县站实测洪峰大于

12、5000m3/s及近期较大洪水共22场洪水统计分析,以泾河来水为主的有7场,占32%,12日洪量约占华县洪量的10.780.8%,平均为32%。主要来源于渭河咸阳以上的有15场,占68%,12日洪量约占华县洪量的23.878.5%,平均为56%。说明渭河下游特大洪水来自泾河或以泾河来水为主的。根据有关分析成果,渭河干流在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为丰水丰沙年,70年代为沙量适中水量偏枯,80年代水量适中沙量偏枯,90年代以后为持续的水沙量均偏少的时段,其中水量比沙量偏少更多一些。根据统计华县水文站实测的20002009年之间的十年中只有2003和2005年的洪水量属于稍大量级,其洪峰流量分别为3

13、540和4880m3/s,其余年份的洪峰流量均没有超过2000m3/s。近期的洪水特性也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洪水次数减少,发生的时间更加集中,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1.4地质渭河中下游干流段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依秦岭山脉,北为舒缓起伏的渭北黄土台塬。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地势自西而东逐渐变缓。干流两侧在地堑式构造盆地的基础上,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击而成的关中平原,东西长约360km,南北宽3080km,呈现西部狭窄,东部开阔的外形。渭河两岸的河漫滩高出河床0.54.5m,河漫滩外发育有五级阶地,南北向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其中一、二级阶地的阶面较

14、为完整宽阔,一级阶地沿河呈带状分布,宽0.524km,三级阶地残缺较多,断断续续,呈大小不一的黄土台塬。四、五级阶地的阶面平整开阔,各级阶地之间一般以陡坎相接。现有的堤防工程一般位于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前缘。规划区所在的关中盆地在地质上属于汾渭断陷盆地中西部,形成于白晋纪末第三纪初,新生代以来强烈下陷,盆地内堆积了厚达1000m以上的新生代碎屑岩,区域内构造形迹复杂,断裂发育,至今仍有活动迹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以咸阳为界,咸阳市以东地震烈度为8度,咸阳市以西地震烈度为7度。规划区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埋深随地形变化而异,一般埋深26m。地下水主要受大

15、气降水及河水补充,排泄以垂直蒸发和向渭河侧向排泄为主。1.5社会经济概况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西周至唐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纽带。渭河流域聚集着全省近2/3的人口,56%的耕地和3/4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加之工业集中,农业发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科技教育文化实力雄厚,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陕西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区域,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渭河中下游干流段防洪保护区包括我省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5市(区)23个县(市、区),面积1084.6km2,区内耕地95.54万亩,人口约243.2万人。区内有陇海铁路干线、310国道和宝鸡至潼关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工业基础雄厚,机械、电子、纺织、化工、电力、航天、航空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门类齐全,是陕西的“工业走廊”。区内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