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6.23KB ,
资源ID:13049720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049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论语》中仁的精神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论语》中仁的精神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可以说, 孔子所主张的“仁”涉及到社会伦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涵更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仁”的伦理道德内涵1 仁德的道德品行论语中“仁”的首要涵义在于对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规范和指导,它不仅是血亲家族内部所要遵循的仁孝之道,还是社会个人的立身之则和处世原则。“仁”的这种道德品行内涵重点通过对“亲亲”基础上的“爱人”伦理的追求体现出来。因此,“仁”既是儒家伦理关系的理论基础,又是人与人之间社会道德关系的最初体 现。“仁”在表示仁德的道德品行时其内涵有以下两点:(1) 仁的“亲亲”之义所谓“亲亲”之义即是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恭顺之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

2、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顺自己父母,敬爱自己兄弟的“孝悌”之义是“亲亲”含义的最直接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论语里“仁”的根本所在。孔子在教导其弟子子游时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意思是说子女孝顺父母,仅仅“能养”是远远不够的,子女在父母面前还应经常以笑脸相迎,不能让父母为子女感到忧愁伤心;当发现父母有错误的地方, 子女就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劝止,即便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仍然要恭敬的尊重敬爱他们。除此之外,子女在孝顺父母时,在基本礼节上要做到“无违”,父母去世后,也必须根据相关礼节让他们入土为安并加以祭祀。论语学

3、而这里就是将亲亲与“仁”联系在了一起,所讲到的“仁”就是以孝悌之义为感情基础,它建立在人生来具有的血缘亲情之上。上文有子的话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口,却是对孔子亲亲思想的反映,表明孔子对血亲之间“孝悌”等伦理感情的重视。这也难怪孔子曾在多种场合训诫其弟子,要求他们积极做到“入则孝, 出则弟”(伦语学而),此外,他还曾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也就是说若是君子能够做到孝悌亲亲, 那么整个社会的民众就能实现仁德。所以,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孝悌之义作为“仁”最重要、最需要遵守的规范来看。(2) 仁的“爱人”之义据论语学而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何谓“爱人”?孔子后来又

4、在其他场合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伦语学而)可见,在孔子看来,所谓的“爱人”,关键就是“爱众人”,这是“仁”的本质含义。孔子此时所提的“泛爱众,而亲仁”的观点其范围已经超出了家族血缘关系的亲属范围, 扩大到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更为博大的爱。概念范围的扩大使得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但包括做为其基础的亲亲孝悌观念,还进步一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际关系,极大地丰富了“仁”的本质内涵。“仁”的这种内在精神是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所在,它所代表的“仁者爱人”,在社会关系网中通过各种伦理关系真正体现着“仁”的深刻内涵。2 “仁”

5、的仁者内涵有仁德的人是“仁者”,这是论语中对“仁”道德内涵的另一层定义。孔子极力推崇的人便是以“仁”为内在规则的君子,即有品德的人和行仁德的人,他们都具有关爱他人的品行。这是论语中关于“仁”的伦理道德内涵的第二种解释。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一个人若是面善心伪、花言巧语,“色取仁而行违”,是不可能有仁德的,更不可能成为君子;能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就必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并且“刚、毅、木、讷”(论语子路),即具备刚直、坚毅、质朴、慎言等品质。此外,“仁”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主要标准。孔子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6、“仁”要求在自己站的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的事情能够顺利做完也要使别人的事情不受阻碍。着眼实际、心存他人,这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从自身实际出发,逐步实现个人仁德。除了从个人自身出发,孔子还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从消极方面和他人的立场出发鼓励人们追求仁德。这一要求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虽然未必有条件实行,但却是后世值得学习和效仿的人生信条。并由此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的观点,要求人们在实践仁德时要依靠自身努力,使个人的言语、行动都能够合于周礼,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仁”。二 仁德的治国方略论语中“仁”的第二个精神内涵是指“仁德的政治”,这是国家上层建筑上的“仁”,也就

7、是统治阶级施民以恩惠,宽以待民从而获得民心的政治治国策略。这就要求统治者秉承“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理念,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至仁大同境界。在论语中,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看到“仁政”二字,但却可以发现孔子将“仁”的思想内涵从伦理道德范畴上升到政治治国层面。孔子一直主张将道德与政治结合起来,认为“仁”是上层人员对自家亲族以及普通百姓的大爱,上位者应该首先做出表率。如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也就是说处

8、于上层社会阶层的君子若能对自己的家族做到真诚无 私,那么普通民众就能够向他们学习、努力向仁德的境界靠拢,上位者如果能够不遗弃朋友故交,以身作则,那么百姓们自然也不会对他人漠不关心。颜渊中,樊迟向孔子请教仁,子曰:“爱人。”他主张统治者在施政过程中应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又如,论语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认为有仁德的人必然爱众人, 只有“尊五美,屏四恶”,才能为他人着想,统治者才能做到“君使臣以礼”“使民以时”,进而实现“仁治”。在对外徕

9、远政策上,孔子也反对暴力倾向,主张以德服人,通过君子自身修仁德以抚远。为此,他还大力称颂三代以来尧舜、文武周公之时的仁德政治,并从“仁”的理念出发高度评价了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 的巨大功绩,赞扬“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认为管仲辅佐桓公会盟诸侯、奖尊王室的政治功绩使得他的“仁”达到了极致。三 为“仁”之道论语文中的为“仁”之道主要体现在孔子教导学生对于仁的追求上,孔子所推崇强调的为“仁”之道主要有两种:1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10、渊问孔子为仁的方式,孔子回答说通过“克己复礼”来造就个人名声,或者说只有“克己复礼”才能被称为“仁”。一个人只要做到“克己复礼”,那么他就会从天下百姓那里获得“仁”的名声,我们也就可以称他“仁”。为何一旦做到“克己复礼”,我们就能称他“仁”呢?其中关键在 于“复”字。“复”其实是借为“覆”,意思是覆盖。“克己复礼”,实际上说的就是尽可能地克制自己,以便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周礼的规定,不得做出有违礼仪规范的失礼行为。一旦能够学会克制自己,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符合礼仪的规范,那么这样的个人就必定会是一个道德高尚之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就会时时刻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民众对于这样的人肯定会赞赏有加

11、,归“仁” 与他。因此,“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也是前人为何一直将“克己复礼”作为孔子“仁”的思想内涵之一的原因之所在。2 成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按孔子的思想说来,他所倡导的“成仁”即在于实现人的道德理想或者生命价值观。但究竟如何才算是“成仁”,孔子在论语中论述该问题时也认为至易至难。说它容易,是因为“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追求“成仁”的过程中能否“成仁”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达到道德理性之觉悟,在日常生活中克己复礼、以身作则,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借此达到成仁的精神境界;说其至难,主要在于一个人要想要达到“成仁”的理想目标,

12、 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心考验,因此,为了达到成仁的精神境界,就要求有志之士立志成仁,故而论语中有“苟志于仁,无恶也”(论语里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子罕)等成仁之道。为了追求“仁”而立下远大志向之后,就要开始付诸实践,是故“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仁”的追求,人们可能时刻遭受巨大挫折并做出重大牺牲,甚至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都说明对仁的追求在某些时候比生命还重要,“成仁”不仅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追求“仁”的重要途径。四 结语论

13、语中,孔子“仁”的精神思想内涵极其丰富,由浅入深, 从家族血亲之间的孝悌仁爱之义开始,经过仁者爱人的社会交往, 再到“克己复礼为仁”的追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最后到“成仁”的人生精神境界和最高价值意义追求。“仁”的思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次递进,向我们有力地展示出了“仁”的具体内涵以及“仁”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众的要求。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11jk0316)。参考文献: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年版。2 余志平:论语中的仁之为道,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8 期。3 邓瑞:简析论语中孔子“仁”的观念,现代语文(文学

14、研究版),2008 年第 1 期。4 李振纲:解析论语的核心理念:仁,现代哲学,2007年第 5 期。5 杜俊: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仁”的学说,法制与社会,2009 年第 13 期。6 黄怀信: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齐鲁学刊,2007 年第 1 期。7 张渊、张辉:再议孔子“仁”的多维涵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2 期。8 杨云鹏:论语中孔子“仁”之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第 9 期。作者简介:相金妮,女,1978,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曹军,男,19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