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6.79KB ,
资源ID:127632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763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共计 9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8198页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国国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或自己喜欢的段落。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课文中

2、所描绘的美好景象,留心作者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5、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6、感受祖国文化遗产,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方法措施: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美好和神奇。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资料教师:课件课时安

3、排:17、长城2课时18、颐和园 2 课时19*、秦兵马俑 1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17、长城教学内容: 教材8286页。教材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本课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的设计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这是一篇老课文,课文中有两副插图,整篇课文的文字都在图画之中,这是老课文所没有的效果。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4、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学情分析: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交流,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了解长城的特点,解决疑问,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1、小组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信息。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给予充分肯定,对其来源做适当追问。 【设计

5、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资料,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二、整体感知课文: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重点在读流利、正确、熟练上下工夫。1、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2、自由展读,共同欣赏,互品提高。 难读处作适当的点拨关注读书慢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

6、进步。四、拓展交流,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1、自主交流长城的图片。2、出示中国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资料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五、读写生字】1、出示生词识记学生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识:读错的字峻、峪、嘹2、指导书写:写嘉、隔注意写工整。指名板书,注意笔画的规正学生自读。六、作业设置熟读课文,写生字、词。第二课时(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放开品读学生看图听讲解,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围绕专题,自主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2、动手画一画。【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

7、理解。】三、全班交流,深入了解课文1、汇报交流A、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读了这一段,你有话可说吗?学生交流回答。小结: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雄伟、壮观。【设计意图:感受长城的长。】B、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从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板图理解长城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作用。【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长城,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C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重点读句子,说说脑海了出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第一句从“站、踏、扶”中重点品味。第二句充分感受工程的伟大体现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第三句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说一说

8、。【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情境,体会脚下的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石条,体会到: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D 、第四段: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2、小结:指名归纳课文内容。3、激发自豪之情:出示长城背景图。师:长城,已被写近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她象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拓展交流,说说写写 此时

9、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五、作业设置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 17、长城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18、颐和园教学内容: 教材87-90页。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

10、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情分析: 与长城相比,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观材料,为学生提供形象素材,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

11、理解。教学准备: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3)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

12、的图片、文字资料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检查学习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课件出示第

13、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五、布置练习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第二课时(课时数:4)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旧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

14、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自然段)来谈体会: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多米长,分成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学生读后谈理解: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

15、来感受长廊的长。)出示长廊图片: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指导朗读: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设计意图:熟知颐和园布局,并了解其特点。】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师指导写法:比起“长

16、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学生读后谈感受: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点明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比喻形象、具体。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启发想象:作者注意

17、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欣赏美景,感情朗读。赏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句子:“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学生读后谈体会: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

18、,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教师总结: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布局及特点。】三、总结全文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板书设计: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19、秦兵马俑(课时数:5)教学内容: 教材9194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

1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介绍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歌颂了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是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学情分析: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1、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2、板书

20、课题,激情导入:师: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一起去赞美(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悬念。】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设计意图:学习浏览,掌握兵马俑特点。】三、精读课文,体会特点,学习写法(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

21、自然段,勾画出表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春兵马俑规模宏大?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兵马俑这种恢弘的气势读出来吗?(2)学生齐读,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3、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老师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过渡:听,战马嘶鸣,喊声震天。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

22、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2、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3、重点学习将军俑(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

23、的词语或者句子。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F、小采访:(创设情境)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想对他进行采访吗?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4)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4、指导自学。(1)过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将军麾下的神兵呢

24、?请同学们分组学习其他的兵马俑。(2)教师点拔:先确实学习内容,再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模仿。(3)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5、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1)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引读第十节)(2)感受兵马俑

25、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A、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再次感受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的写法)C、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D、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小组合作,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3)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在我的眼前闪过,他们或蓄势待发,或摩拳擦掌,或一马当先,或视死如归,我似乎也听到了他们轻细的呼吸声。【设计意图:了解课文内容,掌握

26、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四、欣赏视频,升华感情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3、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

27、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投影出示):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8、。】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19、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个性鲜明 语文园地四教学内容: 教材7780页。教学目标:、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四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等方面的内容。学情分析: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教学准备:例文、多媒体课件

29、。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数:6)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二、全班交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三、分组交流、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要求: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认真听,进行评议。、分组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四、全班汇报、汇报提示: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评价提示: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五、拓展延伸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