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积累和训练一、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词(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7)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临视,指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8)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团定财产。(9)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
3、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
4、,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
5、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4)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4、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遮盖,掩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5、其(1)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设,如果,连词。(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难道。(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6、怪也欤:表加强语气。(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还是。(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语气,一定。6、之(1)代词,根据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代齐桓晋文之事。(2)宾语前置的标志(1)夫子之谓也(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3、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4、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
7、“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7)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5、状语后置句(2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2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2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2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6、主谓倒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
8、“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二、文言知识训练(一)解释括号前词句的含义或用法。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 )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 ),无道( )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 ),则王( )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 )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 )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 )之。”不识有诸?”曰:“
9、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 )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 )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 )知之?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焉。
10、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 )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 )北海,语( )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11、诗云: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 )之。抑王兴甲兵,危( )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 )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 )不足于口与?轻暖( )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 )不足视于目与?声音( )不足听于耳与?便嬖( )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12、”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 )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 )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 )固不可以敌大( ),寡( )固不可以敌众( ),弱( )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 )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 )亦反( )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 )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 )皆欲耕于王之
13、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天下之欲疾( )其君者,皆欲赴诉(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 )之?”王曰:“吾惛( ),不能进于是( )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请尝试之!”曰:“无恒产( )而有恒心( )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 )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 )之,是罔( )民也。焉(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
14、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完成以下各小题。1.下列各项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地区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
15、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吾力足以举百钧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A.相同, 相同 B.不同, 不同C.相同, 不同 D.不同, 相同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盖亦反其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4.下列对各句中加粗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连接并列词组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D.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
16、有也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6.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未之有也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使“民之从之也轻”,首先应做到制民之产“_,_;_,_。”(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_,_,_”。(3)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5)齐桓晋文之事
17、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_,_,_”。参考答案(一)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 这些人),无道( 动词,谈论 )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无以(同“已”,止),则王(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使人民安定才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凭什么,根据什么)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
18、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宾语前置句;牛牵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 走向)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 )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确实)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 哪里,怎么 )知之?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 )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
19、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状语后置句;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形容词用作名词,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整车的柴火)。则王许之乎?”
20、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到达)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被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 ),何以异(用什么区分)?”曰:“挟太山以超(越过)北海,语(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对长辈弯腰作揖。),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
21、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诗云:刑(同“型”,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和孩子)。古之人所以(的原因)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秤锤,这里作动词用,指用秤称重。),然后知轻重;度(用尺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思量,揣度。)之。抑王兴甲兵,危(使动用法,使处于险境)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状语后置句;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
22、(最想要的东西)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形容词用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形容词用作名词,轻柔暖和的衣裘。)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绚丽的颜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美妙的音乐)不足听于耳与?便嬖(国王宠爱的近侍)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使动用法,使朝见)秦、楚,莅中国(指中原地带),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用这样的做法,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恐怕,大概)有甚焉。缘木
23、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国家)固不可以敌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国家),寡(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多的国家)固不可以敌众(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少的国家),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势力弱的国家)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用作名词,势力强的国家)。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九分之一);以一服(使动用法,使臣服 )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同“盍”,兼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亦反(同“返”,返回)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当官的人)皆欲立于王
24、之朝,耕者(耕田的人)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通“途”,道路),天下之欲疾(痛恨)其君者,皆欲赴诉(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抵抗,抵御)之?”王曰:“吾惛(同“昏”,不明事理),不能进于是(达到这一步)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聪明),请尝试之!”曰:“无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而有恒心(安居守分之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如果)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处罚)之,是罔(同“网”,用作动词,陷害)民也。焉(哪里)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25、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而之善(动词,向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轻易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足),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名词用作动词,穿丝织的衣服)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时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动词,慎重的办理)庠序(学校)之教,申之以孝悌(孝敬父
26、母,敬爱兄长)之义,颁(颁,同“斑”)白者不负戴(顶东西)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二)1.答案:D解析:是故:因此。2.答案:D解析:举:擎,手向上托着。举:拿。中“明”的意思都为“视力”。3.答案:D解析:A项,“刑”通“型”。B项,“盖”通“盍”,“反”通“返”。C项,“涂”通“途”。4.答案:B解析:以及:从而推广到。5.答案:D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种植;B项,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天下;C项,名词作动词,做榜样;D项,“王”是名词,大王。6.答案:D解析:D项是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7.答案:(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2)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4)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5)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