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气混凝土十二五规划一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加气混凝土生产量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产品质量迅猛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国加气混凝土产量由2005年的约1230万立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约3100万立方米(含配筋板材40万立方米),增加了1870万立方米。“十五”期间,全国混凝土产量由2000年的约500万立方米,增长到2005年的1230万立方米,五年间产量增加了730万立方米。相比之下,“十一五”加气混凝土产量则增长了2.5倍。2009年的310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约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5%,可建造住宅约9300万立方米,可节约采暖能耗65万吨标煤,
2、相当于减少CO2排放135万吨,减少SO2排放1.02万吨;与实心粘土砖相比,节约生产能耗80.6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68万吨,减少SO2排放1.26万吨,减少烧砖毁田7750亩。随着装备技术发展,加气混凝土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一个中等装备(国产装备)水平的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年人均实物劳动率可达1500立方米左右,少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则达3000立方米,比粘土砖(180立方米)及混凝土砌块(500-800立方米)高;加气混凝土耗能较低,其单位制品的生产能耗34.6千克标煤,仅为同体积实心粘土砖的60%。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加气混凝土行业装备水平得到大幅
3、提高,一方面由于引进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另一方面投资者更为重视生产线的装备水平而增加了投入,使新建生产线在技术定位上提高了标准,而一些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开始着手技术改造。国产装备日趋成熟,在德国伊通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空翻切割机组,已经成为具有各种规模、适应各种不同建设条件的技术设备,与之配套的气缸涨紧钢丝技术、液压输送(液压行车)技术、铝粉自动计量搅拌技术、气泡处理技术、翻转去底技术、模具(小车)自动牵引技术、机械化出釜技术等一批新技术的应用,使生产线的配套性、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出尽了加气混凝土总体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许多企业产品的外观尺寸质量已逼近引进生产线产
4、品的质量水平,并且也由此推动了应用技术的发展。加气混凝土生产开始向规模化发展。由于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新建生产线规模普遍较大,沿海地区单线生产能力一般都在年产2030万立方米左右,并且,许多企业按两条生产线规划和实施。部分企业开始联合或兼并,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这一现象说明加气混凝土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促进行业进步。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发布实施。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5762-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 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和JGJ17-2009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等完成修订
5、后陆续发布执行;06J908-1公共建筑节能构造(严寒和寒冷地区)和06J908-2公共建筑节能构造(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06CJ05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切块和板材建筑构造和06CG01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切块和板材建筑构造等图集于2006年发布;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切块砌体结构技术规范(CECS)已完成编制,A类蒸压加气混凝土切块正在着手编制,以进一步完善加气混凝土应用规范体系。特别需提出的是,在所有新编制和修订的标准和规范中,已明确提出了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名称,强调了加气混凝土必须采用蒸压养护的工艺方法进行生产,
6、避免非蒸压混凝土进入市场。“十一五”期间,加气混凝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突出有以下几方面: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大多数加气混凝土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没有应有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抗压强度(离散性大)、抗折强度、抗冻性和干燥收缩等指标,这些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影响了建筑质量,还直接影响了国家规范和图集编制时设计参数的确定。推广应用纯在局限性。加气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始终是制约推广的重要因素,各地产品在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空鼓裂纹等问题,既有产品质量因素,更有应用技术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剪力墙和梁柱保温的实际操作工法,或已成为加气混凝土应用的有一阻力;加气混凝土应用的块热板冷现象,也制约了加气混凝土
7、板材的推广。加气混凝土发展的不均匀性。加气混凝土企业分布不均匀,华东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按地区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比重计算,华北9.55%,东北2.68%,华东42.38%,中南25.96%,西北12.56%,西南6.87%。若按实际产量计算,各地区差异更大。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缺少规划指导,工艺装备趋缺乏规范制约。“十一五”期间,加气混凝土行业平均每年新增生产能力约500万立方米,但由于缺乏技术规范和发展规划,导致一些企业不能形成生产能力,更有生产线完全处于报废状态;总量不足和局部过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一些地区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质量的失控;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已处于过热状态,知
8、识产权保护乏力,是装备企业和科技人员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造成了装备技术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的设备充斥市场,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式“十二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其基本特征是:1.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7%,未来1015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2. 城镇化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城镇人口达到6.2亿,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每年提高11.1个百分点,2015年将达到53%左右,城镇人口达到约7.2亿。3. 消费
9、结构不断升级。2009年我国人均GDP以达到3680美元,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水平,居民消费已进入快速转型升级阶段,对“住、行、娱乐”等的要求提高,住宅及其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4. 绿色经济将成为发展热点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立足点。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发排放比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产业、环保节能工程和产品将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更多支持,绿色环保将成为投资及产业发展取向。 墙体材料改革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气混凝土作为唯一的单一材料技即能达到节
10、能设计要求的墙体材料,在相当一定时期内还将承担起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的重任,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后,加气混凝土更突显其作用,目前加气混凝土产量仅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5%的比例,这更加预示着加气混凝土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消费升级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仍然保持在22亿平方米。2010年2015年仅新增城镇人口所需新增住宅及其配套建筑面积就将达到40亿平方米,约需新型墙体材料5.5亿立方米。除新型建筑的改造也需要大量的墙体材料,2009年我国城镇存量建筑面积约21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仅41亿平方米,占20%。随着我国建筑
11、节能的阶段性推进,节能住宅的改造量巨大,将为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市场结构升级,将为加气混凝土板和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带来发展的机会。结构调整时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为加气混凝土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三加气混凝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能源、节省耕地、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促进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2015年,全国混凝土年产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每年实现利用工业固体
12、废弃物1100万吨,节约土地25000亩,节约能源130万吨彼标准煤。2015年,加气混凝土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2.5万立方米以上,机械切割达到100%(生产线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在92%以上。2015年,加气混凝土平均单线生产能力应达到15万立方米以上,产品合格率95%以上,其中外观尺寸应达到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规定的优等品指标。2015年,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全行业生产能耗降低1.5千克-标准煤/立方米,实际单位能耗33.1千克-标煤/立方米,大量倡导生产废料利用和中水利用,努力降低废弃物排放。(三)重点发展加气混凝土应适应改善建筑功能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满足
13、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地区的需求,积极发展利用当地资源,特别是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生产高性能、高强度和系列化的产品。沿海城市应以板材为发展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建设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化、成品化促进加气混凝土房屋的开发;结合结构调整,积极淘汰落后生产线(包括手工切割生产线、切割精度低于GB11968-2006蒸养加气混凝土砌块规定的合格品指标的生产线);内地城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单线产量为重点,积极提高加气混凝土的市场占有率。加气混凝土装备应以提高切割精度、提高运营稳定性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实现无硬料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进装备的规范化。四、主要技术途径(一)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提高生产能效,实施节
14、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广设备降噪新技术。组织引导对提高加气混凝土能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其中,对蒸压养护技术应做出科学结论,以保证加气混凝土的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为核心目标;展开利用可燃废弃物研究,既可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也适应城市周边对燃料锅炉的限制。(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改变低水平物质利用方式,建立生态化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集约化布局、循环式利用、产业链开发、清洁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产业示范
15、企业和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协同企业建立以切割边废料回收利用、废次品回收利用和生产废水、雨水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积累经验并于全行业推广。(三)努力实施综合节能技术改造以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在重点企业试用能效对标,实施综合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对节能减排水平较低的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如节能粉末,带式除尘、电机调频、变频技术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完善用能设备的保温措施,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五、主要对策和措施(一)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公平竞争注重产品质量,发展优质产品,依靠质量创品牌、创信誉、创效益和求发展,
16、不能用短期行为或不正当行为,靠假冒伪劣产品谋取经济利益。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建立行业自制,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公平竞争注重产品质量,发展优质产品,依靠质量创新品牌、创信誉、创效益和求发展,不能用对短期行为或不正当行为,靠假冒伪劣产品谋取经济利益。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企业实验室认证制度、行业产品质量抽查制度,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和伪劣产品退出机制),认真贯彻产品质量法和反不当竞争法,对产品从生产到流通乃至施工应用各个环节层层把好质量关。发挥行业协会技术、信息优势,向企业推广先进科学的生产应用技术,向社会推荐优质产品,同时对假
17、冒伪劣产品及生产者进行曝光,依靠市场监督产品质量,促进公平竞争。(二)推进生产线建设的规范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建设的规范化体系,促进加气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编制加气混凝土生产线设计规范,对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工艺、装备提出科学的技术指标,进一步明确加气混凝土生产应遵循的工艺,规范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荐一批示范生产线,从不同工艺、原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具有其他示范意义的技术方面,倡导加气混凝土生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倡导采用节能、节水和利用工业废弃物,使加气混凝土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技术企业进行技改;对产品质量低劣并严重影响建
18、筑的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落后并导致生产线不能生产合格产品的装备企业,坚决予以曝光,限制其向市场投放劣质产品。(三)建立行业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设立行业技术进步奖,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研究开发有利于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进步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方法,努力提高我国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应用水平。以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为依托,以先进企业为基础,建立行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四)提高标准水平,健全规范体系,促进产品应用切实解决加气混凝土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抓好白标
19、准的制、修订工作,尽快提高我国标准水平,按产品质量和运用范围建立不同的标准系列,以适应建筑质量和功能日益提高的要求,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研究完善适合加气混凝土应用的设计、施工规程规范及通用的图集,完善现有规范图集与建筑节能要求的衔接,逐步使加气混凝土做到设计标准化、使用规范化、产品系列化、供应配套化,做到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经济适应,不断扩展加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五)加强行业的宣传服务和信息化工作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促进应用与生产的技术交流,实现生产应用的无缝对接,积极宣传加气混凝土在节能和减排中的作用,突出其耐火性能,积极向社会推荐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俱佳的企业及产品,认真总结和宣传加气混凝土
20、建筑的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对加气混凝土的认知度;及时发布政策动态、新技术、生产线建设情况、产品(含装备)质量及应用等信息,引导企业技术进步,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加气混凝土的发展。组织开展对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及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建立行业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推动企业构筑信息化平台,促进“两化”融合;继续加大对加气混凝土节能、环保、低碳特点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加气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领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是提高加气混凝土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确立作为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的主导材料地位的关键时期,全行业应抓住节能、减排和防火的主题,大力推进加气混凝土板材发展,大力推进产品品种多样化,改变加气混凝土长期以来仅作为材料的地位,逐步实现加气混凝土的部品化,进而以房屋为终端产品为发展方向,提高行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以提高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应用技术为重点,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