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05.53KB ,
资源ID:12328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28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俱舍论》第52课笔录.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俱舍论》第52课笔录.docx

1、俱舍论第52课笔录俱舍论第52课笔录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俱舍论分了八品的内容,在八品内容当中,前面第一二品总说了有漏法和无漏法;第三四五品是针对有漏法的果,有情世间、器世间方面进行安立。第四品主要是宣讲这些果或者世间的因,世间的因也就是业;第五品宣讲了世间的缘主要是烦恼。如果有了业和烦恼一定会显现有情世间和器世间。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品分别业,主要是针对有表业、无表业,或者各式各样的有表、无表开显出来的居士戒、斋戒等其他戒律的一些特性,以及佛经中

2、所宣讲到的一些业的异名。前面我们讲了斋戒的特点,下面讲居士戒之特点。丑三(居士戒之特点)分三:一、真实宣说;二、别说皈依境;三、支分固定。因为俱舍论是针对普遍的大众讲的,所以在宣讲戒律的时候,对于一般的居士不能听的,不能看的出家的戒律,沙弥戒、比丘戒在俱舍论中都没有讲,这里最多讲到了斋戒、居士戒和一些共同的善行、戒律等等。寅一、真实宣说:此处真实的宣说居士戒,一切有部对居士戒的安立和经部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虽然在藏传佛教中的戒律主要是以有部为主,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比如我们下面学习到的内容,并没有完完全全按照有部的观点进行安立,也是比较随顺于经部的观点,这方面我们也需要了解。承诺即为居士故,宣说

3、戒律如比丘,设若一切均为戒,何言行持一分等,传闻守彼而得名,下品戒等则随心。按照一切有部的观点,承诺皈依三宝就会变成居士,变成居士之后,相续中得到了圆满的五戒戒体。既然得到了戒体,还有什么必要宣讲戒条呢?有部说有必要宣讲戒条,就像比丘在得戒的时候并没有一条条地重复戒条,受完戒之后还是要给他宣说根本罪、僧残罪是什么等等,每条戒律还是可以宣说的。居士戒也是一样的,虽然得戒的时候是同时得的,但是得完戒之后有必要单独再宣讲戒律。“设若一切均为戒,何言行持一分等”,如果说得到的是圆满的戒体,为什么在经典当中还要宣讲守持一分戒、两分戒、多分戒、满分戒等等,怎么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呢?“传闻守彼而得名”。有部说

4、受戒的时候受了圆满的戒律,但是在守持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能力,可以守一分、两分、多分等等,就是从这方面来进行安立的。“下品戒等则随心”,就是说戒体又可以分为上品戒、中品戒和下品戒,这些都是随自己发心的大小,如果发心大就得到上品戒,如果发心微小就得到了下品戒。下面我们再继续宣讲一下全面的含义。承诺即为居士故,有部派按照佛经的观点,注释中说大明经讲:【身着白衣具根之在家男女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祈请摄受吾为居士”而成居士。】佛经中讲身着白衣,即没有穿袈裟的修行人,也就是在家者。因为印度喜欢穿白衣服,居士都是称为白衣,就是没有着染色袈裟的在家者。第一个是在家者,第二个是具根,得到居士戒必须要具有男

5、根或者女根,只有根俱全,才能成为真正戒律的所依。然后自己虔诚地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祈求摄受我为居士,就会成为居士。当他承诺皈依的时候,颂词当中讲承诺即为居士故,这个地方的承诺就是承诺三皈依,承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不是说承诺我守持五条戒律,就是承诺三皈依就变成了居士。在不同的教典当中也有不同的讲法。居士有三皈居士,还有五戒居士。按照我们现在的操作方法,比如说一个居士只承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承诺三皈依也可以称之为居士,这叫三皈居士,他的内心只有一个皈依戒,当师父给你传皈依的时候,得到皈依戒的戒体,他就变成了三皈的居士。还有一种居士是五戒居士,他在三皈依的基础上,还要去守持

6、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五条戒中也可以选一条,比如不杀生的根本戒不杀人我可以做得到,就守持这条戒,或者不饮酒我能做到,我守持不饮酒;不邪淫我做得到,就守持不邪淫,叫做一戒居士,乃至于能够守五条叫做五戒居士。居士的分类有好几种,一种是三皈居士,只是承诺皈依。比如现在有一部分学佛的人,他觉得守持五戒有困难,又想皈依成为佛弟子,这时就给他传三皈依,然后他的内心就有了皈依戒,没有其他的戒律,这是三皈居士,在社会上有很多。还有一种人觉得只做三皈居士不满足,他想要进一步的断恶行善,所以他承诺尽行寿在一辈子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或者不妄语、不饮酒等等,这样就变成了五戒居士,这是现在我们普遍承许的

7、居士,也有一种叫做八戒居士,就是一辈子尽形寿守持八关斋戒的人。基本上就是这几种。承诺即为居士故,按照一切有部的观点安立的时候,并没有像我们刚才讲的那样有三皈居士、五戒居士,而是说只要承诺三皈依之后,内心就得到了居士戒,居士五戒的圆满戒体他就得到了。只要自己承诺三皈依就变成了真正圆满的五戒居士,相续当中就有了五戒,虽然没有单独请师父给他传五戒,但是他在承诺三皈依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五戒的戒体,居士戒的戒体就是这样安立的。经部派就是不承认,这里观点是当你承诺皈依的时候,得不得到居士戒呢?有部说一定能得到,当你承诺皈依的时候就会得到居士戒。经部说当你承诺三皈依的时候,内心中只有皈依戒,没有居士五戒。

8、经部进一步说,如果已经受了五戒,再对他宣讲戒条,说第一条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就是你在一辈子中不要去杀人,支分罪是不要杀其他的旁生,蚊子、苍蝇等等都不能杀;第二条不偷盗的戒律就是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便宜等等;第三条不邪淫,是除了和自己的配偶之外,不能和其他的人做不净行。第四条不妄语主要的根本戒是不要说上人法妄语,如果你是一个凡夫,没有得到上人法的时候,说我已经得到了初禅、二禅等超离欲界的境界称之为上人。上人法妄语的界限是什么呢?如果你打妄语说得到了欲界的功德,不算是犯根本戒。你说自己超离了五盖得到了初禅,已经脱离了欲界的境界,或者自己没有得到初禅说自己得到了初禅,自己没有神通说自己得到了神

9、通,自己不是圣者说自己成为了圣者,这些就是上人法。如果说上人法就会破居士戒的根本戒,说其他的妄语会犯支分戒。第五条不饮酒是什么呢?如果你受了不饮酒的戒律,哪怕只是用草尖蘸一滴酒放在嘴里也不行,啤酒等任何酒都不能喝,把五戒的戒律一条条对他说。经部的意思是如果他已经得到戒律了,就没有必要跟他一条条宣讲这是不杀生的戒,那是不饮酒的戒。有部说这有必要,虽然是同时得到了戒体,不像传戒需要重复,像传戒的时候,对于不杀生的戒我要尽行寿守持等等,必须跟随师父重复三遍,最后一遍就得到了戒体。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没必要对他宣讲戒条了。他们说有必要,为什么呢?宣说戒律如比丘。虽然同时得到了戒律,但还是有必要宣讲戒条。

10、比如在受比丘戒的时候,有没有跟着师父把二百五十三条戒律,从第一条乃至最后一条一条条地重复呢?这是没有的。最多只是讲一下四根本,他得戒的时候二百五十三条戒同时得到了,像这样圆满地得到了比丘戒的戒体。虽然在内心得到了比丘戒的戒体了,但是得到戒体之后,还会再对他一条条地宣讲戒条。同样,居士戒也是一样的。五戒的戒体同时得,然后还是有必要对他宣讲戒条,因为他要守持戒律,必须要把戒相、如何守持和犯戒的界限等等一条条详细地宣说,所以他们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下面经部进一步的提问,设若一切均为戒,何言行持一分等。如果说一切均为戒,“一切均为戒”意思是说,如果他在承诺皈依的时候,一切均为戒,就是已经断除了一切的恶行

11、。对于居士来讲一切的恶行,就是从不杀人到不饮酒之间所有的支分全部圆满,五戒的戒体已经得到了。如果说一切都成为戒律了,何言行持一份等。既然他们已经获得了五戒圆满的戒体,为什么佛经当中还有受持一分戒律呢?前面讲了因为居士戒是尽形寿的戒律,不像八关斋戒仅是一日一夜的戒律,所以必须受八条是不能捡择的,不能选择只受其中的一两条。居士戒是一辈子的戒律可以在五戒中选一条。五戒中选一条的观点也有不同的安立,有些地方说如果五戒中只能受一条戒的话,首先必须是戒酒,如果你不承诺戒酒这一条,其他的戒律也没办法安立,有些观点说第一条不一定是不饮酒,如果一辈子不杀生,或者不邪淫等等,这方面我做得到,就守持这一条戒律。因为

12、这是一辈子的戒律,所以可以选择一条戒律。如果选择一条,叫做一分居士;如果在一条的基础上,可以守持两条就是两分居士,还有三分、四分,叫做多分居士,圆满守持五条叫做满分居士,即五戒居士。既然受戒的时候,五戒戒体同时得到了,为什么还有一种说法是行持一分戒、两分戒、多分戒,乃至于行持满分戒呢?这些佛经中的观点又怎么解释呢?有部解释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传闻守彼而得名,“传闻”在本论经常出现,我们都很熟悉了,这是世亲菩萨对于有部的观点不是很满意的一种语气。传闻有部是这样说的,“守彼而得名”,这是什么意思呢?虽然他承诺得戒的时候得到了五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行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守持不杀生的戒律就

13、守持这个,其他的守持不了就不行持,这种情况叫做一分居士、两分居士,或者多分居士等等,其他的就是失毁的意思。在我们的注释当中有一个词是失毁,意思就是不守持。虽然他是受了,但是在实际行持的过程中其他的可以不守,相当于也是一种失毁。对于能够守持的自己去守持,比如只能守持一条不饮酒,他就有了一分戒,或者有些地方说在不饮酒的基础上,对于其他的四根本选择一条受持,也有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一分。不管怎么样,虽然受了五条戒律,但是在实际行持中,他只是守持其中的一两条,叫做一分戒、两分戒,或者多分戒、满分戒等等。这种安立和我们现在的实际操作也是不同的,有部的观点就是这样的。汉传佛教不是以有部的戒律为主,而以四分律安

14、立。藏传佛教当中,虽然以有部为基础,但是真正操作的时候,也没有按照有部的观点来做,受居士戒让受戒者重复的时候,能够守持的重复,不能守持的不念,这在传戒的时候,属于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有部在解释的时候,虽然受了圆满的戒,但是守戒的时候只守能够做到的,其他的不能守就放弃了,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安立的一分戒。虽然也有一定的漏洞,但是有部的观点就是这样安立的。经部不承认这种观点,现在比较普遍的传戒,或者宣讲的戒律基本上都是按照经部的观点来行持,没有遵照有部的观点,传闻守彼而得名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前面提到了,经部的观点是传戒念仪轨的时候,如果能守持的你跟著重复,不能守持的就不重复,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他就得

15、到一个戒或者两个戒,最后也这样守持,其他的戒没有守持,也不需要去放弃。反正他在受的时候只受了一条戒,守的时候也是守这条戒,以后当他觉得可以增加的时候,再到师父面前去求其他的戒律,自己再得到其他戒律。下品戒等则随心,戒律有三种,即下品戒律、中品戒律和上品戒律。所谓的下品戒、中品戒和上品戒,都是通过什么来安立的呢?“则随心”,就是随你的发心清净与否。有些人发心很清净,就是为了解脱,他得到的戒律就是上品戒;有些人发心不是那么清净,只是为了发财,或者远离怖畏而去守持一些戒律,根本得不到上品戒。还有就是发心的强弱与否,虽然小乘当中没有著重地宣讲菩萨行,但是小乘也承许有菩萨等一些上根利智的人愿意度化一切众

16、生,发了要成佛的心。如果发心特别广大,得到上品戒;如果发心很微小,为了自己解脱,可能得到中品戒;如果为了得到善趣,可能得到下品戒。小乘当中虽然承许菩萨,也承许菩萨道,但是不像大乘有这么多殊胜菩提心、五道十地的安立等等,从一地到十地的安立也没有。我们在俱舍论中可以看到小乘承许佛陀在金刚座成佛之前,就是一个凡夫人,小乘没有菩萨道,或者从一地到十地的圣者道都没有。成佛之前就是凡夫,一座当中直接成佛了。虽然讲到了成佛,但不是大乘。有些人说俱舍论中也有大乘的思想,比如发菩提心、成佛,其实这些和大乘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此处根本不讲菩萨从一地到十地的断证功德,主要还是从小乘的思想方面安立。虽然以隐藏的方式间接地讲了,这个我们也不否认,但是直接讲的是没有的,都是从小乘的观点解释的。有些人发心很强烈,有特别想要得到戒律的心,可能得到了上品的戒律;如果发心比较小的,别人说你受个戒,他想那就受一个吧,没有以强烈心去受戒,虽然得到了戒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