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23.48KB ,
资源ID:12269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69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1、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6级高二下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

2、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3.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上其他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材料中提到的两个制度可对应于( )A.唐朝的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B.唐朝的门下省、宋朝的通判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4.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

3、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5. 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簿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军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中书省、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B.中枢部门根据处理政务的程序设立C.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明确且各有侧重 D.三司、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6.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4、 D.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7.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8.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

5、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9.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C.D.10.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1.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

6、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 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B.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C.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2.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7、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1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14.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

8、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15.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16.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17.中国城市发展史论

9、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商业发展的推动A.B.C.D.18.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19.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

10、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20.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21.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11、。”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22. 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C.有识之士倡导工商皆本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23.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24.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12、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25.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26.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

13、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27.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8.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 “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

14、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2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0.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克己复礼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31.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其父、兄弟、族人、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