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7.34KB ,
资源ID:122136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136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20实词王力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20实词王力版.docx

1、120实词王力版1、【爱】(1)爱。左传隐公元年“其母。”引申为怜惜。(2)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也。”又:“吾何一牛?”老子四十四章“甚必大费。”注意:上古“爱”字很多是当“舍不得”讲的,不要误会为“亲爱”的“爱”。2、【安】(1)安,跟危相对。论语季氏“盖均无贫,和无寡,无倾。”曹植洛神赋“若危若。”安又用于使动意义,表示使安,使免于灭亡。史记高祖本纪“周勃重厚少文,然刘氏者必勃也。”引申为舒服,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韩愈进学解“坐而食。”又为安放(后起义)。周邦彦满庭芳词:“歌筵畔,先簟枕,容我醉时眠。”(2)疑问代词。何,什么。左传僖公十四年“

2、皮之不存,毛将缚?”又用作状语。怎么,哪里。3、【被】(1)被子。楚辞招魂“翡翠珠。”(2)蒙受,遭受,受到。孟子离娄上“而民不其泽。”引申为使蒙受。楚辞哀郢“又以不慈之伪名。”(3)通“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发左衽矣!”楚辞国殇“操吴戈兮犀甲。”4、【倍】(1)背向,背着。史记淮阴侯列传“右山陵。”引申为违背。孟子滕文公上:“师死而遂之。”(2)加倍。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之。”文心雕龙熔裁“虽玩其采,不领袖。”5、【本】(1)树的主干。跟末相对。左传成公二年“禽之而乘其车,系桑焉。”引申为根本,基础,主要的东西。贾谊论积贮疏“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司马迁报任安书“且事末

3、未易明也。”“本”又用如动词,表示以为基础。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书以求其质。”(2)副词,本来(后起义)。李密陈情表“图宦达,不矜名节。”李白庐山谣诗:“我楚狂人,狂歌笑孔丘。”(3)本钱(后起义)。跟“子”、“息”相对(子,息)。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相侔,则没为奴婢。”辨根,本。根是地下的部分;本则一般指地上的部分。一木只有一本,但可以有多根。6、【鄙】(1)边邑。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北贰于己。”又僖公三十年:“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2)鄙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引申为自谦之词。王勃滕王阁序:“敢竭诚。”夫人郊野之人。论语子罕:“有夫问于我。”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

4、期思之人也。”(期思:楚邑。)鄙陋的人,胸襟狭隘的人。孟子万章下:“夫宽。”王褒四子讲德论:“人黭浅,不能究识。”(黭yn:不明。)后代以“人”为对自己的谦称。7、【兵】(1)兵器,武器。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而走。”(2)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于洧上。”(徒兵:步兵。洧wi:水名,在今河南。)引申为战阵之事,军事,战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传其法。”8、【病】(1)重病。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又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莫能兴。”引申为一般的病。庄子列御寇“秦王有召医。”(2)有病。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足。”(足有病。)又表示毛病在于

5、。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不求耳。”又表示以为憾事。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辨疾,病。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论语子罕:“子疾病。”注:“疾甚曰病。”但就现有史料看,“疾”和“病”单用时,并无分别。如病重既可说“病笃”,又可说“疾革”。但是,“疾”的第二义和“病”的第二义仍然有很大的差别。“疾”的第三义更是“病”字所没有的。9、【察】(1)观察,审察。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引申为了解,楚辞离骚“荃不余之中情兮。”(2)昭著。明显。礼记中庸:“言其上下也。”引申为看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秋毫之末。”又为审察清楚。左传庄公十年

6、:“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1)明察的样子。老子二十章:“俗人。”引申为苛细的样子。成语有“为明”。(2)洁白的样子。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受物之汶汶者乎?”10、【朝】(1)读zho,早晨。跟“暮”、“夕”相对。论语里仁:“闻道,夕死可矣。”庄子逍遥游:“菌不知晦朔。”崇终从天明至食时(将近日中的时间)为终朝(崇朝)。诗经鄘风蝃蝀:“崇其雨。”老子:“飘风不终。”(2)读cho。动词。朝见,臣在早晨拜见君主。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秦楚,而抚四夷也。”(3)读cho。名词。朝廷,朝见君主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战国策齐策一:“于是

7、入见威王。”引申为朝代。杜牧赤壁诗:“自将磨洗认前。”11、【曾】(1)读zng。祖之父为“曾祖”,孙之子为“曾孙”。又孙以下都可叫“曾孙”。诗经小雅信南山:“孙田之。”(2)读c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略等于“竟”“竟然”“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不容刀!谁谓宋远?不崇朝!”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比予于管仲!”(3)读cng,副词,曾经。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待客夜食。”12、【乘】(1)平声,读chng。动词。驾车,乘车。左传僖公四年:“与屈完而观之。”引申为乘船。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藉,趁着。孟子公孙丑上:“

8、虽有智慧,不如势。”(2)去声,读shng。名词。兵车,包括一车四马。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这里的“乘”指车和士。)又量词。春秋时代,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以伐京。”又出使的车,田猎的车也都以“乘”为量词。庄子列御寇:“其往也,得车数。”注意:春秋时代,车马相连,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车。论语公治长:“陈文子有马十乘,”有十乘车即四十匹马。13、【诚】(1)真心,不诡诈,不虚伪。跟“诈”相对,又跟“伪”相对。易经乾卦:“修辞立其。”礼记乐记:“著去伪。”(2)副词。实在,的确。孟子公孙丑上:“子齐人也。”引申为假设之词。战国策赵策三:“赵发使

9、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14、【除】(1)宫殿的台阶。汉书李广苏建传:“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引申为一般的台阶。杜甫南邻诗:“得食阶鸟雀驯。”(2)去。诗经唐风蟋蟀:“日月其。”引申为去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窦婴门籍。”夕岁一年的最后一天。风土记“至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3)任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吏已尽未?吾亦欲吏。”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臣洗马。”15、【辞】(1)口供。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两造:诉讼的双方。师:狱官。)(2)言词,话。吕氏春秋察传:“多类非而是,多

10、类是而非。”引申为言之成文的,文辞。易经乾卦:“修立其诚。”论语卫灵公:“达而已矣。”这种意义与“词”相通,后来常写作“词”。引申为口实,借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3)文体的一种。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赋。”又如书有“楚”,文章有“归去来”。(4)不受。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引申为推辞。左传僖公三十年:“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又为告别。战国策赵策三:“遂平原君而去。”又为躲避。如说“不辛苦”。16、【从】(1)跟随。论语微子:“子路而后。”引申为归顺。左传庄公十年:“民弗也。”又为依顺,听从。左传隐公元年:“公之。”又为参与。如“事

11、”,“政”。而表示乙事是甲事的继续。战国策赵策三:“睹其一战而胜,欲而帝之。”(2)旧读zng,去声。随行,侍从。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者数百人。”庄子列御寇:“一悟万乘之主而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乘犊车,吏卒。”注意:“从车百乘”不是跟随百乘车,而是有百乘车随从。这里有被动的意义。“从”又用作名词,如“仆”,“扈”,“驺”等。(3)旧读zng。次于最亲的。指堂房亲属。如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为“兄”,侄为“子”。(4)介词。表示从某一处所出发,也表示时间。白居易长恨歌“此君王不早朝。”(5)读zng(阴平声)。直,跟“横”相对。南北曰从,东西曰“衡”。诗经齐风南山:“

12、衡其亩。”合战国时代的政治术语。指联合南北诸国来对抗秦国。按:“从衡”,从来写成“纵横”。“合从”写作“合从”。(6)读cng。容形容词。举动合乎礼貌的样子。礼记缁衣:“容有常。”又为不迫促,自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酒酣,容言曰。”17、【殆】(1)危险。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2)副词,表示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也许。孟子梁惠王上:“有甚焉。”18、【当】(1)读dng。对着,面对。礼记曲礼下:“凡奉者心。”(凡捧物对着胸口。)又用于抽象意义。论语卫灵公:“仁,不让于师。”引申为挡住,阻挡。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车辙。”今成语有“螳臂车”。又为抵御,抵挡

13、。史记项羽本纪:“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又:“楚战士莫不一以十。”(2)在某地。扬雄解嘲“涂者升青云。”又指时间,“当在时候”。孟子滕文公上:“尧之时,天下犹未平。”(3)读dng。应该,必定。李密陈情表“臣生殒首。”何几时。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何甲兵休?”会将来总会。杜甫望岳诗:“会临绝顶,一览众山小。”(4)读dng。判罪,判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弃市。”(不是说“应当弃市”,而是说“其罪合于弃市而判处以死刑。”)又李将军列传:“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死,赎为庶人。”(判处死刑后,自赎免死,废为庶人。)(5)读dng。合适,合宜。孟子万章下:“会计而已矣。”1

14、9、【道】(1)路,道路。论语泰伯:“任重而远。”引申为途径(抽象的意义)。孟子梁惠王下:“交邻国有乎?”(2)达到某种道德标准或思想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夕死可矣。”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得之,不处也。”又为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卫灵公:“邦有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3)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一以贯之。”引申为方法,技巧。论语子张:“虽小,必有可观者焉。”又为道理,规律。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也。”(4)述说。论语宪问:“夫子自也。”又季氏:“乐人之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5)引导。后来写作“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决使

15、。”论语子张:“之斯行。”又为政:“之以政。”辨道,路。就道路的意义说,二者同义。但用于抽象意义时。“路”较简单,“道”的许多引申义都是“路”所没有的。如“思想”、“学说”,“方法”、“技巧”,“道理”、“规律”,等。就是“途径”这个意义,一般也多用“道”,不用“路”。20、【得】(1)获得,得到。跟“失”相对。左传襄公十五年:“楚人或玉。”用于抽象意义时表示得到某种好处。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养生焉。”孟子公孙丑下:“道多助,失道寡助。”引申为事情做对了,得当。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也。”(2)表示情况容许,有“能做到”的意思。论语颜渊:“虽有粟,吾而

16、食诸?”孟子滕文公上:“虽欲耕,乎?”战国策燕策二:“渔者而并禽之。”21、【度】(1)读du,去声。量长短。孟子梁惠王上:“,然后知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寸寸而之,至丈必过。”(2)读du。揣度,计算,推测。史记项羽本纪:“我至军中,公乃入。”又陈涉世家:“已失期。”(3)读d。量长短的标准。礼记月令:“同量,钧衡石。”引申为限度,尺度。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杨恽报孙会宗书“诚荒淫无,不知其不可也。”文心雕龙熔裁:“修短有。”又为法制,法度。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非制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为文词者悉有法可观。”(4)读d。风度,度量。汉书高帝纪:“常有大。”(5)读d。过

17、,渡过。汉书贾谊传:“犹江河,亡舟楫。”后汉书光武纪:“水逃去。”木兰辞:“关山若飞。”李白蜀道难诗:“猿猱欲愁攀援。”后代于渡水这个意义写作“渡”。22、【非】(1)不对的,不合理的。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也。”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此亦一是。”“非”又用作动词,表示以为不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郑尹而快孙子。” (2)否定副词。用于判断句,以否定谓语。论语宪问:“管仲仁者与?”论语雍也:“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又:“敢后也,马不进也。”23、【复】(1)动词。回来,回去。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注意:“复”是“往”的反面,所以说“往”。“复”又与

18、“反”是同义词(都是“回来”),所以说“反”。“复”与“来”意义也相近,所以又说“来”。引申为回复,报复。孟子梁惠王上:“有于王者曰。”又为还原。后代有“辟”,“位”。(2)副词。再,又。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驰,斩汉一都尉。”注意:在这种意义上,古代说“复”,不说“再”。辨反,复。在“回来”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字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差别。但“反”用得更广泛些。24、【负】(1)背,载。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孟子梁惠王上:“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又用于抽象意义。如说:“责”,“债”。引申为靠着。今成语有“隅顽抗”。又为仗恃,依仗。史记廉

19、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2)对不起人。战国策齐策:“客果有能也!吾之,未尝见也。”今成语有“忘恩义”。双音词有“辜”(孤)。(3)败,跟“胜”相对。史记陈丞相世家:“无益于胜之数。”25、【盖】(1)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的,又用来遮蔽身体保暖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吾离:人名。苫shn:茅草编织物。)(2)器物的盖子。仪礼聘礼:“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簋方有。”(3)车盖。古代车上伞状的篷子。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白头如新,倾如故。”(倾盖:旅途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相接。指初交。)冠官员的冠服和车盖。李白古风诗:“路遇斗鸡者,冠何辉赫!”(

20、4)遮蔽,掩盖。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世。”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棺事则已。”(5)副词。大概。论语里仁:“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苏辙快哉亭记“玉之言有讽焉。”(玉:指宋玉。)(6)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文一段,表示原因。论语季氏:“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引申为句首语气词,并非连接上文,也没有明确的具体意义。26、【故】(1)原因。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又作连词,表示“所以”,“因此”。孟子公孙丑上:“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2)事变,事故。国语郑语:“王室多。”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现代有双音词“事”。(3)旧的,历史悠久的。论语为政:“温而知新。”孟子梁惠王

21、下:“所谓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旧平日有接触的人,朋友。人旧友。孟浩然过故人庄“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今成语有“非亲非”。(4)故意。今成语有“明知犯”。27、【顾】(1)回头看。楚辞哀郢:“过夏口而西浮兮,龙门而不见。”(2)关心,照看,照顾,顾念。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司马迁报任安书“念父母,妻子。”(3)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略等于现代的“不过”。史记淮阴侯列传:“恐臣计未必足用。”又:“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力不能耳。”司马迁报任安书“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28、【固】(1)坚固,特指地理险要,或城郭坚固,便于防守。论语季氏:“今夫颛臾,而近于费

22、。”引申为坚持(用作状语)。“固守”,指坚守。贾谊过秦论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守,以窥周室。”“固辞”,指坚辞。战国策齐策四:“梁使三反,孟尝君辞不往也。”(2)副词。本来,当然。孟子梁惠王上:“弱不可以敌强。”又:“臣知王之不忍也。”然本来的样子。庄子养生主:“因其然。”本来如此。战国策赵策三:“彼天子然。”辨坚,固,刚,强。“坚”的本义是土硬,“刚”的本义是刀硬(“钢”字由此发展而来),“强”的本义是弓有力,“固”的本义是四面闭塞,难攻易守。由本义的不同,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固”字用于城郭险阻的时候,不是“坚”“刚”“强”所能代替的。“强”字用于本义时,如杜甫前出塞

23、“挽弓当挽强”,也不是其他三字所能代替的。“坚”“刚”“强”三字的分别又可以从它们的反义词“脆”“柔”“弱”看出来。当然,四字相通的地方是有的。29、【归】(1)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宜其室家。”(2)回家,回国。左传成公三年:“子何以报我?”又表示“使之归”,“送归”。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引申为“最后回到某一地点”。周易系辞下:“天下同而殊涂。”引申为归附,归属,汇聚的意思。论语子张:“天下之恶皆焉。”(3)读ku,赠送。通“馈”。论语阳货:“孔子豚。”辨归,还。“归”的第二意义和“还”有相似之处:都有“回”的意思。不过“归”特指“回国”,“回家”,

24、“还”只是表示简单的“回来”。30、【国】(1)国家。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也,尽心焉耳矣。”周代诸侯的领土叫国,西汉诸侯王的封邑也叫国。西汉的一国略等于一郡,所以常“郡国”连称。(2)国都,首都。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之一。”孟子离娄下:“遍中无与立谈者。”注意:先秦“国”字当首都讲的,例子可以举得很多。辨邦,国。“邦”与“国”是同义词。但“邦”字不当“首都”讲。31、【过】(1)走过,经过。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引申为超过,胜过。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又为过分。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2)名词,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

25、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32、【何】(1)背、扛。诗经小雅“蓑笠”(2)疑问代词,什么。子而往?大铁椎,不知许人。(3)怎么样。如太行、王屋?其如土石?(4)哪里。例:又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却看妻子愁在。豫州今欲至?(5)程度副词,多么。例:水澹澹,山岛竦峙。(6)为什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哉?肉食者谋之,又间焉?(7)疑问副词,怎么。例:若为佣耕,富贵也?徐公能及君也?(8)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33、【恨】引为憾事,感到遗憾。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又:“信言不用蒯通计。”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痛:

26、痛心;恨:感到遗憾。)杜甫八阵图诗:“遗失吞吴。”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注意:古代的“恨”字不当“仇恨”“怀恨在心”讲。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先秦一般只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恨”和“怨”不是同义词;恨浅而怨深。“怨”才是“怀恨在心”,才是“仇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这些“怨”字都不能换成“恨”字。在上面“恨”字条所举诸例中,“恨”字也都不能换成“怨”字。有时候,“怨恨”或“恨望”二字连用,那就当“怀恨”讲。例如汉书霍光传:“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这是要分别来看的。34、【胡】(1)匈奴。贾谊过秦论上:“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高适燕

27、歌行“骑凭陵杂风雨。”引申为匈奴人。司马迁报任安书“横挑强。”再引申为泛指外族。洛阳伽蓝记白马寺“人号曰佛。”(2)疑问代词。诗经郑风风雨:“云不喜?”又魏风伐檀“取禾三百廛兮?”35、【患】担心,发愁。论语季氏:“不贫而不安。”又名词。忧患,麻烦。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者,国恒亡。”“患”字有平去两读;但用作名词时,一般只读去声。辨忧,患。“忧”与“患”为同义词。一般地说,“忧”多用于比较严重的场合。有时没有分别,如“内忧外患”。36、【或】(1)不定代词,表示“有人”,但不知道姓名,或不指称姓名。孟子公孙丑上:“问乎曾西曰。”又“人或”连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人说信曰。

28、”“或”字放在名词后面,表示只有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此,略等于现代的“有的”。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或”字前后呼应着用,等于说“有的这样,有的那样”。孟子梁惠王上:“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注意:后来连词“或”虽然由此发展而来,但上古的“或”还不是连词。(2)副词,也许,或许。范缜神灭论“刃之与利,如来说。”37、【疾】(1)病。论语泰伯:“曾子有。”(2)恨,痛恨。论语季氏:“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快,速。跟“徐”相对。庄子天道:“不徐不疾。”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走。”38、【及】(1)追赶上。左传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车而。”引申为达到。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泉,隧

29、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引申为到那个时候。左传成公二年:“病未死。”为趁这个时候。战国策赵策四:“愿未填沟壑而托之。”又引申为品行赶得上。论语公治长:“非尔所也。”又引申为涉及,发生关系。论语卫灵公:“言不义。”(2)与,和。用为连词。左传隐公元年:“生庄公共叔段。”又用为介词。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39、【即】(1)动词。走近,靠近,走向。诗经卫风氓:“来我谋。”今成语有“若若离”,“可望不可。”又用于抽象意义。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戎矣。”(即戎:从事作战。)今成语有“景生情”。位就位。仪礼士冠礼:“位于门东,西面。”登上君主的位。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位。”席就席。仪礼士冠礼:“右还席坐。”在酒席上。也指当场。如:“席赋诗”。事往就其事。后汉书黄琼传:“岂事有渐,将顺王命乎?”接触眼前的事物,即景。陶潜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事多所欣。”(2)动词。就在当前的时间或地点。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日因留沛公与饮。”汉书苏武传:“时诛灭。”(3)副词。就。战国策楚策一:“苏秦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即”字在判断句中,可以译为“就是”。史记项羽本纪:“梁父楚将项燕。”(4)连词。如果,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