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晋祠教案17 美丽的晋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会“祠、萧、柏、虬、拧、蔓、栏、滨、咏”九个汉字,会认“妪、榭”两个汉字;理解积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观察、描写事物;如何表达情感。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晋祠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晋祠的美,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品味语言的风韵,体会表达方法。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晋祠山、树、水、小品和题咏的美,从而体会晋祠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
2、品读体味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读书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的调条理,抓住课文表达的重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并进行照样子仿写句子练习。一、导入课题。1、由“祠”一字导入。读音、组词(祠堂、祠庙)意思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一听就是有传承有渊源的。“晋祠”有何历史渊源呢?2、交流有关晋祠的资料。3、过渡: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在作家梁衡的眼中,晋祠是怎样的呢?(板书完整课题,齐读)晋祠美在何处呢?
3、就请大家紧随作家的文字一起去观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2、这篇课文辞藻优美,下面我们一齐来读读看。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由题目可知,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晋祠)晋祠怎么样呢?一个词语(美丽)3、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勾画下来。4、交流(1)指名读句(出示: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2)自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排比)言下之意是说晋祠的山美、树美、水也美)感情齐读。5、质疑:晋祠的山、树、水究竟如何美呢?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美丽,首先一齐来欣赏山的美。三、品读“山”1、指名读,边听边想:晋祠的山美在哪里?
4、勾画相关语句。2、将自己勾画的语句读一读,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3、交流预设: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1)这里的山怎样美?用句中的关键词语(巍巍的,长长的)(2)释词 巍巍:形容高大长长:很长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外界的东西(3)自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拥)组词,指名示范动作。平常生活中,谁会经常拥抱我们?这拥抱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爱、呵护)这里说“山将晋祠拥入怀中。”,仿佛这山对晋祠也充满了-关爱、呵护之情。(4)指名2人读,齐读。一个“拥”字把山写活了,仿佛那山已然是温情的母亲了。B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
5、高水清。(1)山又美在哪里?(春秋的山景)(2)释词 黄花满山:满山黄色的菊花径幽香远:小路僻静,花香远飘草木萧疏:草木稀疏天高水清:天空极高,水极清。(3)春天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秋日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草木劲瘦、秋高气爽)(4)指名读、分组读(女春,男秋)(5)小练习:仿照书中的形式,填空: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夏日, , ;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冬至, , 。4、晋祠的山不仅形态美,而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美,正因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引读)都会心旷神怡。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5、喜欢这样的山吗?带着你的喜爱与赞美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
6、把“这里”改成“晋祠”)四、情感齐读。晋祠的山这样的美,同学们是不是急切想观赏晋祠的树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读欣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3、4两个自然段,品味生动精准的语言,感受晋祠的树和水之美。教学重点:品读树之美,领悟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自主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品读晋祠水之美。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1、2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树之美过渡: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1、师范读,学生听,勾画树美的语句。2、自己勾画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学做批注)3、交流预设 A那周柏,树
7、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1)这句话写的是?(周柏)既然叫它“周柏”,那它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 年历史了,这样的一棵古木,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呢?(2)释词 劲直:坚强有力,挺直,笔直皱裂:破裂出凹凸的纹路,从中看出这棵周柏年岁大,很古老挑着:冒出偃卧:倒着躺下(拟人化)(3)指名2人读。据说周柏已有 年的历史,它历经 风风雨雨,依然如此苍劲,那周柏-(引读)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看到这样的周柏,你像说些什么呢? 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1)这句话写的是?(唐槐)顾名思义,唐代就有的槐树
8、,距今历史悠久。唐槐没在哪里呢?(2)释词 老干粗大:树干又粗又大虬枝盘曲:树枝弯曲、相互环绕,从中看出树枝长的及其茂盛绿叶如盖:绿叶仿佛盖子一样,从中那个看出树叶繁茂(3)无论是周柏,还是唐槐,它们在晋祠历经千余载,依然古老苍劲,那周柏-(引读)-;那唐槐(引读)-,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引读)- C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俨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1)这句话中的树没在哪里?(造型奇特)(2)那些奇特的造型?(老妪负水,释词,演示,想象)(壮士托天,释词,演示,想象)树的造型奇特(3)不仅造型奇特,还不一而足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还有很多。最奇特的是- D圣母殿前的左扭柏
9、,拔地而起,直冲(上)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转)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掉)下了一根绳。(1) 这句话描写的是?(左扭柏)它美在哪里呢?(向左扭,造型奇特)(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它造型奇特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a “一齐”“拧”(试做动作) 烟、绳,纹理朝同一方向B 指名2人读,师误读C 生对比品味,辨别冲 速度快,力度大 拧 力度大 旋 粗大 垂 直上 转 冒 细小 掉(3)体会读,指名2人读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地下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似乎是天上 。(
10、4)这树、这烟、这绳,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这树的背后藏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不仅问道:这一齐像左扭的柏树是怎么来的?(学生想象)(5)怪不得作者说:“圣母殿前左扭柏,-(引读)-(6)小结,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引读)-显得分外幽静、典雅三、小结学习方法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山、树先总写特点再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说明表现这一特点。2、用词精雕细琢。如周柏、唐槐、左扭柏,名字隽永,用词精准,表现力强如“拥”“拧”“旋”等。3、表达方法多样细致的描写,比喻、拟人、对偶、联想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觉不是在观看一个物体,而更像是人与人的交
11、流,缩短了说明对象和读者的距离。师小结:以说明为骨架(总分)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从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四、开放式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感悟晋祠水的美。 要求:学生用品读描写说明山和树的特点的方法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一)、学生自由读4自然段,找总写特点的句子。(二)、晋祠的水多、清、静、柔分别是怎样说明表现的,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三)、小组内交流,品读。(四)、指名代表汇报学情。预设1、第一个特点多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
12、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2、第二个特点静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3、第三个特点清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B、指导朗读4、第四个特点柔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五)、学习总结部分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3、指导朗读。五、赛读喜欢的段落或语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自学第5自然段,品读晋祠园中小品的生动形象美。增补图片感受园中题咏之妙。练习写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园中小品之美三、读中学写。运用本课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或美丽的校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