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4切脉.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0.33KB ,
资源ID:121195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195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切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切脉.docx

1、4切脉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患者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一、脉诊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

2、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

3、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则病也。如战汗,汗出脉静,热退身凉,为病退向愈,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

4、候。(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自晋以来,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主张独取寸口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

5、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下列为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胃左尺可候:肾与小腹 右尺可候:肾与小腹(四)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

6、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2体位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3。指法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位置。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

7、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对比的诊脉方法,颇为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就是举、按、寻。用

8、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5。平息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的帮助。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平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脉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6。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

9、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二:一为了解五十动中无促、结、代脉,防止漏诊。二为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每次诊泳时间,以23分钟为宜。(五)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有胃: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

10、。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

11、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笃。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四时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此困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受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理功能也相应地变化,故正常人四时平脉也有所不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如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

12、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此说明情志变化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劳逸:剧烈运动或远行,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稍缓而无力。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

13、背,称斜飞脉;若脉出现于寸口的背侧,则称反关脉,还有出现于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异脉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六)病理性脉象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脉,深沉于筋骨者为沉脉。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

14、五、六至为数。形即形态,包括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脉似葱管,动脉似豆等。势即脉动的气势或力量,以辨虚实。如脉来势大,有力为实,脉动势小,无力为虚等。在二十八病脉中,有单一脉与复合脉之别。有的脉在位、数、形、势方面仅有单一的变化,如浮脉、沉脉表现为脉位的变化,迟脉、数脉表现为至数的变化。这种单方面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单一脉。许多脉象要从位数形势多方面综合体察,才能进行区别。如弱脉由虚沉小三脉合成,牢脉由沉、实、大、弦、长五脉合成,浮大有力势猛为洪脉等,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脉象,称复合脉。单一脉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而复合脉则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疾病的情况,

15、除了上述二十八脉之外,还常出现数种脉象并见的相兼脉。如浮紧。浮缓、沉细、滑数等。1。脉象分类与主病(1)浮脉类 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主病】表证、虚证。【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洪脉【脉象】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里热证【脉理】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

16、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濡脉【脉象】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病】虚证,湿证【脉理】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散脉【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主病】元气离散【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芤脉【脉象】浮大

17、中空,如按葱管。【主病】失血,伤阴【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脉理】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2)沉脉类 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主病】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

18、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伏脉【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弱脉【脉象】极软而沉细。【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牢脉【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

19、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3)迟脉类 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

20、当脉症合参。缓脉【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病】湿证,脾胃虚弱。【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涩脉【脉象】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脉理】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结脉【脉象】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脉理】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

21、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4)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数脉【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脉理】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疾脉【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病】阳极阴竭,元阳将脱。【脉理】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

22、枯竭,阳气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促脉【脉象】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病】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脉理】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于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动脉【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主病】痛证、惊证。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脉理】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

23、。(5)虚脉类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虚脉【脉象】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主病】虚证。【脉理】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细脉【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脉理】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阳气也见细脉。微脉【脉象】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主病】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脉理】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

24、之似无为阳气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代脉【脉象】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脉理】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短脉【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主病】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

25、气虚。【脉理】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6)实脉类 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病】实证。【脉理】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园滑。【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脉理】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

26、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平人,必滑而和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紧脉【脉象】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主病】寒证、痛证。【脉理】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

27、而拘急,故见紧脉。诸痛而见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激搏之缘故。长脉【脉象】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病】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脉理】健康人正气充足,百脉畅通无损,气机升降调畅,脉来长而和缓;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邪气方盛,充斥脉道,加上邪正相搏,脉来长而硬直,或有兼脉,为病脉。(2)相兼脉与主病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相兼脉: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相兼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相兼脉:浮数。 主病:表热。相兼脉:

28、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相兼脉:沉迟。 主病:里寒。相兼脉:弦数。 主病:肝热,肝火。相兼脉:滑数。 主病:痰热,内热食积。相兼脉: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相兼脉:沉弦。 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相兼脉:沉涩。 主病:血瘀。相兼脉:弦细。 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相兼脉: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相兼脉: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相兼脉:沉细数。 主病:阴虚,血虚有热。相兼脉: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七)诊小儿脉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

29、,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小儿脉象主病,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二十八脉。还需指出,小儿肾气未充,脉气止于中候,不论脉体素浮素沉,重按多不见,若重按乃见,便与成人的牢实脉同论。(八)脉症顺逆与从舍1。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与症的相应不相应来判断疾病的顺逆。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时候脉与症不一致,

30、也就是脉症不相应,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说,脉症相应者主病顺,不相应者逆,逆则主病凶。一般来说,凡有余病证,脉见洪、数、滑、实则谓脉证相应,为顺,表示邪实正盛,正气足以抗邪;若反见细、微、弱的脉象,则为脉证相反,是逆症,说明邪盛正虚,易致邪陷。再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为顺,说明有邪衰正复之机,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2。脉症从舍:既然有脉症不相应的情况,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或为症真脉假,或为症假脉真,所以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从舍,或舍脉从症,或

31、舍症从脉。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肠胃,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液运行,故出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内,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二、按诊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按诊的方法和意义1.方法体位:按诊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手法:按诊的手法大致可分触、摸、推、按四类。触是以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部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操等情况。摸是以手抚摸局部,如肿胀部位等,以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推是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