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71.80KB ,
资源ID:121023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023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技术要求2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技术要求2稿.docx

1、重庆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技术要求2稿重庆市地质灾害排查技术要求(试行稿)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一年七月目录1总则1.1目的规范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统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要求,保障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质量,查明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分布、形成条件、影响范围、危害及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有计划地开展其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1.2任务在充分收集已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成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达标建设、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大量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排查的重点是城镇、乡村、

2、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以及三峡库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主要任务是:(1)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分布、形态与规模、表部特征、变形破坏特征、诱发因素与形成条件。(2)对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分析与预测灾害体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和灾害发生后可能的成灾范围及灾情。(3)划定地质灾害影响区及危险区,提出防治措施建议。(4)检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否到位,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指导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5)结合排查成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下步工作建议。1.3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排查

3、工作以县(区)和乡镇为单位进行,排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2)地质灾害排查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危岩与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可以增加其它地质灾害灾种。(3)地质灾害排查宜据有关部门、个人报灾,采用专业地勘队伍调查与当地政府、群众查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群众报灾线索,要把已知且当前有变形迹象的隐患点及新发生的隐患点作为首要排查对象,逐一进行现场调查。(4)加强对已总结出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或存在相同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的地段的排查。(5)排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致灾地质体时必须明确防灾的责任单位,同时提出有针对性

4、的防治措施及建议,保障安全。(6)地质灾害排查中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必须做到“一点一卡”,按照调查卡片要求内容逐项填写。(7)排查出的每一地质灾害点均应有村社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每一乡镇均应对本辖区范围内排查出的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进行盖章确认。(8)对排查出来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和防灾措施不完善的,要及时协助乡镇(街道)政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9)在排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的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协助指导当地政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伤亡或出现次生灾害。(10)排查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将排查结果和相关材料报市国土房管局汇总。2 排查工作内容及要求2.

5、1排查工作内容(1)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群众报灾线索,逐一进行现场调核查,同时填写或完善各类调查表。(2)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四到位”和“八落实”情况。(3)对所有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要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提出初步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下步工作建议。(4)根据排查情况,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指导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5)总结排查工作情况并形成排查报告,及时按要求报送排查报告、调查表及相关图件、专题报告等成果资料。2.2排查工作要求2.2.1已开展过调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要求对于已开展过调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中要求在收集原有的各类调

6、查资料基础上,重点核实致灾地质体是否有新的变化、影响范围是否扩大及原有调查资料是否正确、准确、完备,内容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等。同时要求现场检查其是否按要求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是否切实做到了“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和“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等群测群防工作“八落实”。如资料不准确的应现场进行补充完善,如无调查资料的或调查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则按未开展过调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要求执行。如未做到“四到位”和“八落实”的,应敦促并协助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2.2.2未开展过调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

7、查工作要求对未开展过调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按排查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和采集影像资料,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未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应协助当地政府将其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1)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与测绘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记录必须按规定的调查表认真填写,并附示意性图件(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相关影像资料等。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地质灾害,不论致灾地质体规模大小、是单体还是群体,都应一点一表。不应将相邻2个及以上的致灾地质体合定为一个调查点。对于同一地点存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时,可以只定一点,但应分类填表。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应填写的相

8、关表格详见附录A.1-5。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与测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查致灾地质体所处斜坡的地质环境,主要如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及所在斜坡的坡体结构;.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寸、规模,确定崩滑体的边界、底界、临空面、剪出口等;.调查致灾地质体地质结构,主要为崩滑体岩土体物质组成,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构造及变形破裂特征、滑带及滑床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等;.调查致灾地质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井、泉水、湿地、堰塘)补、迳、排特征等;.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包括地貌及成生时间,裂缝、鼓丘,洼地等的分布及成生时间、宏观

9、变形形迹及变形发育史等;.调查致灾地质体运行特征,主要为先期灾害体运行轨迹、路线、距离、最大水平、垂直位移量、位移速度等,初步推测成灾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派生灾害的范围;.调查分析非地质孕灾因素(如水库蓄水、降雨、河流冲蚀、人工开挖等)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地质灾害稳定性的影响;.对斜坡变形体(滑坡)稳定性按形成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和预测,稳定性判别标准按附录B确定。(2)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现场实物指标调查现场确定并记录在致灾地质体可能危及范围内的房屋(间、平方米)、人数(户、人)、土地及其它设施,初步预测估算其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在相关表格中填写主要实物指标调查内容。同时结合已造成的或可能

10、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及房屋、财产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划分标准详见附录C。2.2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建议对于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灾害的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及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地方防灾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建议。(1)对判定为现状基本稳定或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判定为现状基本稳定或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宜建议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必要时可辅以排水、清危等简易工程措施。(2)对判定为现状潜在不稳定或欠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判定为现状潜在不稳定或欠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无重要保护对象或治理不经济可行的,宜建议进行搬迁避让;对于虽无重要保护对象,但通过简

11、易治理即可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可建议实施简易工程治理措施;对于严重威胁城集镇、居民聚居区、国家公益性机构、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安全的,宜建议实施专业监测或工程治理措施。(3)对变形破坏强烈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同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及时上报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抢险工作。3 排查成果整理排查结束后,排查单位应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并将报告主要内容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按区县排查的应提交重庆市区(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与报告附表、附图及附件,各项要求如下:3.1排查报告排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正式的排查报告,排

12、查报告参考提纲为:-前言(任务由来、目的任务、本次排查范围、参加人员、完成工作量及质量情况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结合“四到位”和“八落实”检查评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情况、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监测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工作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特征等)-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数量、规模、分布、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灾情和险情评估,阐明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的地质环境特点、总结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对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防

13、治措施建议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述(对排查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应逐一论述其地质背景条件、灾害特征、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灾情和险情评估、防治措施建议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和危险区划(结合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背景条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分区)-结论与建议(工作质量、地质灾害综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评述,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下一步工作建议)3.2排查报告附表排查报告附表应包括:重庆市区(县)地质灾害排查一览表(详见附录D)。3.3报告附图排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重庆市区(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图面范围为

14、该区县范围,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按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发布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注:电子图要求比例比例尺为1/5万,纸质图可为1/5万或1/10万。3.4报告附件报告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致灾地质体野外调查表(详见附录A.1-5),包括每个地质灾害的平面图(1/万1/千)、剖面图(1/20001/500);(2)每个致灾地质体的全貌照片(数字)和变形特征照片(数字),每个灾害点不少于2张(照片要有文字说明,标明镜头方向);(3)每个致灾地质体的监测巡查路线、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可采用1/万的平面图放大作为底图,图上标识线段比例尺;(4)每个致灾地质体的防灾预

15、案;(5)每个致灾地质体危害及威胁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表;(6)重庆市地质灾害排查乡镇、村社证明表(附录J、K)上述报告及附表附图成果均要求提交电子文档。附录A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规范性附录)附录A.1崩塌滑坡调查表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灾害点名称地理位置 区(县) 乡(镇) 村 组灾害点原编号灾害点统一编 号县区行政区划码 按乡镇编号 灾害体序号 类型 XXX 坐标(m)X:前缘高程(m)Y:后缘高程(m)崩滑时间老滑坡 老滑坡 新滑坡 年 月 日 时 分经度纬度崩滑体性质岩质碎块石土质类型崩塌滑坡变形体成生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孔隙

16、水潜水裂隙水承压水岩溶水上层滞水倾向倾角原始斜坡坡高 m坡度0坡形凸形凹形平直阶状斜坡结构类型土质斜坡碎屑岩斜坡碳酸盐岩斜坡结晶岩斜坡变质岩斜坡平缓层状斜坡顺向斜坡斜向斜坡横向斜坡反向斜坡特殊结构斜坡控崩滑结构面层理面 片理或劈理面 节理裂隙面 岩土接触面 层内错动带 构造错动带 断层 老滑面选项倾向(0)倾角(0)长度(度)宽度(m)结构面特点填充物填充量(%)密度(条/m)水系名称干流左岸 凸岸右岸 凹岸涉水不涉水支流崩滑基本特征外形特征平面形态箕形 舌形 矩形 横长型不规则剖面形态凸形 凹形 直线 阶梯 复合长度(m)宽度(m)厚度(m)面积(万m2)体积(万m3)坡度(0)坡向(0)滑

17、坡平台 个主平台长 m,宽m主平台高程m后缘洼地长m,宽m结构特征崩滑体特征滑床特征岩性结构土石比(%)常见块度(cm)岩性时代产状(0)块裂状碎裂散裂状土状5 510105050倾向倾角滑面及滑带特征 层面土体/基岩接触面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强/弱风化层界面 断层节理面 软弱夹层左侧边界冲沟断层节理面层面临空面右侧边界冲沟断层节理面层面临空面地下水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降雨地表水人工地下水土地使用 旱地 水田 水塘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附录A.1崩塌滑坡调查表(续)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现今变形迹象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冒渗混水选

18、项部位特征初现时间影响生因素地层岩性易滑地层易崩地层软(夹)层软基座膨胀岩土松散松软层地质构造断层带 裂隙密集带 背向斜核部 背向斜翼部 岩层易滑产状 岩层易崩产状地形地貌陡崖陡坡凸形坡直线坡顺向坡斜顺坡逆向坡横向坡自然动力降雨冲蚀风化剥蚀临空卸荷崩滑加载地下水地震溶蚀人工动力削坡明挖库水位变化渗漏加载地下开挖爆破破坏植被主导因素暴雨冲蚀开挖加载库水位地震工程活动稳定性分析复活诱发因素暴雨冲蚀库水位开挖加载地震工程活动目前稳定状况稳定(A)基本稳定(B)潜在不稳定(C)不稳定(D)发展趋势稳定(A)基本稳定(B)潜在不稳定(C)不稳定(D)危害潜在威胁户人房屋间m2土地亩其他威胁资产:万元已造

19、成危害毁房间 m2死亡 人伤 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监测布置监测类别县级 乡级 村级 专业监测监测人:电话:监测项目定期巡查 地面裂缝 房屋裂缝 井泉动态村组长:电话:防治建议避让 裂缝封填 加强监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反压坡脚 坡面防护支挡 锚固 灌浆 植树种草 水改旱 坡改梯 减少振动 平面图附录A.1崩塌滑坡调查表(续)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剖面图照片全貌特征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年月日附录A.2不稳定斜坡调查表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灾害点名称地理位置区(县) 乡(镇) 村 组灾害点原编号灾害点统一编 号县区行政区划码 按乡镇编号 灾害体序号

20、 类型 XXX 坐标(m)X:Y:高程(m)坡顶坡脚经度: 纬度: 斜坡类型自然 人工 岩质 土质斜坡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 陡坡缓坡 平台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理环境降雨量(mm)水 文土地利用年均最大降雨量洪水位(m)枯水位(m)斜坡与河流位 置耕地 草地灌木 森林裸露 建筑日时左岸 右岸凹岸 凸岸斜坡基本特征外形特征坡高(m)坡长(m)坡宽(m)坡度()坡向()坡面形态凸 凹 直 阶结构特征岩 质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深度(m)卸荷裂缝深度(m)类 型产 状长度(m)间距(m)土 质土的

21、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密 中 稍 松地下水埋深(m)露 头补给类型上升泉 下降泉 湿地降雨 地表水 融雪 人工现今变形破坏迹象名 称部 位特 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冒渗混水附录A.2不稳定斜坡调查表(续)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可能失稳因 素降雨 地震 人工加载 开挖坡脚 坡脚冲刷 坡脚浸润 坡体切割风化 卸荷 动水压力 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状 况稳定(A)基本稳定(B)潜在不稳定(C)不稳定(D)今后发展趋 势稳定(A)基本稳定(B)潜在不稳定(C)不稳定(D)已造成危 害损坏房屋死亡(人)伤(人)其它危害直接经济损

22、失(万元)户 间 m2潜在威胁户人房屋 间m2土地亩其他威胁资产: 万元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 安装简易监测设施 地面位移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防治建议避让 裂缝填埋 加强监测 地表排水 地下排水 削方减载 坡面防护 反压坡脚 支挡 锚固 灌浆 植树种草 坡改梯 水改旱 减少振动群测人村长电话平 面 图平面图附录A.2不稳定斜坡调查表(续)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剖面图照片全貌特征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年月日附录A.3 泥石流调查表调查工作类别: 档案号:灾害点名 称灾害点原编号灾害点统一编号县区行政区划码 按乡镇编号 灾害体序号 类型 XXX 地理座标X:地理位置

23、区(县) 乡(镇) 村 组县级邮编Y:联系电话水系名称地形图幅编 号比例尺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主河名称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左岸 右岸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水动力类型暴雨 冰川 溃决 地下水沟口巨石大小(m)abc泥砂补给途径面蚀 沟岸崩滑 沟底再搬运补给区位置上游 中游 下游降雨特征值H年maxH年cpH日maxH日cpH时maxH时cpH10分钟maxH10分钟cp沟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扇面冲淤变幅发展趋势下切 淤高扇长(m)扇宽(m)扩散角()挤压大河河形弯曲主流偏移 主流偏移 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 主流不偏 地质构造顶沟断层 过沟断层 抬升区 沉降区 褶皱 单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质体情 况滑 坡活动程度严重 中等 轻微规模大 中 小人工弃体活动程度严重 中等 轻微规模大 中 小自然堆积活动程度严重 中等 轻微规模大 中 小土地利用(%)森林灌丛草地缓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其它防治措施现状有 无类型稳拦 排导 避绕 生物工程监测措施有 无类型雨情 泥位 专人值守威胁危害对象城镇 村寨 铁路 公路 航运 饮灌渠道 水库 电站 工厂 矿山农田 森林 输电线路 通讯设施 国防设施 潜在威胁户 人 房屋栋m2土地 亩威胁资产: 万元灾害史发生时间(年/月/日)死亡(人)大牲畜损失(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