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67KB ,
资源ID:120669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66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文文段翻译.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文文段翻译.docx

1、文言文文段翻译文言文文段翻译司马光好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词语解释】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患:担心。既:已经。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 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 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迨:等到。乃:才。尝:

2、曾经。或:无实意,可不译出。咏:吟咏。倍诵:“倍”通“背”,背诵。【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 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 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 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 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 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 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要 学

3、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 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复裈(音同“昆”)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 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 庆)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 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 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

4、给你做夹裤。”康伯 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 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 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1走跑。2复裈夹裤。裈,裤子。3韩康伯生平不详。4襦短袄。5自成之亲自缝纫短袄。6著穿。7寻过一些日子。8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9韩康伯:名伯,东晋玄学思想家10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孝者荣不孝为耻原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 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 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

5、:“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 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 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 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 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 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 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 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 来赡养了。以人为鉴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以妻 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

6、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 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 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翻译郑国公魏征死了。当魏征还卧病在床时,皇上(李世民)和太子一起来到他的府第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指定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魏征死了以后,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 刻于石碑上。皇上对侍臣说:“人以铜镜作为对照,可以把衣 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以历史作为对照,可以知道国家 的兴衰更替;以他人作为对照,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失败。 我曾经以此三件事物来防止自己出现过失。现在魏征死了, 我就失去了其中的一样了。”马价十倍出自: 战国策燕策二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

7、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 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字义:去:临走顾:看于:在比:连接着伯乐:有名的善于相马的人臣:我一朝之贾:一天的报酬点拨: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 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 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 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 的身价。翻译: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 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 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

8、上, 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 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 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 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注释: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下文是立刻的意思 愿:希望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 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 和言论。比:畐U词,接连的。还:通“环”环绕。朝:早晨。 一旦:立刻陶侃惜谷【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 ”人云:“行 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 ”

9、令吏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 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注释】1、 尝:曾经2、 聊:随意3、 贼:毁坏4、 田:种田5、 鞭:用鞭子打6、 持:拿7、 贼:损害,糟蹋越王勾践事吴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 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 兵先马走,果

10、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 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 霸中国。”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 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激情豪气像 涌泉。他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 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 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 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 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 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 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 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悬牛首卖马

11、肉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 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贝y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 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 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 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 撕破她

12、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 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墨子所染原文及译文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 “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 也。”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 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 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

13、慎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原文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 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咼,以成 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 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 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释文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征答:“兼听 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 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 鲧、驩(音同“欢”)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 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

14、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 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 所以人君广泛听取 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 啊!”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 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 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 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 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 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

15、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 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 寄住 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 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 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 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 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 (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 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 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

16、失 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wu)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 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也,而不知己面之黑子, 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五官之中,没有比眼睛更明察的了,然而脸上有黑痣,眼睛 却看不到,它的明察在哪里呢?眼睛能看到别的东西,却看 不到自己的脸,只有借助于镜子才能见到。镜子的宝贵不如 眼睛,但镜子不需要借助于眼睛,而眼睛却要借助于镜子。可是世人不曾因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怪罪眼睛不能够明 察。镜子哪里不如眼睛呢?有个相信眼睛而厌恶镜子的人,他说: 镜子害得我好苦。我自己有眼睛,哪里需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人们所称赞的 美人,他很少有满意的

17、,却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痣,泰然自 若的说:没有比我美的。周围的人都偷笑他,他始终不悟, 可悲啊!”岳飞治军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 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 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 给军吏,秋毫无犯。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 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 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 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

18、。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 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 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 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n a n),审问而明辨之也。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 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 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 ,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 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 向他们问,借以破

19、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 (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 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 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 (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 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 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 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宋史寇准传张咏在成都的时候,

20、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 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 缺。”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 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 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 ”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 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 回家后 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 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鲁人身善织屦(音同“具”)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 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 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2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 迁徙到越国。于是就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 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 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 子。你们虽然有专长,但迁徙到没有用途的国度, 想不受穷,这可能吗?”灵隐寺僧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 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 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 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 曰

22、:“甚热。”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 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 ;那最好的 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官来 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官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 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 鞠了一个躬 说:这个茶味道 如何?贵官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烫). 王积薪闻棋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 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媪曰:“尔败

23、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 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以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 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 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 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 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 ”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他用棋盘把她们下的棋重走一遍,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宣王好射原文宣王好射,说(2)人之谓已能用强(3)也。其实所用不过 三石(

24、4),以示左右,左右皆引(5)试之,中阙而止(6), 皆曰:“上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悦之。然则宣王 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注释(1)选自尹文子大道上。作者尹文,战国时代齐国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尹文子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文 字精练,含义丰富深刻,至今仍为人们称道和引用。(2)说: 通“悦”(3)强:强弓。(4)三石(sh):指有三石之力的弓。石,衡名,古代三十斤为一钧,四 钧为一石。(5 )弓|:拉。(6 )中阙而止:拉到半开就停止。 阙,同“缺”,这里指拉弓的开张程度。周宣王喜欢射箭,并 且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 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他

25、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 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 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 除了大王以 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周宣王听了, 非常得意。虽然 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只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 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周宣王喜欢图虚名而脱离了实际。慨然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 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 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母亲生活很苦

26、,没有依靠只好 改嫁到长山朱氏家,待他长大后知道他的家庭经历 ,伤感得流 下泪来,这时他辞别母亲到南都进入学堂日夜发奋 ,苦读五年时间,没有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夜里感到头昏疲倦,便用冷 水洗在脸上,常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 始吃饭,后来精通六部经书的要领,慷慨有抱负愿献身于天下 他常常对自己说:士大夫当在天下人忧苦而苦忧,在天下人 幸福而感到幸福。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摘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 即就(走近)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一定 要达到)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竹箱)

27、中。俟(等到)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 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力求)泛滥(这里指多而杂乱) 者,略得影响(此 处指印象)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不如予之约(简要)取而实得也。我天资迟钝,每次读书,遇到喜爱的章节就记录下来,记录 完毕后朗诵数次,并将它贴在墙壁上,这样每天都会有十来 段,最少也六七段。合上书后,可以在观墙壁上所摘录的文 章,每天看三五次已成为习惯,努力达到精读熟记,一个字 也不漏。如果墙壁被贴满,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篇文字, 将它收进竹箱中。再将新摘录的文字,贴在此处。这样随着 收旧文立即补新文,每天如此

28、。一年内,竟然大约有了三千 段。多年以后,盛这些摘抄的竹箱都渐渐被填满。每次见这 些杂乱的摘抄,只会得到这些文章的一点点印象而已。时间 常了,便一无所获。读书一意贪多,不如学得精要些来得实 在且有收获。孔子献计救火【原文】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 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 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 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 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 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述评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

29、里,报者 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 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 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 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译文】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 将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 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 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认为有理。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 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事到如今,只好 下令不救

30、火者一律论罪。”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 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 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越人阱鼠原文: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 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 群次第入,成溺死。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 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 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 越国人于是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浮盖水面。老鼠不知底细,至打晚上,又呼唤同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入盎里,结果全都被淹死了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

31、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里, 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 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 后用一层糠浮盖水面。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又呼唤同 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入盎里, 结果全都被淹死了。【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1)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 像老鼠一样贪婪的敌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诱敌深入,集中力 量,一举歼灭它。(2)不做贪心之人,莫贪不义之财。河中石兽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译 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 兽一起沉入河底。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 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译文:过了十多年,和 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 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 痕迹。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译文:一个讲 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