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122.74KB ,
资源ID:120640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0640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FreeKaoYan人体解剖生理amp.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FreeKaoYan人体解剖生理amp.docx

1、FreeKaoYan人体解剖生理amp 生理学 考研足迹Since 1988期队: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课时安排:2学时四、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

2、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7、简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8、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功能。9、肌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和细胞形态。第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 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1、概念:新物质不断替代老物质的过程。2、合成代谢:也叫同化作用。3、分解代谢:也叫异化作用。 物质代谢: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二)兴奋性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刺激: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

3、的高低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三)生殖概念:生物体产生相似子代的过程。标题2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G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涉及:G蛋白的概念、G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第四章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一)细

4、胞的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2)静息电位值K+平衡电位(3)产生机制: K+外流(二)细胞的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现象(1)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2)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3)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阈电位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相

5、: Na+内流锋值 Na+平衡电位复极相:K+外流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3、动作电位的特征具有“全”或“无”的性质(all or none)4、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三)细胞的局部兴奋1、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2、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标题2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 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无髓鞘神经纤维连续式传导 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二)兴奋传导的特征 完整性 双向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标题3 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 传导过

6、程:见神经系统生理(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A、神经肌接头的结构B、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Ca2+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囊泡移动,融合释放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兴奋)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C、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化学性兴奋传递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对易疲劳第四章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 骨骼肌收缩1、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粗肌丝(肌凝蛋白)、细肌丝(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行过程中,Ca 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

7、丝滑行的关键。3、兴奋-收缩耦联 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标题2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标题3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1、单收缩2、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标题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调节 整合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二)体液调节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

8、对远靶器官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方式:通过血液循环。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概念:来源于组织局部的自我调节。(四)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的概念,例子:凝血过程,排尿过程。 负反馈的概念,例子: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某些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第五章 第一节第三节 课时安排:2学时四、教学内容标题1 概述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成分。细胞内液:细胞内所含的水份。细胞外液:细胞外所含的水份。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包括:1、组织液:细胞间的液体部分2、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3、脑脊液:脑室和椎管内的液体成分4、关节液:关节内的液体部分5、房水:

9、眼部标题2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血浆的成分及功能(一)血浆蛋白 分类: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功能:维持胶体渗透压(白蛋白) 运输作用 免疫作用(球蛋白) 缓冲作用 参与凝血(纤维蛋白原) 营养作用(二)非蛋白氮包括: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酐(三)不含氮有机物血脂(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血糖(四)无机盐Na+、Cl-、HCO3-、K+标题3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一小时内下降的距离。 男性3mm,女性 组织液。 主要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3、红细胞的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 正常人红细胞脆性范围: 0.35% 0.42%。(四)血浆的pH值

10、 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蛋白质钠盐/蛋白质。标题4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男性 500万/微升;女性 420万/微升形态特点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由血红蛋白完成。 缓冲作用3、生成和破坏(1)生成(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缺氧 肾脏红细胞生成酶 血浆 促红细胞生成素原 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 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 红细胞释放增加。 雄激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数量、形态(二)白细胞的功能1、吞噬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2、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

11、疫:T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三、血小板1、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2、血小板的功能 参与血液凝固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3、血小板的生成第五章 第四节第五节 课时安排:2学时四、教学内容标题1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标题2 体内的抗凝因素抗凝血酶肝素标题3 体外的抗凝因素1、柠檬酸钠2、EDTA标题4 体外的促凝因素1、粗糙面2、药物标题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液中的激活物组织激活物尿激活物动物毒素标题6 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标题7 血型(一)ABO血型系统1、

12、ABO血型的定义 凝集原 凝集素 取标准A型血清,标准B型血清 取血各1滴加入二者中 观察凝集情况(二)异型输血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 一类是普通细胞也叫工作细胞(C):心房肌,心室肌 另一类是自律C,缺乏肌原纤维,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功能 另外在结区还存在传导系统的非自律C,即无收缩性,也无自律性,只有自发的传导性。2、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与骨骼肌一样。 产生机制:K+外流3、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接受刺激时,同样产生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但动作电位的波形与神经肌肉的不同。即使在心肌C也不一样,一类反应快叫快反应C,

13、包括工作细胞和浦肯耶纤维,而其它的自律C叫慢反应C。A、快反应C动作电位 快反应C的动作电位复极时程较慢,故可将其动作电位时程分5个期: 0期、1期、2期、3期、4期各期动作电位形成机制:0期:Na+内流1期:K+外流2期:Ca 2+内流的同时K+外流3期:K+外流,使复极完成。4期:Na+-K+泵启动,将C内Na+泵出,K +摄回来,同时Ca 2+依赖C内Na+浓度而往外排,Na+排出多,Ca2+排出也多。B、慢反应C 和快反应C动作电位相比,慢反应C动作电位有如下特点: a、慢反应C的静息电位低,阈电位也低。 b、0期去除化快:由Ca 2+通道内流引起。 c、复极没有明显的1期和平台期。

14、d、4期自动除极机制。 标题2 心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A、决定影响兴奋性的因素B、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C、心肌兴奋和收缩的关系 决定影响兴奋性的因素:a. 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高兴奋性高,(静息电位取决于膜内外K+差,和膜对K+的通透性,C外高K+时,K+外流少b. Na+通道开放的阈值,阈值低兴奋性高 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a. 绝对不应期 -55mvb. 局部反应期 -55-60mvc. 相对不应期 -60-80mv心肌兴奋和收缩的关系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导致收缩不能复合使得心肌收缩的模式是单收缩,在心肌的舒张早期硬刺激时,心肌出现期前收缩,以后出现代偿间歇

15、。2、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心脏的自律组织能够有节律的自动产生兴奋,从窦房结到普肯耶纤维自律性依次降低,表现在兴奋的频率窦房结100次/分,房室交界50次/分,蒲氏纤维25次/分。自律性产生的原因是4期K+外流减少和Na+外流使电位缓缓升高,当达到Na+通道的阈值时,Ca2+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意义是使心肌能在不受神经支配下自动跳动完成泵血功能。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a.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速度快,达到Ca2+通道阈值快,则兴奋频率高,自律性高。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复极的程度小电位高时易兴奋,自律性高。c. 阈电位水平 阈值低易兴奋,自律性高。3. 传导性 传导性是指窦房结的兴奋传布到心肌组织

16、的特性。 传导原理:抢先占领、超速抑制传导速度 普肯耶纤维 4 m/s 心房肌 0.4 m/s 心室肌 1 m/s 结区 0.02 m/s 传导方向: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心肌纤维直径:粗则传导快 0期去极化速度:去极化速度快,传导快。 0期去极化幅度:大则快 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低,去极化速度快,则传导加快 4、收缩性 收缩性的定义。 兴奋收缩的关键也是由Ca2+触发。 细胞外液中Ca2+的多少直接影响收缩。 同步收缩实现泵血功能。 不出现强直收缩。标题3 心的泵血功能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1、心动周期 心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

17、个心动周期。 心率75次/分,1个心动周期为0.8 s。 2、心的泵血过程 血液流动的动力:心室内压力的变化。 血液流动的方向:瓣膜的开放和关闭。3、心动周期中伴随心音的变化 第一心音音调低而长,由心室收缩和房室瓣关闭引起。 第二心音音调高而短,由半月瓣关闭引起。4、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A 搏出量 一次心跳,每次心室射出的血量。 约70ml。B每分输出量 每分钟心脏射血的血量 : A*心率,也叫心输出量 5L/分 心脏能适应机体的需要提高心输出量的能力叫心力储备。C 心指数 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 *m2)D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

18、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数 5、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泵血功能以心输出量为指标。输出量由搏出量和心率两个因素决定: 前负荷:回心血量,心室收缩前的负荷(张力) 后负荷:大动脉压 ,心室收缩后的张力。 搏出量的调节 心率的调节 搏出量的调节 异长调节 等长调节异长调节 定义:心肌收缩之前,因初长度改变引起搏出量的改变。 初长度由前负荷决定。 在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增多,使得心肌的容积增大,心肌纤维的长度加大,使其弹力加大从而收缩有力。 作用: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等长调节 定义:由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的搏出量的改变。 心肌收缩力增加,而使搏出量增多。心率的调节 当增加心率可使输出量增

19、加,当心率超过每分钟170180次,心输出量反而下降。 标题4 体表心电图目的原理测量方式标II导联各波的意义: P波: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产生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T波:左右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第六章 第二节 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 血管的分类1、血管的解剖分类 按结构、走行方式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血管按功能分类 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 分配血管:中、小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小静脉 容量血管:静脉 短路血管:动静脉短路标题2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和血

20、流阻力及血压的关系 Q=P/R=PA/R 血流量 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R=L/r42、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A、血压的概念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血压的最高值 13.316.0 kPa舒张压:血压的最低值 8.016.0 kPa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4.05.3 kPa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保证脏器供血,血压过高心负担加重,血压过低影响供血B、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血压形成的前提:足够的血容量充盈,平均充盈压0.9kPa 影响因素: a、心脏射血 b、外周阻力 c、大动脉弹性 3、脉搏 自学

21、4、静脉血压与血流 静脉血压:头端1520mmHg,末端即中心静脉压为0。 中心静脉压 静脉血回流受心缩力、呼吸、体位、骨骼肌收缩和静脉瓣的影响。标题3 微循环1、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包括:微静脉、后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通血毛细血管。微循环通路:A. 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骨骼肌中较多,加快血液回流。B. A-V短路:皮肤较多,有调节体温的作用。C. 迂回通路:进入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2、微循环的调节 酸性代谢产物调节微循环 安静时,20%交替开放 葡萄糖+O2 CO2+H2O ,当O2不充足时生成乳酸3、微循环调节障碍性疾病 休克 感染

22、中毒 过敏性休克标题4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在毛细血管A端生成,在V端回流,生成压大于回流压,说明生成多于回流,剩下的部分由淋巴回流。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A、局部血压增高或血管通透性增强 如局部炎症,血管扩张,进入局部微循环血量多,血压高,渗透多而水肿,同时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渗出而水肿。B、淋巴循环障碍,影响回流而水肿,如丝虫病。C、血浆胶渗压下降,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引起水肿。 第六章 第三节 课时安排:2学时四、教学内容标题1 神经调节1、心血管的神经支配A、心脏的N支配,心交感N和迷走NB、血管的N支配心脏的N支配,心交感N和迷走N 心交感N 迷走N 心脏

23、的两类N功能相反,以迷走N为主,迷走N控制心交感N,从而使心迷走N占优势。 支配心脏的肽能N元。 如N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啊片肽等作用主要是调节静脉血流。血管的N支配 缩血管NF,交感N,末梢释放NE,分布血管壁,与血管壁R结合血管收缩,与R结合血管舒张,NE与结合强于 ,故表现为血管收缩反应。 交感舒血管NF与结合,使血管舒张,供血充沛。 副交感舒血管NF,副交感N放ACh与mR结合血管舒张。2、心血管中枢A、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切断延髓以上部分,心血管的活动变化不大;切断延髓和脊髓的联系后,血压降至5.3kPa(40mmHg)延髓的心血管运动神经有心迷走神经,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

24、感缩血管心肌神经元。 a、缩血管区:引起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活动 b、缩血管区:控制缩血管区的活动,兴奋时所血管神经张力下降 c、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的孤束核接受窦神经、主动脉神经的传入信息,再船只其它下位 d、 心抑制区:心迷走神经控制 B、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调节心脏和血压处于最佳水平。 大脑边缘系统:中枢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影响下丘脑的心血管调节。 3、心血管反射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血压升高动脉管壁牵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冲动增加 窦神经舌咽神经延髓孤束核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延髓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心交感紧张性

25、活动减弱传出神经心、血管,使心活动减弱,血管舒张,同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迷走传向心脏的冲动增加心率减慢,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少血压下降意义:是一种负反馈调节,使动脉血压保持稳定。 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缺O2、CO2、pH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延髓孤束核延髓心血管活动加强,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心血管活动加强血压升高正常时比反射时占次要地位,当缺氧、窒息、酸中毒等时发挥作用。 C、其他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性反射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升高,血容量增大心、肺血管壁牵拉心肺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中枢交感张力下降,迷走张力升高血压下降 心房感受血容量变化的感受器叫容量感受器标题2

26、 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NE和E既是神经递质,又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分泌是E占80%,NE占20%。NE激动受体,E激动、受体。NE对心1受体有一定作用,对血管2受体作用弱。皮肤、内脏、粘膜、内脏血管NE使其收缩,骨骼肌、肝、心、脑2受体占优势,NE作用弱,E使其先收缩后舒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当血压下降时,肾供血不足,小管液Na+、Cl-含量下降,肾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通过受体使肾素分泌增加近球C 肾素(碱性蛋白质)血液中AT原ATI(十肽)肺转化酶AT(八肽)一分钟后 血管紧张素酶A分解为AT(七肽)AT、AT通过ATR起作用。AT的作用:a.

27、使全力微A收缩,微V收缩,阻力大回心血多,BPb. 促进交感N递质释放,使中枢交感张力提高 BP c. 促醛固酮释放,保Na+保水血量多BP d. 产生渴感,引起饮水,PGE,NE高血糖促进肾素 AT是AT的10%20%收缩血管,对醛固酮较强。3、抗利尿激素(ADH) ADH可促进水的回收,增加血量,大量时收缩血管平滑肌外周压力提高,血压升高。4、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血管内皮可产生前列环素,使血管舒张,内皮C合成内皮舒张因子使平滑肌 cGmp ,Ca 2+ BP 血管内皮C收缩因子,如内皮素(ET)收缩血管。5、其他A、心钠素:由心房合成的多肽,舒张血管,减少心率及心

28、输出量,作用于肾受体,使水、钠排出,抑制肾素、醛固酮 释放。B、前列腺素E2:强烈舒张血管。C、前列腺素F2:收缩静脉。D、前列环素:舒血管。E、组织胺:舒血管,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增高,其它平滑肌收缩。F、-内啡肽:在中枢使交感抑制,迷走张力提高,直接舒张血管。第六章 第四节第五节 课时安排:2学时标题1 血量的调节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循环、脏器供血十分重要。1、压力感受性和化学感受性调节: 血压减少,血量下降,大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加,通过上述2的反射使血压升高,增加血量。2、ADH:促进水的回收而升高血容量。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增加血量。失血10%时,通过以上因素可恢复到正常,无症状。失血达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