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骨忠魂守北疆铁骨忠魂守北疆1947年以后,先后有 14 万荣复、转业军人,高举“向荒原 进军,向土地要粮”的旗帜,相继进入北大荒一一黑龙江垦区。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 折关头,中共中央东北局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迎接全国解放, 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道路,要在北满创办“粮食 工厂”。于是,黑龙江地区五省先后创建一批“公营机械农场”, 点燃了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星星之火”。一批又一批以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垦荒大军,从战场走向荒 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事着前无古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他们 中间有 3100名身残志坚的荣誉军人, 4400 名解放团复转官兵, 有从
2、山东广饶地区挥师北上的农建二师 3 个团( 8300多名) ,有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 7 个师的 1.74 万名复转官兵,有 1958 年从各军种兵种转业来的 8.15 万复转官兵,有 1966 年来自沈阳 军区的 10769名复转官兵和 1968 年组建兵团的 3000名现役军 人。各路垦荒大军纷纷北上,动员人数之多,拓荒面积之大,持 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我国拓荒开发史上少有。一、创建设县营农场时的老红军(19461955年)1945年 12 月 28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历史性文献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出:“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 事生产。一九四六年决不可空过 ”在北大荒开
3、发史上,由老红军担任农场场长的首推高大钧。 1945 年冬天,高大钧服从组织调动,离开市委,创建合江省水 利农场,并担任场长职务。合江水利农场,原先是桦川县日本鬼 子扔下的一个开拓团的烂摊子。 满目凄凉, 除了田里残留的水稻 埂,什么都没有。高大钧上任后,立即招兵买马。他从省委要来 一个武装连,又从牡丹江、鸡西、吉林延边地区动员 1000 多名 朝鲜族移民,连家带口,在开拓团的废墟上创建农场。全场共规 划 5 个生产队, 每个队 1 万多亩地, 一切按照水稻种植的要求来 实施的。黄家店、李家花园、佳木斯 高大钧创建的合江水利 农场,后来改名“星火”集体农庄。当年,黑龙江地区的五省一市, 从省到
4、县都创建了这样的小 型农场。从 1949 年原黑龙江省县营农场的情况统计表明,共创 建县营农场 43处。原松江省则创建县营农场 63 处。另外具有特殊意义的农场: 1947年 2月,原黑龙江省军区 供给部部长张觉组织 40 多名战士,招聘日籍驾驶员 3名,搜集 日伪残留的兰斯拖拉机 4 台,在通北县柳毛青 (现红星农场二分 场)开垦 1500 亩耕地,创建第一个由军队直接筹办的农场。创建农场的带头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军人, 他们从抗日战争的 硝烟中走来, 在解放战争的间隙里极其艰苦地从事新兴的农垦事 业。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开垦荒原,创建农场。二、创建设公营农场时的军人(19471949年)194
5、7 年 6 月,刚从延寿县迁回哈尔滨市才两个月的松江省 政府,首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在尚志县一面坡创建省营第一农 场。松江省政府首任主席冯仲云,亲自抓筹建农场的事。这位原 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任命李在人为第一农场场长, 刘岑为副场 长。1947年 6月 13日,宣告农场正式成立。 8月 12日,松江省 营第一农场开犁。共开出 1300 多亩地。因荒地勘测不周,两年 迁场 3次。于 1948年 3月,由刘岑率勘测组去宁安县兰岗到鹿 道一带踏查荒原。 9 月,组成主力开荒队,省调拨 10 台新拖拉 机(“纳齐”),去宁安石头站一带开荒,当年开荒 2.35 万亩 ; 同时接收县大队牧羊场土地 26
6、00 亩,护路警察队耕地 5200 亩, 更名为宁安机械农场。1947 年夏季,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决定在五个省各办 一个公营机械农场的同时,打算东北政委会也要办一个机械农 场。周光亚被指令负责机械农场的筹建工作。 那就是东北政委会 通北机械农场,即后来的赵光农场。后,周光亚的事迹被拍成电 影老兵新传。三、创建荣军农场的伤残军人1948年 10 月,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从哈 尔滨迁回沈阳。 “淮海战役”即将揭开序幕。 作为东北根据地大 后方的北满、西满(北部)五省先后接收了战争中负伤致残的数 以十万计的荣誉军人。1949年 3月,时任东北荣复军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刘培植 召开荣军
7、工作会议,他强调组织荣复军人进军北大荒的重要性, 参加会议的一个独眼军人当即向刘培植提出要创建一座荣军农 场。这人就是郝光浓。郝光浓,山西平陆人, 16 岁参加革命, 20 岁参加八路军。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6 次负伤,右眼 失明而进入荣校。1949年 4月 1日,郝光浓挑选了 28名自愿参加、思想坚定 的荣誉军人, 前往东屏试办荣军农场。 他带领战友们冒着冰雪严 寒,忍着伤残疼痛,在东屏地区的嫩江两岸踏查,上岗坡,进谷 地,最后决定在西岸的五棵树地区建场。靠 276 名残废军人, 90 名慢性病人和中学生,当年开荒、播种 2625 亩地。1949年 9月,刘培植在沈阳召开东北荣军工作会
8、议,专门 把独眼军人郝光浓找来, 要求开辟新荒原, 建一个真正的机械化 农场。决定将荣军农场从东屏迁到伊拉哈, 创建伊拉哈荣军农场。 在伊拉哈荣军农场, 有为数不少的战斗英雄。 如荣立大功的汪立 国、“独胆英雄”王方盛、 在解放战争中荣立战功的三等甲级残 废军人迟子祥。在伊拉哈荣军农场的带头行动下, 东北荣军管委会所属各荣 校也纷纷创办起荣军农场来。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荣军的垦荒 大旗又插向了伏尔基河、铁力、红星、香兰、二龙山那里出 现了一片片新垦地和一座座“荣誉新村”。四、“解放团”创建农场(19501951年) 解放团,也称解放军官教导团,是东北军区对国民党部队中投诚、起义、 被俘人员
9、中的军官和少数伪政权官员, 以及不愿参军又因家乡在 国民党统治区“有家难返”者, 予以收容、 审查、教育而组建的。 1949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团 长兼政委王世英和副团长莫余生来到“八家子”村踏查, 决定在 这里创建农场。 1950年 2月,东北军区政治部联络部正式批准 在宝泉岭建立农场。 1950年春,解放一团现役军人, 约 1700名, 和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投诚、 起义和俘虏的国民党军人 3258 名(其 中,包括 15名校级军官在内的各级军官 1499名,士兵 1759名) 来到农场。截止 1952年 6月,解放一团转为农场,先后共有 7 批学员被批准转变了政治身份
10、。 全团原有 3258名学员,除 58名 因死亡、返乡等原因外, 3200 名全部成为国营农场的职工。 1949年夏天,原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二团,根据东北荣军 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在驻地吉林省西安县(今辽源市)动员全团 干部战士和学员,开赴北大荒建设农场。 9 月 17 日,正式宣布 全团编制转建农场。 团长兼政治委员向俊选亲率 500 余人的先遣 队从西安县出发,开赴当时松江省桦南县的孟家岗地区。年仅 30 岁的向俊选团长,每到一地,访贫问苦,了解风俗民情。他 以当地老乡回忆十几年前日本关东军血洗半截子河的悲惨情景, 和土龙山农民暴动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来激励全团建设农场的 斗志。 1950年
11、2月,按照东北荣军委员会的指示,将解放二团, 一分为二。一部分开赴汤原县 东北日报 主管的香兰水田农场, 沿用解放二团的番号 ; 向俊选领导的大部分人员在孟家岗创建农 场,名为解放三团。从 1949 年到 1951 年,短短两年时间里, 来自鞍山、 西安(现 辽源)、郑家屯、安东(刻丹东) 、延吉等地的 5个解放团, 4000 多名指战员, 带领 14000 名国民党军队中的投诚、 起义和被俘官 兵,奔赴北大荒的广袤土地,先后创建成 7 个机械化农场:解放一团 宝泉岭农场,解放二团 香兰农场、铁力农场,解放三团孟家岗农场, 解放四团笔架山农场, 青干一团 二龙山农场、红星农场。五、 农建二师创
12、建农场(19541955年)从山东广饶地区挥师北上的农建二师, 是军队成建制转业到 黑龙江垦区的第一支部队。农建二师,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97 师,所属 289、 290、 291 计 3 个团。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山东各地,参加过孟良崮、 张店、昌潍、济南等战役,屡立战功。 1952年 3月,奉命由国 防战线转入生产战线,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4年 9 月,农建二师奉命开赴黑龙江省密山县,后经中央军 委批准,兵分三路,分别开赴集贤的福山地区、富锦县的绥东乡 和铁力县。到 1955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设二师所属 3 个团,干部战士 8300多名,建立了二九O、二
13、九一、铁力等军 垦农场。六、 铁道兵部队创建农场( 19541957年)1954年,在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的倡议下,志愿军 8505部队铁道兵第五师) 进驻虎林, 创建了第一个铁道兵农场八五O农场。八五O农场在建设中实行王震提出的“母鸡下蛋”的方 针,为“以场扩场”提供了经验。 1956 年,铁道兵各师动员复 转官兵 17000 多人进军北大荒,并筹建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 四、八五九农场,还接收了金沙(八五五) 、永安(八五一O)、 青山(八五六)、密山(八五七)农场和由牡丹江青年垦荒队扩 建的青年农场(八五一一)。铁道兵九师在汤原县北大营建立八 五O九农场(后改为汤原农场)。到 1957年末,
14、铁道兵农垦局 共有农牧场 18个,耕地 260 万亩。1954 年,五师副师长余友清奉王震将军命令,率复转官兵 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他最后选定在虎林建场。 1954年 10月,余友清和政委阎斌率 500 名复转官兵和劳改支队 5000 人,由伊 春南下徒步行军到达虎林。 他们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 于 1955年元旦在虎林成立铁道兵开发荒原的第一个军垦农场一一 八五?部农场。同年,党和国家授予他三级“八一”勋章、 “独 立”勋章和“解放”勋章,并授予其上校军衔。 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来场后, 余友清团结各部队转业干部, 带领广大农垦战士,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持“五边”建场方针,将
15、八五 ?迅速扩大发展为三级管理的总场。1955年,黄振荣奉王震将军的命令来到北大荒,被任命为 八五O农场副场长。1956年创建八五二农场。八五二农场成立 以后,黄振荣率领 7000 多名官兵,采用边开荒边建设的方针, 实行“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节约适用, 逐步固定”的措施, 开荒面积达 20 多万亩,扩建了八五三农场, 1957年,耕地面积达 51 万亩,又扩建了八五五农场。1957年 3月,刚刚建立的八五三农场决定开发雁窝岛,农 场派出一支由共产党员王志敏带领的先遣队进岛建点。 4 月,正 在抢运生产物资的拖拉机队, 几乎同时陷进“大酱缸”。 包车组 长任增学连续三次潜入
16、满是冰碴的泥潭, 扒开泥浆, 将钢丝绳挂 到了机车上。 当他最后一次把钢丝绳挂上牵引钩时, 耳鼻口被稀 泥灌满而昏了过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6 台拖拉机终于全部 拉上岛去。 10 月 1 日,雁窝岛分场(即八五三农场四分场)宣 布正式成立。七、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创建的劳改农场(1950I960年)1950年 2月,原松江省人民政府公安厅从各市、县公安队 抽调 30 多名连排干部,又从省荣军学校调来 20 多名荣誉军人, 集中学习。 3月 3日,沈阳市押送 1 300多名犯人抵达佳木斯市。 进行编队, 当时称省公安厅劳改大队, 大队负责人是省公安厅一 处执行科科长李福。 6 月,省公安厅决定
17、建立一个大型农场。派 李福等人到松花江北岸的梧桐河附近踏查。 8月 21 日由孙国锋 等几名干部带领 20 多名犯人到梧桐河岸,创建农场。梧桐河农 场创建后,一批劳改农场相继成立,到 1955年,已有兴凯湖、 嫩北、龙门、襄河、龙镇、引龙河、尾山、七星泡、格球山、嫩 江、山河、绥棱、青山等农场。 八、十万转业官兵创建农场( 1958 年)1958年 1 月,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 建设的指示。 3 月,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发展军 垦农场的意见,指出:“军垦既可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又 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 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垦荒地、当地
18、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 可调的条件下,应该实行军垦。”“军垦的组织形式,一种是首 先组织军垦农场,然后逐步转变为国营农场 ; 另一种是一开始就 组织国营农场。”在党中央的号召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下,同年 3 月至 5 月, 8.15 万名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创建并扩建农场。 其中 6 万人分配到牡丹江农垦局, 1.7 万人分配到合江农垦局, 4500 人分配到省农场管理厅所属农场。连同随行家属、部队非 军籍的工薪制职员,未成年的军人子弟,军队下放“右派”,以 及学生等,号称十万。这批官兵中有排以上干部 6 万人,营以上 干部 1200 人。李国富,解放战争中曾荣获“孤胆机智英雄”的光荣称号。 入
19、伍 11 载,横戈辽沈, 饮马长江, 南下剿匪, 先后立大功 11 次, 小功和三等功 7 次,两次进京见到毛主席。 听说北大荒需要大批 转业军人去开发,他二话没说,毅然递上了申请书。王树功,曾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抗 美援朝战争,当兵 11 年,立战功 12 次,并荣获华东军区三级人 民英雄的称号。还有战斗英雄张一千、 曹学法, 曾任英雄团指挥员的老虎团 团长张海峰、白云山团长赵世贤。据史料记载:截至 1985 年末, 垦区尚有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 128人,立特等功的 408 人, 立大功的 2929 人; 尚有各等各级的残废荣誉军人 1418人。九、组建兵团(1966
20、1968年) 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上世纪 60 年代后,曾经先后组建 两个“兵团”:一是 1966 年 3 月由沈阳军区万名( 10769 名) 复转军人组建的兵团 ; 一个是 1968 年 6 月 18 日由沈阳军区 3000 名现役军人组建的兵团。1966年 2 月,中央下达关于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文 件,责成沈阳军区从所属部队中挑选万名复转官兵, 到黑龙江所 属 29 个边境农、牧、渔场插场插队。短短两个月,沈阳军区所 属部队层层动员,用战备的姿态,迅速组建团、营、连,纷纷北 上,奔赴东北农垦总局所属边境农场和省属黑河农垦局所属农 场。复转官兵总人数为 10769 人,除少数团、营
21、、连、排级干部 外,大多数为正副班长和战士。周全有,当年万名复转官兵中军阶最高的领导人一一黑河农 建一师专职副师长。到了黑河,他才知道,农建一师同黑河农垦 局实行“师局合一” ;农建一师所属 4 个团、 3 个独立营,则实 行“团场合一” ; 所建连队,则与所属农场的生产队实行“队连 合一”。总之,“屯垦戍边”“劳武结合”,一套人马,两块牌 子。周全有就是在这样状态下组建黑河农建第一师的。合江农建二师,军区没有派来师长、政委,也没有派专职副 师长。屯垦戍边的任务,由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军区负责。农建二 师复转官兵一共 6080 人,沿着黑龙江、乌苏里江全线铺开,组 建了 5个团、 3个独立营,共
22、56个连队。魏国臣负责的萝北团 就有 1865 人。萝北团是旅大警备区和军区工程兵负责组建的。 一共组建 5 个营。分别进入萝北地区的延军、 名山、军川、江滨、 共青农场,另外有2个独立连,进入二九O、绥滨农场。魏国臣 带领的萝北团 6个营和 2个独立连,当年建点,开荒生产。十、转业军人开发北大荒的功绩1.转业军人等老一辈垦荒者建设了北大仓, 创造丰硕物质的 同时,也创造了北大荒精神。经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创业奋斗,开 垦了数千万亩耕地, 建成了全国的大粮仓, 并由此创造了令世人 敬仰、永放光彩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了几代拓荒者高度的政治觉悟、
23、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继承发扬了延安、 南泥 湾精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已成为激励北大荒后人永 远的精神丰碑。2.转业军人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人民军队铁的纪 律。他们无条件服从党的决定,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在开发 建设中勇于克服困难,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 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3.转业军人展现了军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及对党和人民事业 的忠诚。 正是源于那种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以及为理想 信念奋斗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以及这种忠诚化做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 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种精神
24、的鼓舞下, 转业军人克服了 常人难以忍受、难以想象的苦难,在亘古荒原上立业安家 ; 正是 这种精神的激励,他们才有了“早晨三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 四顿饭”“冒雨锄地创记录”“人拉肩扛开荒种地”“赤膊严 寒积肥忙”的冲天干劲。4.王震将军的风范和转业军人的青春、 汗水、智慧和生命把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共和国第一任农垦部长王震将军, 亲手点 燃了北大荒开荒的火种, 他在云山水库工地上同垦荒战士抬筐填 土同劳动。在北大荒,王震将军展现了拓荒者创业与奉献的风采, 将军的风范永远是激励北大荒后人的精神动力, 他永远是北大荒 人民最爱戴的人。14 万荣复、转业军人为农垦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 辛勤汗水,奉献了聪明才智,他们的英名、功绩和不朽的精神将 永远镌刻在黑土地上,永远铭记在北大荒人民的心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