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144.09KB ,
资源ID:118647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64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报告.docx

1、xx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报告附表:1、XX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基准年2008年)2、XX小型水利设施现状统计表3、XX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汇总表4、XX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投资估算汇总表5、XX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方案附图:1、XX旱情分区图2、长江北岸盆地区(区)小型水利设施分布图3、綦江片区(区)工程分布图4、磨刀溪龙河片区(区)小型水利设施分布图5、彭水以下干流区(区)工程分布图重庆市XX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报告综 述一、规划背景21世纪以来,XX旱灾频繁,水利设施经受严峻考验。特别是2006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和2009年冬至2010年春的连续春旱,全区26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

2、度灾害,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近25.8万亩,15.4万人和5.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工程性缺水是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旱能力,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市水利局关于开展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提纲,XX水务局委托重庆市XX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队开展了规划报告的编制,同时成立“XX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水务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利、规划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指导、审查小型水利设施规划编制工作。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一)规划指导思想本次规划建设的“五小工程”,是在充分考虑历史旱情分布情况基础

3、上,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首先立足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然后结合不同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规划新建各类型的“五小工程”,增加蓄引提水能力,并积极推进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及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确保工程良性运行。(二)目标任务-总目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抗旱供水保障能力,保证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具体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67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5.48万亩,解决2.16万人饮水困难。-2015年目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7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解决1.37万人饮水困难。2015年优先解决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

4、.06万亩,解决0.63万人饮水困难。2015年重点解决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1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64万亩,解决0.74万人饮水困难。-2020年目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78万亩,解决0.79万人饮水困难。三、小型水利设施基本情况2008年底,全区已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0949处,其中:小水库137座,小塘坝9477口,小水池11194口,小泵站141处,小渠道2855.95km。小塘坝、小水池现有蓄水库容3883.2万m3。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6.65万亩,其中小型水利工程有效灌面40.84万亩。本次规划涉及的行政村371个,项目区内人均蓄水容积2

5、2m3,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15亩。小水窖(池)完好率39.3%,小泵站完好率24%,水利化程度平均为29.55%。四、工程总体布局本次规划涉及辖区内25个乡镇、街道,共371个行政村。根据旱情和水利化程度的不同进行规划布局,当发生重旱、中旱、轻旱时,水利化率10%的区域规划为优先解决区域,水利化程度在10%-20%之间的区域规划为重点解决区域,水利化程度大于30%的区域规划为着力解决区域。20102015年,实施优先解决区域和重点解决区域,20162020年实施着力解决区域。五、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规划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为:小塘坝整治5967处,新建320处;修建小水窖4215处;小泵站改造1

6、16处,新建71处;小渠道改造2356.1km,新建427.3km;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估算静态总投资107012.0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85609.64万元,市级配套10701.21万元,区县自筹、农民投劳折资和社会资金10701.2万元。七、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本项目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全区粮食灌溉、特色农业园区生产等用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项目的建成还将明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8.52%,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024,大于1;经济净现值为2517.00万元,大于0。三项经济指标符合水利工程

7、建设规范要求。八、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保障措施推行“谁建、谁有、谁管、谁用”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机制,明确项目建设业主和运行管理主体为受益村社、用水者协会或农业生态园区业主,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水费收取、维修养护等规章制度,切实发挥“一事一议”机制,对项目区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区、乡镇两级组建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对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由区水务局设立技术指导组,会同项目区乡镇街道的技术人员,共同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管。积极推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先建后补”机制,通过签订项目管理协议书明确工程建设、定额补助、竣工验收等标准,规范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1 概况地理位置:XX

8、位于重庆市中部,距重庆市主城区120 km,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地域由西向东呈方形状延伸,全区东西宽74.5km,南北长70.8km,幅员面积2941.46km2。行政辖区:XX是古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川东南的门户之称。全区有26个乡、镇、街道(共辖12个镇、6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393个行政村。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乌江等147条,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梨香溪、

9、小溪、渠溪河等12条。1.1 地形地貌1.1.1地形全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和长江、乌江水系的切割,长江由西向东,乌江由南向北纵横流贯全区,在XX城东汇合,把全区划分为三大块地域。区境内因山脉、河流分布和地层出露而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由于山脉和河流分布的影响,整个地形东南部较西北部高,东南部和西北部又同时向长江两岸倾斜,长江沿岸海拔一般在200-300m。境内相对高差差异大,东南部山地为200-700m,西北部深丘低山为100-200m以上,沿长江两岸丘陵为50-150m。区境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铜矿山脉、大梁子山脉、黄草山-五宝山脉和勾家场-梓里场山脉。1.1.2地貌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

10、行岭谷区”与“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200-800m,最低处为龙驹长江边的三块石海拔138m,最高处为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m。区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以将区境内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地区、坪上低山带地区和后山区3个区。沿江丘陵低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边,沿江丘陵低地区1098.65 km2,占土地面积的39.8%,坪上低山区带坝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南部,786.08km2,占土地面积的26.7%,后山区要分布在区境东南部,共985.32 km2,占土地面积的33.5%。全区平坝面积66.4km2,占全区面积2.3%,主要有河

11、谷两侧发育的阶地平坝,即坪上低山带坝区,包括龙潭坝,蔺市坪,山窝水源坝,罗云的罗云坝、干龙坝等。1.1.3气象、水文XX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差异大,雨量充沛,分布不均,日照少,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四季特点是:冬冷无酷寒,春暖不稳定,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但由于河流切割,地形起伏较大,气候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立体气候规律十分明显。农业气象条件能够满足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气温:XX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8.1,最高气温为42.2,最低气温为-2.7。多年平均日照数为1248.1小时。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为79%。 日照:XX是全国的低值中心,年日照数915140

12、0小时,年平均日照数1248.1小时。年均雾日70天。无霜期历年平均315天。 降水:以降雨为主,雨量充沛,光热雨同季,湿度大,夜雨多,且多暴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区内年降雨量在900-1300mm之间。平均降水量1072.0mm。最大年降雨量1602.3mm,最小年降雨量800.5mm,年均降水日数150天。常年5-6月份降雨量160mm左右,9、10月份月降雨量100mm以上,年内分配呈一不对称的马鞍形,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最少,汛期59月降雨约占全年66以上,且多为暴雨形式出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各地径流深差异大,年内分配与降水相一致,但很不均匀,

13、年际变化不大,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蒸发:全区水面蒸发量年平均1137.8mm,最大值1459.5mm,最小值908.5mm。全区陆面蒸发量605.5mm。 旱情:由于各气象要素年际、季节间差异较大,加之地形复杂,故气候异常,一年四季都有旱情发生,尤以春旱、夏旱和伏旱为重。干旱往往不是以一种单一形式出现,常常冬干连春旱,春旱连夏旱,伏旱连秋旱,秋旱连冬干。其中伏旱最为严重,具有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重等特征。据统计,较严重的历史干旱分别出现在1951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4年、1971年、1975年、1978年、1988年、1990年、1992年、2001

14、年,特别严重的是1960年、1978年、1990年和1992年,旱情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气温高,损失严重。其它年份也有不同程度的干旱。1960年4月28日至5月17日,发生夏旱20天;7月8日至11月10日发生伏旱66天,秋旱28天,本年度干旱总天数达114天,旱期仅降雨43.6毫米。全区受灾农作物面积36.9万亩,当年仅收粮食1.4亿公斤,比1959年减少37.8%。1978年6月全区大面积伏秋连旱,从6月中旬开始,到9月上旬旱情始见缓和,干旱时间长达90天,全区大春作物受旱47900公顷,粮食减产7500万公斤。2003年出现41天连晴高温天气,日平均气温超过30天数占总天数的55%,

15、大于或小于35高温天数占65%,最高气温39.9。全区受灾粮食作物面积30.87万亩,损失粮食产量980万公斤。经济作物损失1200万元,同时造成5.3万人、3.3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2006年,全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从6月7日9月10日,夏伏连旱长达96天,40以上的高温天气达12天。6月总降水量为81.8 mm,较历年同期偏少六成;7月总降水量为47.5mm,较历年同期偏少七成;8月总降水量为13.2 mm,较历年同期偏少九成。尤其是7月10日8月20日连续42天降水量仅为11.9mm,而7月总蒸发量为144.6 mm,8月总蒸发量为171.7mm,连续两个月蒸发量远远大于降

16、水量。2006年的旱灾损失:1、粮食作物损失惨重。受高温干旱灾害气候的影响,全区大春粮食减产40%以上。水稻、玉米、红苕三大作物受灾面积达68.83千公顷,占种植面积91%,损失产量16.27万吨;2、多经生产遭受重创。全区蔬菜受灾面积9千公顷,损失产量7.65万吨,苎麻受灾面积1.98千公顷,损失产量1600吨;水果受灾面积6.4千公顷,预计损失产量2.78万吨;全区水产品减产1500吨,鱼苗减产300万尾,鱼种减产50吨;3、农村人畜饮水普遍困难。全区共有38.19万人、38.18 万头牲畜饮水受到影响。60%的场镇缺水严重,需实行定时限量供应,最远的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供人畜饮用。4

17、、全区80%以上的养殖户因缺水受灾,60个规模养殖大户(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5、工业生产因旱缺电导致大幅减产。一方面,因干旱缺水,全区减少水电发电量6716万千瓦时。另一方面,人民生活用电及农村抗旱对电力的需求陡增,电力负荷及日供电量连创历史新高,部分工业企业被迫拉闸限电。全区因干旱停电、停水导致全部或部分生产线停产的工业企业超过50户。根据估算,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其中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4.39亿元。2009冬到2010年3月初,全区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3成,比旱情严重的2006年同期还少近2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低值,2009年2月份的部分区域出现了春旱,7月

18、份降水少、蒸发量大造成部分乡镇作物受旱。全区作物受旱面积42.9万亩,38.51万人、15.6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2010年总体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发生了1次连续春旱,2次连续伏旱。全区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近25.8万亩,15.4万人和5.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频发的干旱导致全区26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受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 社会经济概况2008年,全区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76万人;全区生产总值253.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4亿元、第二产业148.47亿元、第三产业80.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4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301.

19、65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31.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54亿元,总收入42.81亿元;财政支出39.95亿元;2008年区级财政农村水利资金投入0.1221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的(0.1221/39.95)=0.31%,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13587元,农村居民纯人均收入4168元。全区社会经济情况见表1。小型水利设施规划项目区共辖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35万人。表1-1 重庆市XX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基准年2008年)全区土地面积(km2)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2)牲畜(万头、只)常用耕地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人均耕地(亩/人)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

20、收入(元)合计其中农业大牲畜小牲畜合计其中水田合计其中田土合计2940.05113.883.643872.0373.38100.5748.1846.6529.5417.110.8837530041681.3 水土资源现状1.3.1土壤本区内土壤分为4个土类,18个土属,64个土种。其中水稻土类占19.43%,冲积土类点2.58%,紫色土类占37.34%,山地黄壤土类占42.7%。80%的土壤属侏罗系红层母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沿江河漫滩阶地冲积土为第四系新老冲积物、坡积物,其它为二迭系灰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土。紫色土一般为发育不深的幼年土,结构差,胶体品质差,持水量少,保水力差。PH呈中性至微酸

21、性,有机质少,氮素储量低,抗冲刷和抗蚀能力均弱。土层厚度在30cm以下的占52.2%。1.3.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XX土地总面积2940.05km2,农用地356.57万亩,建设用地60.84万亩、未利用地23.93万亩。XX山多坝少,土多田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0.88亩。一、耕地面积157.83万亩,其中水田79.15万亩,旱地78.71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5.9%。2008年常用耕地统计面积为100.57万亩,二、园地面积11.21万亩,占幅员2.54%;三、林地总面积183.9万亩,占幅员41.7%;四、牧草地总面积2.95万亩,占幅员0.67%;五、城镇村庄工矿用地总面积20.

22、9万亩,占幅员4.74%;六、交通用地总面积7.0万亩,占幅员1.59%;七、水域总面积24.93万亩,占幅员4.7%;八、未利用地总面积23.94亩,占幅员5.43%。1.4 农业生产现状截止2008年末,全区农业人口80.76万人, 农村劳动力47.2万人,全区常用耕地面积100.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65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16.56万亩。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占有常用耕地1.24亩、有效灌溉面积0.58亩、保证灌溉面积0.21亩,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占有常用耕地面积2.13亩。全区属丘陵低山区,历来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菜头、油菜、苎麻、烤烟、水果、茶叶、蔬菜为主

23、,养殖业以猪、蚕兼以家禽、水产为主。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7.53亿元,农业增加值24.9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86元。乡镇财政收入2.87亿元,乡镇街道企业生产总值达203.76亿元(不含敦仁)。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实力的逐渐增强,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生产能力得到稳定提高,2008年粮食总产量43.53万t,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383kg,高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农业结构日益改善,粮食作物143.13万亩,经济作物96.8万亩,粮经作物面积比为59.66:40.34;农林牧渔服业产值比例为52.7:4.3:34.4:4.3:4.3。农村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4、第一产业比重为11.9%,二三产业比重为88.1%。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23.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0.64%,下降13.16个百分点。全区农业劳动力47.2万个,劳动力减少0.8%。农作物播种面积239.93万亩,耕地面100.57万亩,复种指数238%。化肥使用量(折纯)4.23万t。水稻栽插47.9万亩,产量21万t,亩产438.5kg;蔬菜量61.35万吨,水果产量8.98万吨,青菜头产量96.81万吨,肉类产量6.24万吨,蚕茧产量0.35万。全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规模化,沿长江片区的果园基地,包括南沱镇、清溪镇的龙眼、枇杷,种植面积2.3万

25、亩,珍溪镇、新妙镇柑橘,江东街道、崇义街道的杨梅基地,种植面积1.06万亩。珍溪镇、百胜镇、李渡镇、义和镇的青菜头产量占到全区的40%,增福土鸡养殖年出栏量达到50万只。养殖业、种植业已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外销到重庆及其它省市。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开始向生态农业模式转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主要农作物单产量:稻谷500kg/亩、玉米400 kg/亩、小麦300 kg/亩、红苕3500 kg/亩、青菜头2500 kg/亩、柑橘3000 kg/亩。1.5 水资源量1.5.1水资源分区根据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水功能区划报告,XX属于长江三峡库区XX开发利用区一级水功能区。水

26、资源综合规划把全区分为:区(长江北岸盆地区)、区(綦江片区)、区(磨刀溪、龙河片区)、区(乌江下游彭水以下干流区)。(一)长江北岸盆地区(区)。包括珍溪镇、百胜镇、江北办事处、李渡镇、义和镇共5个乡镇。(二)綦江片区(区)。包括石沱镇、增福乡、新妙镇、大顺乡、同乐乡、龙潭镇、青羊镇、蔺市镇、龙桥镇以及崇义、敦仁共11个乡镇、办事处。(三)磨刀溪龙河片区(区)。包括南沱镇、清溪镇、罗云乡共3个乡镇。(四彭水以下干流区(区)。包括荔枝办事处、江东办事处、焦石镇、白涛镇、武陵山乡、马武镇、大木乡共7个乡镇。1.5.2全区水资源总量全区多年平均降雨 1072.0mm,径流深517.5mm,径流模数0.

27、473。全区水资源的特点是: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之间变化较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差。一、地表水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4.91亿m3,2008年降雨量1046.6mm,径流量14.56亿m3。约占重庆市水资源总量的2.9%,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是造成该区干旱频繁,季节性缺水,同时汛期却又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下水资源量根据计算,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0651亿m3。其中:1、碎屑岩类型裂隙孔隙水为0.1395亿m3,占总量的2.76%;2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为4.53亿m3,占总水量的89.53%;3、基岩裂隙水0.39亿m3,占总量的

28、7.55%。三、过境水资源本区内有长江、乌江、碧溪河、渠溪河及油江河的境外流域面积过境水。由于长、乌两江过境水资源量很大。若以此计入水资源总量,在区内水资源供需平衡中,不切合实际,也会掩盖分区的不平衡矛盾。因此,从实际出发只计算已利用部分,作为过境水资源量。表1-2 XX过境水已利用量计算成果表 单位:亿m3分区已利用量其 中工业生活灌溉长江北岸盆地区559035902000綦江片区1230114585磨刀溪龙河片区875532彭水以下干流区639350831310合 计13300700311497表1-3 XX现状过境水可利用量 单位:万m3河流名称分区境外集雨面积径流深(mm)多年平均P=

29、75%渠溪河长江北岸盆地区830517.54.2953.221碧溪河綦江片区141517.50.7300.548油江河磨刀溪龙河片区117.6517.50.6090.469长 江3627乌 江457 四、水资源总量XX地表水现状年(2008年)径流为14.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5.06亿m3,过境水水资源量1.33亿m3,故XX现状年水资源总量为20.95亿m3。XX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为14.91亿m3,地下水资源量5.06亿m3,过境水水资源量1.33亿m3,故XX多年水资源总量为21.3亿m3。各频率下水资源量见下表4表1-4 重庆市XX水资源总量统计表 控制区面积(km2)水资源总量(

30、亿m3)现状P=50%P=75%P=95%2941.4620.9519.6915.5710.86多年平均21.320.516.0511.51地表现状年地表水14.5614.4610.927.43地表多年平均14.9114.3111.187.6地下水5.064.863.82.58过境水1.331.331.331.331.5.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可利用量。境内地表水可利用量引用四川省简明水利区划表43中的径流利用系数求得,加上已利用过境水量,求得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如下: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64亿m3,P=75%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01亿m3。详见表5。 表1-5 XX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单位:亿m3分 区多年平均境内地表水(可利用)境内地表水(可利用)p=75%)境内地表水可利用(p=75%)已利用过境水长江北岸盆地区1.9091.7491.190.559綦江片区2.3732.1031.980.123磨刀溪龙河片区0.40870.38870.380.0087彭水以下干流区1.94931.76931.130.6393合 计6.646.014.681.33根据上述结果,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1.2%,基本农田水资源占有量为4566m3/亩(21.3亿m3/46.65万亩),人均水资源量为1872m3/人(21.3亿m3 /113.8万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84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