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6.46KB ,
资源ID:118523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52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宪法学笔记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宪法学笔记1.docx

1、宪法学笔记1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及本质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是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2/3或3/4多数)。(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请愿书1、从宪法历史上看: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有密切

2、的联系。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从宪法内容看:宪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1、资产阶级宪法是伴随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2、没有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社会主义宪法就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3、民主事实:普通化是宪法产生的前提。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一)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1、宪法只能由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制定。2、宪法会随统治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二)在政治力量对

3、比中,还有在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派别和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三)宪法集中和全面地表现了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法和行宪的基本精神。(一)人民主权原则1、资:规定人民主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首要原则。私有制构成人民主权的障碍。2、社: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发展,实质上就是主权在民。(二)基本人权原则1、资:称“天赋人权”。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以财产权力核心,以人权的普遍性掩盖人权的阶级性。2、社:称“公民基本权利”,是对基本人权的确定。公开限制少数敌对分子的

4、部分人权,以人权的阶级性谋求人权的普遍性。(三)法治原则1、资: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律之外特权,是资本特权的法治。2、社:宪法至上性,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机关;以消灭特权为目的的法治。(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国家权力部分之间的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之间的制约。分权1、资:表现为分权原则平衡2、社:表现为监督原则,全国人大和人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三、宪法规范的概念、特点(一)定义:宪法规范是由民主制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

5、两个特点:1、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方总是国家或国家机关。1、根本性;2、最高权威性;(三)宪法规范的特点: 3、原则性;4、纲领性;5、相对稳定性。四、宪法与宪政(一)宪政的概念:亦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二)宪政的特征1、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实施宪法的过程,就是建立宪政的过程,它体现为两个宪法原则。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公共权力通过宪法授予的。公共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

6、中体现。树立起宪法权威、公共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保障。(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关系密切: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离开宪政宪法就成了一纸空文。2、相同点: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条件依法治国实质就是依宪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宪政建设。1、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权利经济,它本能地、内在地要求建立宪政。2、必须有真实、科学的宪法。宪法要真实反映社会的需要。3、必须有相应

7、的宪政文化。4、必须安定而有秩序。5、必须有稳定而有效的宪法实施机制。五、宪法实施的含义与宪法实施保障(一)宪法实施的含义:1、宪法的执行和适用 执行:指代议机关,行政机关落实宪法内容的活动运用: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落实宪法的活动2、宪法的遵守 根据宪法享有行使权利根据宪法承担履行义务(二)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1、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文宪的合宪性。2、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来单位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合宪性。(三)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1、由司法机关负责体制。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2、由立法机关负责体制。英国“议会至上”、中国全国人大及常委

8、会。3、由专门机关负责体制。宪法法院。(四)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1、事先审查(预防性审查)和事后审查。2、附带性审查(司法机关)和审法控诉(公民个人)(五)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体制:1、政治保障:中共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2、法律保障: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修宪的特别秩序。3、组织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专门委员会协助监督。4、依靠人民群众。第二章 我国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制度)(一)国体与中国的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二)人民民主专政论是无产阶级专政

9、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从中国革命的道路看:不可能只依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无产阶级和其它革命阶级。2、从革命队伍的阶级构成看:存在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联盟;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1、两者在国家领导权上一致:工人阶级掌握国家领导权,成为领导力量。2、两者在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相同: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3、两者的国家职能相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组织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世界和平。4、两者的历史使命相同: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四)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

10、专政的统一。1、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实现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和基础。2、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的有力保障。(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特色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中共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受中共领导,是参政党;坚持中共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是合作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共是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享有法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2、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大陆范围内劳动者爱国者的联盟;港、澳、台、海外侨胞的联盟。中国政协是中国统战的组织形式。政协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政体与国体1、政体的含义:掌

11、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政体主要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形式。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政体从属于国体。但同一类型的国体,政体并不必然相同。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人大制度是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大制度的逻辑起点。它是人大制度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它使人民能够形成统一意志,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大制度的前提。选民民主选出代表,由其代表人民组成各级

12、人大,行使国家权力。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大制度的核心。人民通过两种途径行使国家权力:一是人大直接行使宪法上的职权;二是由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两院”。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大制度的关键。(三)人大制度是实现我国民主的基本形式1、人大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民主形式。从人大组成来看:各级人大由人民代表组成,而人民代表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从人大的职权看,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广泛国家权力。从人大责任看,它要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人大制度在各种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它民主形式都有一定的限制,只有人大制度无限制地、全面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3、人大制度

13、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四)我国人大制度的优越性1、适合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苏维埃-参议院-人大制度。2、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3、便于集体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4、既能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全国人大的职权与地方人大的职权。(五)坚持与完善人大制度1、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与同级党委的关系;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与同级法院、检察院的关系。2、加强人大制度的自身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成员素质的提高。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4、(一)选举权的普通性原则1、选举权主体范围的广泛性: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中国国籍、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2、极少数人被依法剥夺选举权。(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每次选举只能在一个地方享一个投票权。(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直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间选: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四)秘密投票原则。亦称无记名投票。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1、历史原因:国家统一的局面占主流。各民族友好合作。2、民族原因: 民族分布的“大杂居、小聚居”特点。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面对的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1、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

15、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治机关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机关。具体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3、民族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力。(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根据当地民族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变通或停止。3、自主管理地方财政。4、自主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5、自主管理教、科、文、卫事业。6、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7、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五、特别行政区制度(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在我国版图内,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它与一般行政区一样,都是中国不

16、可分割的一部分。(二)特别行政区的特点行政管理权;1、享有高度自治权。 立法权(备案);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中央授权)。2、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3、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永久性居民按基本法的有关规定。4、原有法律制度基本不变。(三)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指导方针:一国两制1、有利于祖国统一,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国两制 2、有利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范例。4、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1、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特别行政区的外交事务。2、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特别行政区的防务。3、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特别行政

17、区的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4、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5、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对基本法的解释权。6、全国人大对基本法有修改权。(五)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1、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和特别行政区负责。年满40岁,20年居住期,协商产生,中央政府任命。2、行政区政府: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对立法会负责。3、立法会:立法权。4、司法机关:终审权。第三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基本概念:公民、国籍与人民1、公民: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2、国籍:宪法上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3、中国国籍取得方式: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出生国籍: 父母双

18、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继有国籍:前提条件: 申请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出于本人自愿。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法定条件: 本人定居在中国。有其它正当理由(避难)。4、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国籍对应;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法律地位不同: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与具有中国国籍的法律权利。享有权利的差别:公民中的敌人不享有全部的法律权利。范围不同:公民包括人民的敌人。公民是个体概念,人民是群体概念。二、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1、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权利。2、基本人权范围的确定和保护是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不受外部的

19、干涉。3、国际社会应慎重制止他国侵犯人权问题。4、中国政府尊重并保护本国公民的人权,积极促进人权事业。5、集体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中国最重要的人权。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1、享有权利的主体广泛。2、保障的权利与自由的范围广泛。(二)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1、实事求是,以社会发展实际水平为基础。非确认不可的写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长时间做不到的不予确认。2、规定法律和物质保障。(三)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1、公民在权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平等对待,平等服务。不允许法外特权。2、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地受到司法保护。(四)权利和义务

20、的一致性1、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履行义务。2、权利与义务相互结合。3、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4、权利享有上附有限制条件。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守法上的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2、司法上的平等。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保护;违法行为一律依法追究。3、反对特权。注意点:1、在立法上人民与敌人不能讲平等(54宪法与82宪法差别)。2、平等指以法律规定的同等对待,不是指权利和义务的对等。3、民族平等,男女平等是中国平等权重要内容。(二)言论自由的表现及界限言论自由的表现: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在政治中畅所欲言。2、在学术和艺术上实行“双百方针”

21、和“三不主义”。3、保护公民对国家机关的批评、申诉、控告、检举、建议的权利。4、人民在国家重大问题上有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的权利。言论自由的界限:1、不得煽动,反对国家。2、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3、不得败坏社会的善良风俗。4、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他人隐私。5、战争时不得有损国家战备。(三)宗教信自由的含义:1、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2、有信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种宗教的自由。3、有在同一宗教信仰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现在信的自由。5、有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四)公民的诉愿权1、批评权

22、。2、建议权。3、申诉权:对行政处罚不服。对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4、控告权:直接受到损害。为了个人利益。5、检举权。6、取得赔偿的权利。(五)公民的财产权合法的收入;1、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储蓄;房屋;其它合法财产:如生产资料。2、保护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六)特定主体的权利1、妇女的权利。2、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3、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第四章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一、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一)民主集中制原则1、在意志代表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人民的最高意志、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2、在权限划分方面:“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在中央与地方

23、权力关系方面:中央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不动性。4、在国家机关内部关系方面:实行集体领导制(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和首长个人负责制(国务院和中央军委)。5、在具体工作方面:具体决策过程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法治原则1、中央国家机关的设立和活动有法可依。2、中央国家机关作出的决定、命令、裁判等工作秩序必须合法。3、中央国家机关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三)责任制原则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责任制表现:1、全国人大向人民负责,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监督。2、最高国家行政、审判、检察、军事领导机关向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内部责任制表现:1、集体负责制:组成人员在决策问题上

24、权利平等,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集体承担责任。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最高院、最高检适用之。2、个人负责制:决策问题上由首长个人作出决定并承担责任。国务院及各部委、中央军委运用之。二、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一)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立法机关。(二)地位: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三)全国人大与中共的关系:1、人大决策的内容与方向必须符合党的政治要求。2、人大的组成人员应当来自于党的推荐。3、人大的立法活动必须自觉受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4、中共不能代替全国人大制定法律和向大众下命令。5、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中共必须遵守。(四)职权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

25、/5以上人大代表建议;全体代表的2/3以多数通过。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选举: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人选。罢免:大会主席团或3个代表团或1/10以上人大代表可提出罢免案。4、决定国家重大问题。审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预算、决算、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5、最高监督权。对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两高”、中央军委的监督。6、其他职权。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与职权(一)性质:全国人大的常设机

26、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履行经常性的立法权、监督权的机关。(二)地位:隶属于全国人大,服从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1、宣传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2、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3、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缔约、特赦、宣战、戒严。(三)职权 4、任免权: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审计长;“两高”副院长、副检察长、省级检察长。5、监督权:对法律监督权;对国家机关监督权。6、其他职权。四、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一)性质:是国家元首,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它是一个国家机关。(二)地位:没有个人决策权,其职权要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结合起来行使。行使职权

27、必须以全国人大或常委会的决定为依据。1、公布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三)职权: 2、任免权。3、外交权。4、荣典权。五、国务院的领导体制与总理负责制1、由总理提名组成国务院。2、由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3、由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和常务会议,总理有最后决定权并承担全部责任。4、由总理签署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六、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及责任1、审判全国性重大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2、直接提审认为各级法院有错误的、且已生效的判决(一)职权 和裁定。3、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案件。4、司法解释。(二)责任: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指法院的独立审判,不是法官个人的独立审判。1、司法

28、独立: 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不受社会团体(媒体)的干涉。不受个人干涉。2、向全国人大负责,相对独立。最高院要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报告工作,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法律解释并适用其解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可向最高院提出质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对其司法活动进行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其进行个案监督。七、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责任1、提出公诉权。2、侦查权(职务犯罪)。(一)职权: 3、审判监督权。4、监所监督权。5、领导权。全检察系统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独立。1、检察独立 不受行政机关干涉。不受社会团体干涉。不受个人干涉。2、向全国人大负责,相对独立(参见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宪

29、法名词解释01、宪法制度,它是宪法的制定、宣传、解释、补充、修改、监督、实施,以及违宪审查处理一系列规定和原则的总和。02、宪法的解释,对于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准确地诠释或说明。03、宪法修改,指国家的宪法在实施后,因为政治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自身条款的某种缺陷,致使继续执行遇到困难时,由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其内容与条款作出的书面变更和修正。04、君主制,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05、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06、议会制,即议

30、会共和制,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政府,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07、总统制,由选举产生的总统直接组织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产生它的人民或组织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0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这权力的基本政治制度。09、选举制度,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10、等额选举,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代表名额相等的选举。11、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我国从1979年选举法开始变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12、复合制,由两个以上国家组成国家联盟的国家形式。13、邦联,指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组成的国家联合。14、单一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形式。15、中央集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