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78.09KB ,
资源ID:118367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367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3 三顾茅庐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3 三顾茅庐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

1、23 三顾茅庐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23 三顾茅庐【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2.把握小说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课前预习】1.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情节有关的章节(第三十七回)。2.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241“字词清单”),对照注释和参考资料翻译文中“隆中对策”部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师:大江裹挟着浪花奔

2、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顾茅庐,就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一朵最美丽的浪花,让我们“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设计意图】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那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和大气磅礴的影像资料可振奋学生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二、资料链接,检查预习1.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2)三国演义简介。课件出示:三

3、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全书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3)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课件出示:刘备有心匡扶汉室,忙忙碌碌几十年,将不过关张赵云,文不过孙乾简雍,依附刘表栖身却总遭刘表身边人排挤。当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孙权在江东建立基业,而自己又被逼屯兵新野,无立锥之地,当时唯一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以母相威胁逼走,刘备急需一位大才来辅佐。刘备到襄阳访贤士司马徽时,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凤雏

4、,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又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徐庶离开时,也“回马荐诸葛”。这样,有雄心壮志的刘备就更加想得到这个人才,于是三顾茅庐。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设计意图】“三顾茅庐”“隆中对”在三国演义整个故事情节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刘备转变局势的一个轴点,也是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一个关键,所以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拜谒(y) 拱立(n) 半晌(shn) 纶巾(un) 鹤氅(chn)胄(zhu) 愧赧(nn) 谬举(mi) 存恤(x) 箪食

5、壶浆(dn)【设计意图】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学生有时难免产生惰性。这就需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3.疏通疑难语句(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疑难语句。(3)把经过组内讨论也不能解决的疑难语句提交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预设:玄德拱立阶下刘备恭敬地站在台阶下。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以前两次来拜见,没有见到你,已经写书信在这了,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男子汉

6、大丈夫,身具旷世之才,怎么可以碌碌无为老死在山野林泉之中呢?希望先生您能以天下百姓为己念,开导愚笨的我,教授我治国的道理。【设计意图】三国演义虽是古代白话小说,但是元明时期的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所以须疏通课文后才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同时,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读通顺文章,不理解的语句再在组内讨论,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三、自读课文,读懂情节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预设: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

7、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极力邀请诸葛亮出山。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设计意图】这个板块既是对疑难文句是否疏通的一个检测,也是对选文主要情节的一个梳理,为下面的细读做铺垫。四、细读片段,读出性格师:在见到诸葛亮之前,选文第1段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三兄弟的人物描写,很有意蕴,咱们有必要来品读分析。(1)在这一段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预设:课件出示: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

8、、张飞的性格特征。预设:课件出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做事有恒心。关羽委婉、稳重。张飞直爽、莽撞、义气。(3)分角色朗读第1段,要求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人朗读叙述部分,三人分别朗读关公、刘备和张飞的语言。读后,请其他同学评点。【设计意图】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人物描写方法运用的多样性,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第1段中的语言描写可以作为写作的示例范文,供学生研读借鉴。结束语: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

9、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思考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段,分析了刘、关、张这结义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诸葛亮真有此才吗?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凭什么能请诸葛亮出山呢?读过三顾茅庐后,你能不能各用两个字来评价刘备和诸葛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预设:课件出示:刘备诚、敬(用诚心

10、和敬意来打动诸葛亮)孔明智、淡(有超凡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思想)【设计意图】前一课时学生在疏通课文时就已经熟悉了文章内容,这样设计问题,既了解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又考验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这个问题在自读中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二、研读刘备,“诚”“敬”有加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刘备的诚心和敬意?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先在组内交流,小组取得共识后推举一名发言人,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求同存异,适当点拨。预设:课件出示:例句分析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

11、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离草庐半里之外竟下马步行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等待时间长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言语谦卑,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岁,刘备自称“愚夫”,却称孔明为“先生”,并称这次见面为“晋谒”师: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刘备这个人物形象。预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设计意图】着眼于课文标题,与

12、课文编者对话,刘备显然是这篇节选的主要人物,理解刘备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不无裨益。三、研读孔明,“智”“淡”兼备师: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文中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预设:第3段的“隆中对策”部分。1.诸葛亮的“智”师:请同学们齐读“隆中对策”部分。学生齐读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2)他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小组取得共识后推举一名发言人,再在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求同存异,适当点拨。预设:课件出示:分析天下形势: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

13、不可图也;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五论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提出战略方针: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师:同学们,关于孔明的智慧,文中有一句话评价得非常中肯,是哪一句?让我们大声齐读。生齐读: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2.诸葛亮的“淡”师:我们再来研读诸葛亮的“淡”。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学生发言交流,生生互动,教师点拨)预设:课件出示:举例分析自吟诗句:“大梦谁先觉

14、?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个大智大贤者的形象刘备邀请他出山,他婉言谢绝无意功名诸葛亮最后又答应了刘备,是因为刘备以“苍生”为请,以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愿效犬马之劳”虽淡泊名利,但更关心人民疾苦,忧念天下嘱咐诸葛均不要荒芜田地,“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淡泊名利3.总结诸葛亮的形象师: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预设:智慧卓绝、淡泊名利。【设计意图】“隆中对”这一段,军事、政治、外交无所不包,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给刘备制定战略方针和立国计划提供了参考。后来,三国形势的发展,证明了这种分析的正确性,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见。但

15、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同时又是孤高淡泊的。研读诸葛亮,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四、分析手法,提升素养师:同学们,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分析一下,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小组取得共识后推举一名发言人,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求同存异,适当点拨。预设:课件出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作用: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侧面描写:(1)张飞的粗率、

16、急躁(作用:反衬刘备的礼贤下士)(2)关羽、张飞的质疑(作用:烘托诸葛亮的才华横溢)(3)诸葛均的“飘然自去”(作用:正衬诸葛亮的淡泊无欲)教师小结: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烘托、衬托的手法,即烘云托月法。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将众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展现了出来,使得三国演义历经百世而弥芳。【设计意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在这篇文章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板块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突出的,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描写人物时运用这种写作技法。五、拓展延伸,激趣阅读1.发散思维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一

17、生,做了许多大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请列举出来。预设: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星坛借东风、巧布八阵图、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2.拓展阅读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回目(第四十、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九十、九十六、一百零三回等)。【设计意图】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章节很多,这样拓展,一是让已经读完三国演义的学生积极展示他的所读所知,二是有效激发还未读完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同学的阅读兴趣。结束语:虽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请同学们记住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尤其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18、得人才者得制高点,得人才者得持续发展,得人才者得最终胜利!【板书设计】三顾茅庐【我的设计亮点】安排课前预习,阅读与本文情节有关的章节(第三十七回),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激情。又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堂设计抓住两条线:一是紧扣选文的小说文体特征,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线,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人格;二是以赏析烘云托月的手法为辅线,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体现学以致用的自读目标。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 三顾茅庐课题三顾茅庐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

19、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中的生词。(重点)2.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难点)3.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

20、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写作背景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读准字音拜谒(y) 今番(fn) 叱(ch) 侥幸(jio) 岂可相强(qin) 犹然(yu) 纶巾(un) 鹤氅(chn) 汉室末胄(zhu) 愧赧(nn) 谬(mi) 倾颓(tu) 窃

21、命(qi) 沔水(min) 殆(di) 民殷(yn) 存恤(x)箪食壶浆(dn) 鄙贱(b)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叱:大声呵斥。 拜谒:拜访谒见。 犹然:仍然。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倾颓:衰败。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暗弱:昏庸懦弱。 存恤:爱惜,体恤。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

22、离席,表示敬意。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新课导入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一探究竟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23、,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2.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 鲁莽、直爽。【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1):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第二部分(2、3):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4):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品味亮点词语】1.“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

24、阶下。”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拱立阶下”,刘备谦恭、求贤之状凸显。2.玄德下拜曰:“汉室末冑、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上句中刘玄德的动作和语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刘备的“下拜”,自称“末冑”“ 愚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谦卑、求贤若渴的刘皇叔。3.“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备安忍夺之”可见刘备弘毅宽厚的一面。【感悟精彩句子】 1.第三段中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

25、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2.“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诗与文中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欲归隐,却“星落秋风五丈原”。为下文埋下伏笔,诸葛亮最后病逝于五丈原。3.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张飞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诸葛亮的

26、确是一位有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人物形象鲜明。节选部分着重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神态(恭恭敬敬)等方面刻画了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和他的弘毅宽厚。而对张飞的刻画则是通过三次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粗暴和急躁的性格特点。2.故事情节曲折。节选部分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家里,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等,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又侧身睡着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一个时辰。这样千呼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3.对比效果显著。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

27、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仿写文中刻画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个性。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教读这篇小说节选,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三国演义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起,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二是从人物赏析的角度进行。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细节刻画等,让学生认知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的魅力。课堂的两个亮点是吸引学生兴趣之处:让学生自演人物和观看三国演义电视视频片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