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08.92KB ,
资源ID:118363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363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界定与划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界定与划分.docx

1、信息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界定与划分“信息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界定与划分刘合翔2012-9-28 9:26:17来源:图书情报工作(京)2010年22期【英文标题】Definition and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Space Theory【作者简介】刘合翔,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0余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内容提要】借助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对信息服务及信息服务业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与界定。通过一个三维度的信息框架

2、模型和知识的社会动力学分析,依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对其中属于信息服务业的子行业进行抽选与分类,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划分信息服务业并明确其社会效用。The paper gives a simple explanation and definition abou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Max H.Boisots information-space theory. Though a 3-D framework model about information and a social

3、 dynamics analysis of knowledge, the paper selects and classifies sub-industrie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according to National Economic Industry Catalog of China to form a demarcation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its industrial utility to society.【关 键 词】信息空间理论/信息服务业/界定/划分/信息流Information-

4、space theory/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Defining/Classifying/Information flow1、引言信息服务业一直以来是一个相对抽象和模糊的概念性产业,对于其行业界定和子行业划分也一直未能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学界和业界虽都尝试性地给出过定义与划分,但大多参仿其他领域的定义与划分,且缺少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故而大都不能很好地实现概念上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本文基于此,援引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以一种针对信息本身的完整理论视角,尝试对信息服务业做一个更简明的界定和划分。信息空间理论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布瓦索所

5、提出的一个用于考察社会系统内知识和信息生产与交换的概念性工具。这一理论工具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社会系统中的各种信息现象至今都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它仅仅从信息的3个维度出发:编码、抽象和扩散,构建了由编码、抽象维度构成的E(Epistemology)空间,由编码、扩散维度构建的C(Culture)空间,由抽象、扩散维度构成的U(Utility)空间以及由E、C、U空间统一构成的I(Information)空间,并通过这样一个三维度的框架模型来分析解释信息的生产、交换等社会经济活动。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为信息的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范式。2、文献回顾本文并不就“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定义做遍历

6、性的比较分析,而是通过摘取部分笔者认为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与本文将要给出的定义相比较,以反映本文对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定义和界定的特殊角度和策略,而非做出具体评判。另外,对已有的各种国内外相关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划分方案,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列其出处,读者可自行查阅比较。在“信息服务”概念定义方面,Tague-Sutcliffe(1997)从资源提供的角度提出“信息服务是以独立的机构或机构的某一规定功能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资源,它的目的是为用户群提供信息”1。国内学者中,岳剑波(1999)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信息服务给出了定义:“广义的信息服务概念泛指以产品或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

7、动狭义的信息服务概念是指专职信息服务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及时地将开发加工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亦称信息提供服务”2;胡昌平、乔欢(2001)从信息服务的属性着眼,认为“信息服务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其服务对象是对服务具有客观需求的社会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3;陈建龙(2002)的定义“信息服务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行为”4中所述及信息服务的属性则相对更全面。在对“信息服务业”的定义上,匡佩远(2009)认为“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的行业”5;李南南和孙秋

8、碧认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集群的一个子集,它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手工服务方式,为信息用户进行生产、消费、流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产品或劳务的各种活动的总和”6;孙大岩(2006)从产业链的角度将信息服务业视为两大环节:“专门提供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技术的产业环节;基于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技术,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产业集合”7。在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划分上,可参照的分类标准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SI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信息与通讯技术(ICT)产业的定义和分类;联合国对信息通信业的分类;原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

9、我国信息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的划分;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对信息服务业的划分;国内如匡佩远8、邬华明与熊俊顺9等人关于信息服务业划分的观点。3、研究方法本文借助马克斯布瓦索在其著作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中创建并运用的信息空间理论,从信息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考察信息服务的本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服务业作出一个简单界定。通过该信息空间理论构建的三维度框架分析模型,本文从社会动力学的角度考察社会信息在这三个维度上所有可能发生的由产业化推动的信息流动,根据实际的国民经济行业情况,抽选出涉及这些信息流动的行业,并将具体的行业与其相应推动的信息流相关联

10、,剔除涉及其中的传统非产业化领域(如政府、教育、科研等),然后根据行业对应信息流的相似性来对行业进行尝试性归类,由此得到一个包含具体子行业及一个行业分类的信息服务业领域框架。本文通过对分类后的信息服务业子行业简略的VIP(Value & Info-flows & Products/services)分析,结合信息空间理论三维度模型图例中的信息流(有别于VIP模型中的传统的信息流)标示,以期给出一个信息服务业各行业宏观社会效用的简要图谱。4、信息空间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服务及信息服务业定义依据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所有的信息活动都不超出“编码”、“抽象”和“扩散”的范畴。信息服务活动也必然在此

11、范围之内,因此本文给出的“信息服务”的定义为:信息服务是所有在信息的编码、抽象或扩散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的服务活动的总称。相应的,本文对“信息服务业”的定义是: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的编码、抽象和扩散等方面产业服务性活动机构的总和。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本文认为信息服务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知识)的有效扩散,通过信息(知识)的扩散形成其社会价值社会效能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扩散,信息扩散之前需进行一定的编码和抽象(不编码信息只能借助能量低效扩散,不抽象则扩散将会受阻于过于纷繁芜杂的世相)。只有使信息扩散,信息服务业才能从中获取收益,整个信息服务业就是以信息扩散中获取的收益补偿其编码和抽象的投入的。信息

12、服务业在通过信息“生产”与“出售”而带来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来截取收益,再分别分配到参与整个服务链的编码、抽象和扩散分工单元。5、基于信息空间理论模型的信息流分析本文所引用的信息空间理论中的“编码抽象扩散框架模型”与原模型有一定区别:本文中所构建的“扩散”维度是“扩散度”的表征,而非原模型中的“扩散能力”。原模型“扩散能力”认为编码和抽象程度越高,信息的扩散能力越强。然而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结论。实际的扩散效果除了与信息的编码抽象程度有关(而且在一定区间内是负相关),还与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对信息可信度的评判)有关。因此采用标度实际扩散效果的“扩散度”在这里的解释力会更好。对影响扩散度的“信息

13、接收者理解力”和“信息信度”两个变量的考量将不在本文中述及,因其只是对信息服务的效度有影响,而对本模型所要作的信息服务的领域分析不会造成重要影响。与原模型中3个子空间E、C、U所划分的知识类别称谓不同,本文所建立的C空间中将知识一词全部换成数据(因在这一平面上不涉及抽象,但本文并非对数据、信息和知识做明确区分,只是根据编码及抽象程度不同略作术语上的选择),E空间更是采用了完全自拟的划分,与原模型中E空间的划定差异很大,这也是出于本文分析的需要。再者,原模型中均匀四分的四个领域在本文中并非均匀划分,而是根据实际对应的情况作出的划分。改进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E空间、C空间、U空间的信息类型分

14、布与社会性信息流动这一模型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明确信息空间中各类信息的分布,并从知识的社会动力学角度分析信息空间中所有可能的信息流动(信息在编码、抽象、扩散三相维度中的变化)。这一分析既可揭示有关信息现象的社会内在动力机制,同时也为本文对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划分提供了绝好的观察角度:寻找信息空间中由产业化力量所推动的信息流(信息服务业的各子行业具体的服务正是为了促进信息空间中某向或多向的信息流),并将这些信息流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中的具体行业相联系,然后根据共同推动的信息流来为各相关行业提供分类依据,从而构建一个包含具体子行业及一个行业分类、具有完整理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领域框架。将图1中三个子空间

15、进行整合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I空间。该图中略去了信息流动的社会动力描述和与非产业化力量推动的信息流(详见下述说明)。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更清晰简明的信息服务业宏观社会效用框架。图2 I空间中的信息类型分布与产业化的社会信息流动针对以上构建的基本模型,有以下几点说明:现实中并没有C空间和U空间所展示的纯粹的编码和纯粹的抽象。信息总是基于一定的编码和一定的抽象,因此本文模型所绘的信息流实际上应是在编码抽象扩散三维度空间中流动,而非只是在面上流动。本文中模型基于各平面上单独的分析只是为了分析之便。从模型图来看,之所以信息流大都表现为不与三条主轴平行或垂直,是因为信息在其中流动的过程中通常都伴有至少两个维

16、度上的同时变化,因而是双相、甚至是三相作用下的流向。回归象限原点方向的信息流(有超过两个维度同时向低处流动或一个维度不变、一个维度降低的情况)本文未作考虑(图中也未作标注),因为这样的信息流属于人的学习内化过程(例如,对社会知识的吸收),而非社会化过程,因而不属于信息服务业的范畴。U空间中“局部知识”到“秘密知识”,E空间中“感知”到“知识”、“感知”到“信息”可以认为是个人的体悟升华过程,因而这几条信息流也不纳入到信息服务业的范畴。E空间的“信息”到“数据”、“信息”到“知识”,“数据”到“知识”用点线连接的信息流可认为主要是科研范畴的工作(目的主要是向高阶编码和高阶抽象移动),因而也不纳入

17、到信息服务业的范畴。最后,本文再对图2进行简化,只保留信息流在其各面上的表征,并对其进行编号,最终得到只反映各类产业化的社会信息流动的图3。图3 I空间中的产业化的社会信息流动6、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信息服务业界定与划分本文认为信息服务业应是包含所有参与上述产业化社会信息流动的行业与机构,结合图3中所描述的各信息流,本文出以下七大类别的信息服务业划分框架:信息处理业G612 数据处理G62 软件业信息传输服务业,G601 电信G604 卫星传输服务信息提供业,H638 贸易经纪与代理J692 证券经纪与代理K723 房地产中介服务L7432 市场调查业L746 职业中介服务咨询与专业服务业,J6

18、94 证券分析与咨询L742 法律服务L7431 会计、审计和税务服务L7433 社会经济咨询L7439 其他专业咨询L745 知识产权服务M761 气象服务M762 地震服务M763 海洋服务M77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大众传播业,G603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R88 新闻出版业R89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L744广告业公共信息服务业,R903图书馆与档案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G602 互联网信息服务本文的分类框架方案以国家统计局依据2002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所作的信息服务业划分框架4为基础,通过行业在不同产业化社会信息流推动上的相似性对各相关行业进行重新归类。相对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服务为划

19、分方案,本文认为可将“大众传播业”作为一个信息服务业子类纳入进来,因为这一行业恰恰在社会知识的扩散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国民经济分类行业中的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分类下的部分行业由于其性质主要是对数据和知识的应用以及信息的出让、发布,因而本文也将这部分行业划归了进来,与原咨询业类目合并为“咨询与专业服务业”类。另外做出的调整还有:广告业和出版业由信息提供业转移到大众传播业类目下;电信业与增加的卫星通信服务业归入新设的“信息传输服务业”;经纪业(其本质是收集并提供信息)被转移到信息提供业类目下,去除了原归类中的“会议与展览服务”及“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本文认为其“信息”服务性较弱);类似地,原

20、框架中的“社会团体”也在本框架中被去除;与原国家统计局方案相似,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科学研究虽然也参与上述有关信息流,但由于其服务性或产业性较弱,因而也未纳入到本方案中来。7、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信息服务业VIP分析本文最后根据VIP产业分析模型对信息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分类进行基于宏观社会效用的简略分析,这里的V和P未作深入地划分与描述。如表1所示。由表1及前述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服务业已涉及所有有关信息的产业服务化活动(参与图中所有列举的知识的社会流动),正在融合信息服务业的各大分支,并从信息服务业的一个分支成长为最具有代表性和代表未来方向的信息服务产业方式。图3中信息流也是互联网服务业发展起来

21、之后才得以广泛实现的信息流动模式。8、结语本文借助马克斯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对信息服务及信息服务业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与界定;通过一个三维度的信息框架模型和知识的社会动力学(信息流)分析,并依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对在此界定下的信息服务业子行业进行抽选与分类,从而得到一个具有较好独特性与完整性的界定与划分依据的信息服务业概念框架,并对信息服务业的宏观社会效用作出了清晰扼要的图像化表述。【参考文献】1Tague-Sutcliffe J. Measuring information: An information services perspective.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5.2岳剑波.信息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1.3胡昌平,乔欢.信息服务与用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5.4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信息界,2003(13):3-5.5匡佩远,信息服务业:定义和统计框架.统计教育,2009(5):20-26.6李南南,孙秋碧.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初探.现代情报,2007(12):69-70.7孙大岩.信息服务业概念界定.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22-23.8邬华明,熊俊顺.信息服务业及其指标体系研究.统计观察,2006(10):13-2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