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新2020年按照最新考点整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完整版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考点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道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3.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4. 教育功能分类方式分类结果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作用方向
2、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形功能5. 教育起源与发展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人要顺从天意。全部宗教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和沛西能心里起源说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梦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米丁斯基和凯罗夫5.1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教育呈现无阶级性、公平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结合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5.1古代社会教育特点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内容相对丰富,但内容刻板,形式为个别教学;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明显的道统性古代
3、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职业教育5.3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学校崛起教育的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4现代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考点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萌芽-学记经典思想“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教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相结合2. 教育学的萌芽-西方代表人物观点苏格拉底雄辨论产婆术(
4、不断提出疑问,得出启发)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培养未来的统治者,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出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最高的目的,最求美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教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3. 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学科建立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教育观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论班级授课教育原则课程内容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儿童教育4. 教育学的创立-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教育观点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按照自然法则和谐发展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洛克教育漫
5、画白板说 绅士教育5. 教育学的创立-规范教育学建立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教育观点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培养好的社会公民教师:权威作用,中心地位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开始五步探究法教育无目的6. 教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阐述教育学教育史的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加里
6、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7.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布鲁纳提出”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方法教育过程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与发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皮亚杰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考点3 小学教育的发展1. 小学教育概括地位基础作用启蒙特点全民、义务、基础、全面任务学习、观察、兴趣、认知2.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古代小学教育蒙学、官学、私学近代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伦创办上海正蒙书院,揭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序幕,189
7、6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次年设立示范院,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师范学院,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现当代小学教育“新学制”“六三三学制”规定的小学教育国民政府小学教育一沿袭新学制”新中国的小学教育考点4 小学的组织及其运行1. 学校组织特征:垄断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2. 学校管理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教务行政和总务工作结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和矩阵型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行政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学术管理方法3. 校长负责制的内容接受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制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加强党支部的保障监督功能4.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要求正
8、确处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正确处理校长与职工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制约机制不断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5.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推进政教分开、管办分离,依法落实学校自主办学权;完善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建立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扩大民主参与完善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规范校长权利运行完善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和办法推进专业评价,强化外部监督教育与社会发展考点1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科学知
9、识再生产的最有效手段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考点2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影响部分教育内容的取舍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通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政治社会化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考点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文化影响教育内容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文化影响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传统2.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继承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教
10、育具有融合文化的作用考点4 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1.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2.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1 人的身心发展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规律内涵教育要求顺序性由低到高,由量到质的连续不断过程,具有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施教成熟
11、先后不同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互补性生理和生理;生理和心理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差异性不同人的同一方面不同人的不同方面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群体间差异因材施教教育目的考点1 教育目的的概述1.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培养人才层次,毕业就业问题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3.历史上主要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个人本位论法国 卢梭德国 康德瑞士 裴斯泰洛奇美国 马斯洛法国
12、 萨特中国 孟子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满足视为教育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德国 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 孔德涂尔干中国 荀子主张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本身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教育制度考点1 影响学制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制度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考点2 我国学制的形成和发展年代学制意义
13、特点1902年王寅学制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1903年癸卯学制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点1 课程的类型1.课程类型学科课程:各种不同学科必修课程:必须修习的课程活动课程: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选修课程: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显性课程:实际形态方式出现隐形课程: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综合课程: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分科课程:不同的教学科目A.国家课程(全国范围内同意设置)B.地方课程(突出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C.校本课程(根据学校设置)考点3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因素知识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考点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
14、标的分类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考点5 课程开发1.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关注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资源,注重社区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最新科技动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2. 目标评价模式“教育评价之父”一泰勒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个目标加以定义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确定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考点6 建国后我国历次课程改革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
15、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师生关系考点1 师生关系1. 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2. 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促进者角色3. 教师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 师生关系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
16、学生的多种需要。5.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考点2 教师职业角色的发展1. 教师的职业发展概况第一阶段.非职业化阶段第二阶段.教师职业化阶段第三阶段.专化阶段第四阶段专业化阶段2.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拓展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知识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素养构建专业人格,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专业自我,形成专业素养3. 福勒的生涯关注理论学前关注的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4.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通过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专
17、业发展的途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1 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划分依据名称举例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一次文献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作者本人实践为依据创作的原始文献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三次文献动态综述性文献、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及转题研究报告等考点2 按照文献的功能划分依据名称举例按文献的功能(1)事实性文献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时事资料,如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工具性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按文献的功能(2)理论性文献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政策性文献规章制
18、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经验性文献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学生指导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 1 认知过程1. 感觉感觉的含义感觉的分类感觉的特性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体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机体感觉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感觉的补偿联觉2. 差别感受阈值: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3. 差别感受性:引起最小差别量的新感觉4. 感受性:感受能力5. 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刺激量6. 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7. 绝对感受性:
19、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强弱是用绝对感觉阈限值来衡量)2. 知觉知觉的含义知觉的分类知觉的特性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属性反映物体知觉:空间、时间、运动选择性 整体性理解性 恒常性社会知觉:刻板、晕轮、首因、近因、投射3. 注意注意的含义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集中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无意注意(随时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有意后注意(提前有预防注意,不需要意志力的注意)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的广度的因素: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能够注意对象的数量(驾驶员)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个人的主观态度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同时进行的活动
20、必须是熟练的,且外部活动必须要有内部联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活动注意程度、对象的吸引力、信号提示、个体自控能力 4. 记忆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分类记忆的过程遗忘的原因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按照记忆内容分记识消退说按照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保持干扰说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回忆压抑说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提取失败说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学习程度。当达到150%的过度学习时,记忆效果表现最优5. 思维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种类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A.根据发
21、展水平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B.根据思维逻辑性(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D.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E.根据思维的过程(经验性思维和理论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流畅性:人在面对问题时,规定的时间内有不同的想法变通性:灵活性,变通性高独创性:自己的新奇想法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问题的表征方式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初始为一种状态,等待命令号召,即可下一种运动)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的强度6. 想象想象的含义想象的分类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
22、的)再造想象(依据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过程)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的新形象)考点 2 情绪情感过程1. 情绪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情绪的种类:心境:一种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和冲动性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2. 情感概念: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3. 意志概念: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意志过程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
23、(进退两难)趋避冲突(想做某事,又怕)多重趋避冲突(某事有吸引力,却害怕失败)考点 3 个性心里发展1. 人格的含义: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 人格的特征:独特、稳定、综合功能。3.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检和自我控制构成。4.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个人主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5. 性格态度:诚实、虚伪、谦逊、骄傲意志:勇敢、胆小、果断、犹豫情绪:热情、冷漠、开朗、抑郁理智:思维敏捷与迟钝、逻辑强或弱6.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场独立型:在
24、信息加工时依照内在参照场依存型:在信息加工时依照外部参照冲动型:反应快,错误多沉思型:深思熟虑,错误少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心里考点 1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1.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至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
25、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12至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考点 2 小学生学习心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依据学习目标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2. 依据学习方式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
26、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3.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5.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刺激增加奖励刺激减少厌恶刺激不施与呈现厌恶刺激目的增加反应概率增加反应概率减少反应概率减少反应概率应用塑造良好行为塑造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消除不良行为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替代强化:指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5.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转
27、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6. 奥苏贝儿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意义的同化先行组织者策略7. 加涅结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加工过程学习存在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分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8.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跟进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9.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发挥课堂主渠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