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三下语文蜜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蜜蜂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通读课文,自主识字。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采取联系上下文、说话练习等方式学习“大概”“几乎”等词语,采用“奇妙拼图”游戏辨析“密”“蜜”“锋”“蜂”“峰”,用“迷宫闯关”辨析“辨”“辩”“辫”“瓣”。(二)默读课文,厘清顺序,利用示意图抓住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并借助示意图说清实验过程。(三)创设情境,学习第二自然段,对实验中的行为进行质疑探究,通过比较句子的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体会法布尔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了解作者1.谈话
2、导入。说说动物世界的奥秘。2.读句子,质疑。(课件出示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1)读一读,说说这句话是否可信,有怀疑的话说说理由。(2)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存在怀疑?(贴词卡:听说)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这句话也产生了怀疑,决定做一个实验。3.阅读课后“资料袋”,简单了解法布尔和昆虫记。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一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法布尔会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今天我们和法布尔一起来研究学习蜜蜂。4.(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蜜蜂”。“奇妙拼图”游戏辨析“密”“蜜”“锋”“蜂”“峰”。齐读
3、课题。(二)初读课文,厘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课文。2.正音。(随机贴出词卡“阻力”“准确无误”“逆风而飞”)3.厘清顺序。默读课文,你知道法布尔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实验的吗?(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三)完成示意图,概括实验过程1.出示课后第一题,填写示意图的“实验结论”部分。(填一填,交流)2.讨论实验过程:法布尔实验时,分几步完成?(分句读课文)3.完成示意图。把表示实验过程的关键词圈出来,写在示意图的“实验过程”方框中。(捉蜜蜂,放纸袋,叫女儿等,走了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小组交流,互相补充。4.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试着把实验过程简要地说一说,要把话说
4、得有条理。(学生自己练习,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5.小结: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从句子中获取信息,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本领。(四)质疑过程,感受科学精神过渡:我们已经能把实验过程简要地说完整,但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弄明白实验中每一步骤的目的是什么。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法布尔的做法提出疑问。整理问题:(1)法布尔为什么要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蜜蜂?为什么要捉二十只左右?(2)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3)为什么法布尔要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自己走四公里路放飞?(4)为什么法布尔要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合作要求)(1)选择一两个问题,自己思
5、考;(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3)组长综合大家的想法,形成答案记录下来。3.交流。预设:(1)捉自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2)给蜜蜂做记号是为了和其他蜜蜂区别开来;(3)带着蜜蜂到四公里外放飞,距离远,更能说明问题;(4)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4.小结。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实验的真实性,难怪法布尔会说:“科学实验让我们认清了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依据的,绝非偶然现象。”可见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待科学认真、严谨、求实)(五)比较语言,学习语言严谨1.实验离不开推测,下面这句话中法布尔是怎样推测的?(出示文字)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
6、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2.讨论交流。(1)比较句子,体会语言表达的严谨。(出示语句)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蜜蜂飞得很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2)(板贴词卡:几乎、大概)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像这样的词这一段还有吗?请圈出来,并细细体会其作用。(1)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2)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体会“左右”“好像”在表达上的作用。4.这些词的运用
7、体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品质?(科学、严谨的态度)难怪法国著名的剧作家罗斯丹这样形容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六)总结推荐,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辨”。(1)比较“辨”“辩”“辫”。像法布尔一样仔细观察三个字的中间部分,想想意思上有什么不同。(2)“迷宫闯关”字理识字,帮助辨析。(3)认真书写,写好偏旁。(4)互相评价。2.利用板书结课,推荐阅读。今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法布尔的那句话:“在对某一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读其言,如见其人。想更深入地去了解法布尔吗
8、?就请大家去阅读昆虫记。附板书:守株待兔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宋”“耕”“释”“冀”4个生字,正确读写“守”“株”“待”“耕”“触”“颈”“释”7个生字。(二)通过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寓意。(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准备课件,句子卡片。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由单元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守株待兔,同时指导书写“守”“株”“待”,学生书空)2.指名说说守株待兔的大致内容。3.出示课文内容。这是一篇文言文,全文仅39个字,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9、(二)正确朗读,感受文言文节奏1.自由读课文。提示: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正音。预设:而身为宋国笑。为(wi)做;当,作;成,变成;是;被。为(wi)替,给;表示目的;表示原因。根据意思给句中的“为”选择合适的读音,整句读一读。3.教师范读课文。联系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知道读文言文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4.学生根据教师范读,在停顿处画上斜线。(多种形式练读:自己读、同桌互读、推荐读、集体有节奏地朗读)(三)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默读课文,借助注释
10、和插图来理解句意,想象情景。1.理解“耕者”。思考:故事里的宋人是干什么的,从哪里看出来?(耕者)课文注释里没有“耕者”一词的相关解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推断:文言文往往单字成词,看到“耕”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哪些词呢?(耕地、耕田、耕种)“者”在这里表示“的人”,所以耕者就是耕田的人。在课文插图中,找一找“耕者”。2.看图质疑:耕者怎么不在田间劳作呢,他在干什么?(守株待兔)3.根据问题,查找故事起因。耕者的这种行为因何而起?(板书:起因)(1)学生交流。(板贴句子: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事情的起因。(3)学习古今异义字“走”。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拓展
11、两个熟悉的例子:“龟兔竞走”“儿童急走追黄蝶”。(4)想象对比,体会耕者的心情。能想象一下捡到兔子之前耕者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吗?(烈日炎炎,汗流泱背,腰酸背痛)干活多累啊!现在耕者没有费一丁点儿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兔子,你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吗?(高兴)是啊,干农活实在是太辛苦了!所以,当有一天毫不费劲地白捡了兔子后,他会想些什么?(指名说)(5)小结:要是天天有兔子可以捡,那该多好啊!4.教师引读,感受故事经过。引读:(1)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他才(将句子卡片贴在黑板上)(2)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耕者还是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依然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2、。(板书:经过)5.读想结合,知道故事结果。(1)猜测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耕者等到兔子了吗?结果怎样了呢?(板书:结果)(2)读句子知结果:一个月过去了,兔子有没有再次出现?出示:而耕者仍傻傻地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的出现。(边指课题边说)(3)想象画面:后来耕者的田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庄稼枯萎,杂草丛生)(4)说说体会:这真是一个笑话啊。出示:(四)带着理解朗读,体会文言文韵味1.带着理解读文言文。注意停顿自然,读出韵味。(自由读、集体读)2.去掉标点符号读。3.出示:从右往左竖着排版的文本指导读。4.补白读。5.个别展示背诵,部分展示背诵,集体背诵。(五)书写指导1.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耕”“触”“颈”“释”,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笔画,要穿插避让。2.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练习。附板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