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61.31KB ,
资源ID:11764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6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docx

1、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教学重点: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教学难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玻璃瓶、 橡胶塞、 漏斗、 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乓球、 去底的矿泉水 瓶、水等课时安排 :1 或 2 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让学生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

2、, 继续倒水, 水位高度会怎样变化?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化?(水占了杯子下部分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 教师出示一块石头, 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 就是“空间”。石头要进入,水如果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是

3、不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 ( 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5、小结: 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 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活动 1:灌水入瓶1、任务驱动: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学生演示,发现问题:操作的结果是水停留在漏斗里, 根本下不去,或者只滴落了几滴水,引发学生思维冲突)2、做出假设:为什么水倒不进去?(可能是瓶

4、中的空气也像水和石块那样占据了瓶中的空间。) 那怎样才能让水进去呢?如果是因为空气占据了里面的空间,是不是只要想办法让空气跑出来,腾出空间就行啦。3、验证猜想:同桌合作交流设计方法。操作验证猜想。(材料中提供了吸管,吸管可以提供空气跑出来的通道,还不破坏装置。孩子们也可尝试其他办法。)4、整理并分析:最初水不能入瓶, 说明了什么? 教师实时板书。 然后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现象是什么? 又说明了什么?我们从问题到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空气要占据空间”。三、生活中的运用:1、人们发现漏斗如果跟瓶口严合,空气跑不出,液体就难以漏下,所以生活中的漏斗边沿设计制作了一些凸起槽,这样留

5、有缝隙,方便空气流出。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证据。( 如充气的轮胎、 篮球难以压瘪)或用下图装置用实验证明 ( 倒扣在水中的杯子,放在杯底的纸团不会湿)。四、拓展活动:听话的乒乓球1、让学生预测并分析如果用去底的瓶子罩住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垂直扣入水槽底部, 乒乓球会在哪儿?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想?2、 如果要控制乒乓球的停留位置,怎么实现?3、展开实际操作。按步骤进行活动, 垂直压入后乒乓球所在的位置与自己预测是否一致,怎样让乒乓球 “听话” 地停留在指定位置?4、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让乒乓球再回到水底吗? 怎么做? 为什么能实现?2、空气有质量吗一、教学目标(一)

6、科学知识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二)科学探究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三)科学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验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三、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四、教学准备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托盘天平、简易天平、电子秤、苹果、牛奶、小皮球、打气筒等。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认识并学会使用天平

7、一、教学导入1. 掂一掂:准备固体类物品(苹果)和液体类物品(牛奶,)也可以是学生自带的一些小物件。将物件分别放到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2. 称一称:接着再提供称量质量的电子秤,秤测一下,并要求学生带单位读出是多少克。二、了解质量1. 引人质量概念,教师可以录制一个简单的微课或直接对质量和重量进行简单的解说:“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地面上的物品,质量大,重量也会大。质量与重量的单位不同(列举)。”2. 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其他物品,上面标注的质量是多少。3. 最后介绍在生活中常用电子秤称量物品的质量,在实验室还可以借助常用的天平去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三、活动 1 1 认识并学会使用

8、天平1. 认识天平:首先组织学生对照说明书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然后再学习天平的使用操作方法。教师可能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有:砖码和游码用慑子夹取、移动;左盘放待称量物体,右盘放置砖码。组织学生在认真阅读、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自行学习操作; 对于操作中的易错点、难点,教师进行必要提示。2. 教师示范天平的使用:教师也可以边讲解边示范操作;为了保证可见度,也可以借助观看专题“托盘天平的使用” 这样的微课来进行教学。3. 学生练习天平的使用:提示学生操作时需要细致、耐心,读数要准确。第二课时 称量空气是否有质量一、 教学导入1.提问:苹果、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吗?(板书:空气有质量吗?)学生猜想:空

9、气有质量?空气没有质量?二、设计实验1. 用科技史提出问题:教师讲述 17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做了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玻璃球打足气,这时称它的质量,记下来。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其质量。他的实验结果如何呢?教师先暂时保密。2. 小组讨论:如果空气有质量,那么,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教学时学生可以模拟科学家的方法,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3. 交流设计方法:交流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必要时要追问学生若出现什么现象,则说明什么问题。三、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1. 小组进行实验2. 实验后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四、

10、知识拓展1. 一个容量为 1.2 升的汽水瓶盛满水,就相当于 1.205 千克,2. 出示一个一立方米的大纸盒,指出这个盒子里装的就是一立方米的空气,质量约为 1.205 千克(常温下)。让学生可以亲自感受一下这么多质量的感觉。3、空气怎样流动教学目的:(一)科学知识1、认识空气能够流动。2、知道热空气会上升。3、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二)科学探究1、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观察。(三)科学态度1、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2、学习用尝试的方法来探究热空气的流动,初步培养学生百折不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11、通过制作、体验、实验来研究空气流动,认识空气能够流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教学难点:制作纸风车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边长5 厘米的正方形、圆规、图钉、竹筷、剪刀、蜡烛、火柴、电风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玩过纸风车吗?这节课我们利用纸风车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教学新课(一)制作纸风车1、开书第 8 页看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2、老师教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3、分组制作。4、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二)旋转的纸风车1、根据你的经验使纸风车转起来。2、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鼓励用更多的方法。3、想一想,是什么推动纸风车旋转的?4、怎样使纸风车旋转得更快?(三)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讨论:将纸风车靠近

12、点燃的蜡烛,它会转动吗?2、有几个可以放的位置,猜想在各个位置时可能发生的现象。3、分组动手实验让纸风车转动。注意别将纸风车点燃。4、讨论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拓展介绍走马灯、孔明灯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 800多年前发明的。课堂小结.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设计1、昆虫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2. 科学探究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

13、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3. 科学态度价值观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难点: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教师准备材料:PPT1 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 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谈

14、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2. 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3.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新课学习1. 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1) 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 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3) 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4) 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5) 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6) 小

15、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 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2. 判断它们是不昆虫(1) 课件展示教材 P13 四副图。(2) 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3) 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 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4) 练习:活动手册P3,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三)整理,下课。2、鱼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