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KB ,
资源ID:117280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280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docx

1、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第一集:从台湾到北京 从北京到内蒙(出片花)从台湾到内蒙,他是学生,也是老师。从校园到草原,他是追梦人,也是造梦师。系列报道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片花止)(出车站广播)各位旅客,您在上下车时请注意站台边缘与车厢之间的空隙(渐弱)(压混)3月17日晚8:30。北京北站候车大厅。张立齐准时来到2559次列车的检票口前候车。候车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现在记者眼前的这位台湾学生朴实无华:鼻梁上一副厚厚的眼镜,身着黑色绒大衣、有些发白的米色休闲裤,只有一口道地的闽南口音还能找到些许台湾的痕迹。(出录音)张立齐:你

2、好,你好!我叫立齐。记者:你出生就在台中吗?张立齐:我在台中出生,应该说出生长大在台中,大学本科的时候在台南,待了四年,大学后还工作,后来我去金门读研究生(录音渐弱)(压混)作为北京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张立齐从2015年9月开始,在大板第四中学支教一年。大板四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也就是张立齐在历史课本中读过的“热河省巴林右翼旗”。那里距离北京580多公里,需要坐九个小时的火车和两个半小时的长途汽车。听起来辛苦的行程,张立齐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候车时,他意外遇到了一同在大板四中支教的师弟孙琪松。(出录音)记者:你也是在那边支教?孙琪松:对,我是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张立

3、齐:我们是一起去支教的,我本来以为说我们两个会坐不同的火车,结果居然是同一班火车。记者:一年吗?张立齐:对,一次都是一年。孙琪松:大学生西部计划,每年都在做。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开始就做,我们是第十七届。记者:那台湾学生多吗?孙琪松:不多。他是第一个,他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张立齐:这个是这样,从过去到现在,官方的支教项目的话,台湾人是不能参加的,我这个算是经过了很多个程序。因为我就特别想去,争取了快两年的时间。(录音止)从台湾到北京,即将30岁的张立齐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他大学时读的是工科,金融危机后所在的工厂不景气,他又到金门大学大陆研究所攻读硕士,导师是曾担任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的高

4、辉。(出录音)张立齐:他那时候是国民党的大陆事务部的主任,他非常支持的就是台湾跟大陆之间有很好的这种交往,当他的秘书这两年的时间,其实眼界是开阔很多。(录音止)2008年后两岸关系开始融冰,在协助导师处理两岸事务期间,张立齐亲身见证了两岸关系发生的新变化。他深刻感受到,台湾基层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要想认识真实的大陆,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身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于是,他萌生了到大陆求学深造的念头。(出录音)张立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台北,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种片面的东西,我自己做交流什么的,每次都是大城市,都是住饭店,或者说都是蜻蜓点水。其实,我想更好地了解大陆这边的变化。(录音止)对于很多

5、台湾年轻人而言,到大陆求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张立齐更多的是追求心中的理想与情感。2013年他如愿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选择了“民族与宗教”作为研究方向。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一入学就在寻找去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机会,不过,台湾身份意外成为了一个障碍。(出录音)张立齐:主要是因为台湾的身份不让去,很多台湾人有这个想法但没有渠道,或者是说试过一两个渠道被拒绝之后就心灰意冷。(录音止)随着两岸交流交往不断深入,台湾同胞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建设的意愿更加强烈,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张立齐申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早在2003年启动,之前并没有台生申请参加的先例,申报系统也没

6、有设置招募台生志愿者这一选项。张立齐2014年第一次申请就被拒绝,这让他有些着急,毕竟还有一年就要博士毕业了,如果申请再不成功,自己的“支教梦”真的就无法实现了。(出录音)张立齐:其实这种心态是很焦灼的,就是我想要做一些事情,为祖国奉献一点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有个身份障碍。(录音止)对于北京大学而言,张立齐的支教申请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如果批准张立齐的申请,就要减少一个大陆学生的名额,也就意味着要少培养一名学生干部。(出录音)张立齐:一开始这个项目我是排挤性的,我去了他们就会少培养一个人,少培养一个学生骨干,所以我是挤到别人的名额。在身份的问题上面,那我是台胞证,身份证我没有怎么办,用

7、什么方法解决?也是经过了反复地操作。我相信未来如果要扩大体验式的交流,这种繁琐的程序要慢慢地把它破除掉。(录音止)考虑到张立齐已经是第二次报名,相关部门研究会商后,最终决定批准张立齐的支教申请。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后,2015年9月,张立齐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支教生活。一边是北大的学业,一边是支教任务,他开始奔忙在北京到大板四中的旅途上。(出车站背景音)各位旅客,由北京北开往赤峰的2559次列车还有10分钟就要开车了(录音渐弱)(压混)检过票后,张立齐匆忙奔向自己的车厢。背后鼓鼓的行囊里装着他送给学生的书,还有一台刚刚买的咖啡机。大板四中是一所新成立的初级中学,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仍在完善,张

8、立齐每次回北京都像蚂蚁搬家一样,带回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九个小时后,张立齐将在赤峰火车站迎接新一天的黎明。随身携带的课程表上显示,明天他将有两节初二年级的历史课,内容是土地改革。(背景音扬起)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第二集:台湾老师的历史课(出片花)从台湾到内蒙,他是学生,也是老师。从校园到草原,他是追梦人,也是造梦师。系列报道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片花止)从赤峰市赶到大板四中已近上午十点,张立齐顾不上回宿舍休息,直接背着行囊来到办公室备课。(出录音)张立齐:其实我还没备课。今天下午主要讲土地改革这一块,重点会先讲一下反腐,这门课比较短。(录音止)张立齐的教学

9、量是全校最高的,负责教初一四个班的地理和初二两个班的历史,是全校唯一一个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老师。因为立场不同、政治视角不同,两岸对于一些历史史实的判断、定论也不同,这些认知差异直接体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比如下午要讲的“土地改革”在两岸就是完全不同的版本。(出录音)张立齐:台湾也讲土地改革,但不讲大陆的土地改革。蒋介石到台湾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土改。台湾老的老师他会告诉小朋友说,大陆也土改,就是斗地主,就是杀人放火。国民党就是为了跟他们对抗(才)到台湾来。(录音止)看到两岸历史教科书上的不同,张立齐常常会心一笑。不过,这些差异并没有给他的教学造成多少困扰,毕竟他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国近

10、代史,硕士论文更是以红军长征为主题,两岸的这些不同反而丰富了他的课堂教学。在与记者交流时,教导主任陈新军下课回到办公室,听到张立齐在谈课堂教学上的困难,忍不住插话。(出录音)陈新军:他的第一困难就是普通话不过关。属于闽南语,他们那地方。记者:他的口音学生应该是能听懂吧?陈新军:一开始不适应,慢慢地他也在努力地改变,把语速放慢了,学生也慢慢就适应了。(录音止)接近十一点,同办公室的老师告诉张立齐,“读书交流会”要开始了。张立齐放下教案,急匆匆赶到图书室。图书室的书并不多,学校一千六百多名学生,但书只有两千本,而且很多都是从书店买来的旧书和打折书,稍微新一些的都是北京大学捐赠的。在图书室书架上,张

11、立齐意外发现了自己当年捐赠的图书。(出录音)张立齐:我今天看那个柜子里面的书看得还蛮开心的,就是有好多我们那时候捐过来的,每一本都有我的手印。那时候我们还没来,我们在学校里面募了三天。(录音止)读书交流会结束时已近中午,张立齐匆匆赶到食堂吃了一口饭,顾不上休息又回到办公室准备教案。坐了一夜的火车,张立齐感到有些疲倦,便从背囊里取出咖啡机,煮上一杯咖啡提神。上午的读书交流会上,校长焦志远提出要在图书室配上咖啡机,这让张立齐感到有些意外。(出录音)张立齐:我就觉得今天蛮巧的。今天这个咖啡机我弄来,校长就说,来,我们以后要有咖啡机。我没有跟他有任何的那个(交流)。其实我们在城市里面的思路就已经比这边

12、快了,更何况(我)是从台湾过来的话,有很多思路是相对比较快的。天地广阔,所以我就放手去干。(录音止)(出上课铃声)(压混)下午五点,张立齐准时站在初二(12)班的讲台上。这已经是他今天的第二堂课。(出录音)张立齐:练习册你们回去做了吗?学生:做了。张立齐:好。我们今天讲土地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吧。马上就有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压混)课堂上的张立齐完全没有学生的稚气。短短四十分钟,他围绕土地改革从大陆讲到台湾,从历史讲到现实,从中国讲到全球,行走两岸的经历也融入他的教学中。而学生们眼前的这位台湾老师,一会儿是严厉的师长,一会儿又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兄长,对他的课则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他开放灵活

13、的教学形式,课件、动漫、小故事让课堂充满生趣;怕的是随时会被他抽到回答问题,上课时不能有一点走神。(出录音)张立齐:你们看了之后,回答一个问题,土改前和土改后,我们国家的农业有什么样的差别?有没有人想讲讲看?(示意学生韩天雪回答)你用萌萌的眼神看着我。韩天雪: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张立齐:你是照着课本念吗?能不能有点自己的想法呢?韩天雪:就是改革之后,农民咋着也能吃饱了。张立齐:吃饱就满足了吗?韩天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张立齐:来,坐吧坐吧。我们讲的就是一个心情的问题,你整天替别人干活,没有收入,不给你钱又骂你,你高兴吗?学生:不高兴。张立齐:当然不高兴,对不对?但是今天你做

14、什么事情,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收获,这个积极性就提高起来了。下一次上课,要讲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我希望就是你们作业写的比我讲的还前面。以后上课,我有机会找同学出来给大家讲一两段,就是让你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发言主导。有没有好刺激的感觉?很刺激,对吧。(压混)张立齐说,他理解的“教育”是“教”和“育”的结合,老师既要“教学”,更要“育人”。因而,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勇敢地展现自我。教导主任陈新军:(出录音)陈新军:他的这个教学风格就是把更多的他所知道的传授给大家,并不像这地方的老师对成绩看得很重,而他是把学生的做人做事放在第一位。(录音止)(出追梦赤子心片段)

15、课程尾声,张立齐准备了一个简短的动漫,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上一堂课“抗美援朝”的内容。片子播放大半,下课铃声响起,开饭时间到了,很多学生仍留在教室里,围在张立齐身边等待片子播放完毕。片尾曲追梦赤子心响起,张立齐看着屏幕上的歌词一句一句闪过,怔怔出神。还有十天,他将在这座草原小镇上迎来自己三十岁的生日。(乐扬起)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渐隐)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第三集:体验大陆 从心开始(出片花)从台湾到内蒙,他是学生,也是老师。从校园到草原,他是追梦人,也是造梦师。系列报道讲台上下台生张立齐内蒙支教的点滴记录。(

16、片花止)下午5:40,夜幕早早降临到大板镇,这座草原小镇北边的大板四中也进入了晚饭时间。正在节食减肥的张立齐站在餐厅门口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进去看看里面是否有可口的饭菜。(出录音)张立齐:食堂按照我们的总结,就是茄子、土豆、芹菜,就是这三个轮流炒,难得会有一天有鸡腿、鸡蛋、豆腐。只要有鸡腿跟鸡蛋、豆腐,我们就觉得很幸福。(录音止)与以往一样,食堂只有一个土豆茄子炖肉,并没有期待的鸡腿、鸡蛋或豆腐。看到张老师过来,好多孩子围过来打招呼。(出录音)张立齐:你们就这样吃饱了?记者:你们能吃饱吗?学生:能。张立齐:觉得好吃吗?说实话。学生:好吃。张立齐:好吃?学生:好吃!张立齐:多好吃?学生:特别好吃

17、!记者:只有一个菜?张立齐:对。他们每天一餐就是这样子。学校这个学生的饮食营养其实是不够的,跟城里的孩子比那差太多了。学校没钱。记者:那老师的呢?张立齐:老师的跟学生吃一样的。(录音止)与大城市的初中相比,大板四中的后勤经费有限,学生课余时间还要种菜弥补伙食经费的不足。支教生活的艰苦是张立齐在台湾时从未体验过的。这里没有台北的喧嚣,也没有北京的忙碌,张立齐放低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渐渐学会与艰苦做朋友。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到内蒙古支教,他会开玩笑地说,因为这里有好吃的羊肉啊。而实际上,几年前他就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出录音)张立齐:我有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我们是台湾人,可你跟大陆之间有什么关系

18、?像我这一年的时间,你对这个国家做了你该做的事情,尽了你一个公民的义务。(录音止)正准备打饭时,张立齐接到教导主任陈新军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学校旁边的小餐馆改善伙食。陈新军是北大支教团的学校联系人,经常带他们小聚,帮他们解决教学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北大支教同学原来叫他“陈主任”,后来就直接叫“陈哥”了。去小餐馆的路上,张立齐发现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没去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卡塞给了他。(出录音)张立齐:主要是我们有饭卡,但我们不一定会在学校吃。那个孩子也是跟我比较投缘的,上课也会比较认真,看他没去吃饭就知道又有什么事情这样子。(录音止)陈新军点了内蒙特色的手把肉、羊血肠、奶茶。支教以来,这些美食已成

19、了张立齐的最爱。看到餐桌上还有校长焦志远,张立齐的话匣子又打开了。(出录音)张立齐:我觉得食堂这一块特别不规范。焦志远:嗯。张立齐:所有的学生没有人管就不会自觉地排队。这点我觉得我非常痛心,我每次都得吼。我觉得这可能是要从上到下来配合食堂管理。焦志远:它这是一个综合的事情(压混)张立齐反映的问题让焦校长也很头痛:学校老师本来就少,加上食堂就餐面积小而就餐学生多,的确存在着管理漏洞。(出录音)焦志远:确实是存在这个问题。那么咱们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一方面是老师管,另一方面还要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自我管理,成立学生会,而且需要咱们的班主任,还要得需要家长配合,更需要学校制定的制度。(录

20、音止)从去年开始,焦校长心中的台湾不仅是距离2800多公里的海岛,也是“先进”的代名词。在张立齐支教前四个月,台湾生命教育专家王淑媛曾专程到大板四中开展培训,比如倡导老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等,来自台湾的教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很多新变化。(出录音)焦志远:咱们这儿离台湾远,上回王教授张立齐:王教授这也很特别焦志远:她主要搞生命教育。台湾最先比咱们搞生命教育要早一些。她到大陆主要是北京、上海、山东这些学校分别讲学。到咱们这专门对北方进行支援,边疆嘛。张立齐:他们本来就是写板书什么的,现在有一个新的转换。上学期王教授过来,校长就要推这个事情,就希望这边老师能够现代化一点,能够把

21、这个电子设备用得更好一点,这就起到影响了。(录音止)支教毕竟是短暂的,张立齐也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为学生打开一个新世界。曾读过工科的他经常教孩子们制作一些简易的科技用品,希望乡村里的孩子也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他还带着当地老师一起做PPT、做动画、做网页,希望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年,张立齐如海绵一样积蓄着能量,也在用心感知着真实的大陆。他看到了狼图腾里描述的漫天风雪,也喜欢上了在草原上放声高歌;他的简体字写得越来越流畅,普通话说得更加字正腔圆;他习惯了在北京与内蒙之间奔忙,也感受到了大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他学会了与孤独相处,也学会了独立与坚强。(出录音)记者:假如说支教的最后一

22、天了,你跟校长想说什么话?张立齐:我会再回来的。焦志远:欢迎欢迎!(笑声)张立齐:我比较喜欢融入这个地方。焦志远:大部分台湾人都是对这个北上广这些地方,但是你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张立齐:我自己有个感觉,就是说台湾人会觉得大陆很落后,是因为他们认为的大陆的边疆跟农村是他们想象的状态,他会觉得落后。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一旦人到了这些地方来之后,他会发现,其实跟他想象是不一样的。(录音止)三月的草原已经渐渐从寒冬中苏醒过来,夜色中的草原小镇轻风拂面,不远处的教学楼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夜深了,张立齐仍在和焦校长、陈主任热烈讨论着。三个月后,他将结束在内蒙古的支教,回到北京大学继续学业,重新出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