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1.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人性能善,所以,倡导()。2.A.法治B.无为而治C.德治D.法术势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1.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此同时,()2.A.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B.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C.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D.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二、多选题(共10.00分)1.儒家仁爱表现为()A.己
2、欲立而立人B.己欲达而达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C B A正确答案:A B C教师评语:-三、判断题(共50.00分)1.儒家仁爱主张平等地、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2.墨家兼爱主张爱有差等。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3.化性起伪的伪是指人为。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4.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有必要并有能力变恶为善
3、。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5.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也没有必要变恶为善,反而可以利用人性之恶来治理国家。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四、填空题(共20.00分)1.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正确答案: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教师评语:-2.道之以( ),齐之以(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齐之以( ),有耻且格。
4、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政第2空:刑第3空:德第4空:礼正确答案:第1空:政第2空:刑第3空:德第4空:礼教师评语:-一、单选题(共20.00分)1.法家通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失其所乘者也;尧为匹夫,不能使邻人;桀为天子,可以乱天下”的描述,说明如下观点:()不足羡,势位足可恃。A.权力B.德贤C.赏罚D.官职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2.礼是被( )所认可的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A.法律条文B.官吏C.风俗习惯D.政府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
5、语:-二、多选题(共10.00分)1.根据法家对于法的有关论述,胡适先生认为法的性质包括A.法是成文的B.法是有刑赏辅助实施的C.法是隐蔽的D.法是不一致的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 B正确答案:A B教师评语:-三、判断题(共70.00分)1.法家之术强调审合形(刑)名、循名责实。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精神。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6、,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的观点体现了法家思想。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4.“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上述观点是说,背法而治,其治往往只有偶然性,没有常治;抱法而治,其治才有一定的必然性,才有常治。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5.法家认为,君主的无为不需要以有法为前提。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6.儒家文化不仅是纸上经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7、。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7.人治判断是非对错是用物准(即客观标准),法治判断是非对错是用心准(即主观标准)。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8.75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8.儒家亲亲相隐的原则,只适应在举证层面,不适应在执法层面。A.正确B.错误满分:8.75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一、单选题(共20.00分)1.既很认真,又能看破,体现了( )的精神。A.阳儒阴法B.礼法互用C.儒道互济D.儒表法里满分:6.66 分得分:6.66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不以天
8、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体现了( )的精神。A.为我B.轻物重生C.儒家D.法家满分:6.67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3.“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这里,“化而使之为我”的“我”,可以理解为( )。A.自己B.统治者C.被统治者D.人民满分:6.67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D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二、判断题(共20.00分)1.问题可以理解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取消问题就是在现实中把二者的差距消灭掉,解决问题就是在心理上把二者的差距消灭掉。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
9、-2.儒家主张为守道而仕,为行道而隐。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三、填空题(共60.00分)1.( )则兼善天下,( )则独善其身。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达第2空:穷正确答案:第1空:达第2空:穷教师评语:-2.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狷者( )也。”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进取第2空:有所不为正确答案:第1空:进取第2空:有所不为教师评语:-3.夫子怃然曰:“( )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满分:10.00 分得分:
10、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鸟兽正确答案:第1空:鸟兽教师评语:-4.子路曰:“不仕无(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 )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义第2空:义正确答案:第1空:义第2空:义教师评语:-5.在仕与隐的态度上,儒家的态度是( )仕、道隐,道家的态度是( )仕、身隐,法家的态度是( )仕、反隐。满分:10.00 分得分:3.33分你的答案:第1空:出第2空:不第3空:禄正确答案:第1空:道第2空:反第3空:禄教师评语:-6.“夫见利不喜,上虽厚( )无以劝之,临难不恐
11、,上虽严( )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赏第2空:刑正确答案:第1空:赏第2空:刑教师评语:-一、单选题(共25.00分)1.“乐以为乐”的精神,体现的是( )境界。A.自然境界B.功利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满分:8.34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同情的理解”中的“同情”,意味着同情境,即设身处地;意味着同情怀,即将心比心。有了同情境、同情怀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同情之后,理解,就达到了一种( )的境界。A.而立B.不惑C.耳顺D.从心所欲满分:8.33 分得分:8.33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
12、师评语:-3.梁小斌如下诗中的( )句,体现了“文学使不能看见的被看见”的观点。雨后的大街,笔直地伸向远方,从此岸到彼岸世界,这中间车辆象流水一般哗哗流淌。这时,我看见一个戴着太阳帽的孩子,来到岗亭前,和警察亲切地谈话。而一支全是由小朋友组成的队伍,正和谐、宁静地站在大街的一旁。我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这支可爱的队伍,通过大街的方法。我沉思的目光,注视远方,我很激动,他们一定还谈论了别的,谈到了中国大街的前程,而且还谈到了诗和国家。A.我看见一个戴着太阳帽的孩子,来到岗亭前,和警察亲切地谈话。B.而一支由小朋友组成的队伍,正和谐、宁静地站在大街的一旁。C.我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这支可爱的队伍,通过大街的方法D.他们一定还谈论了别的,谈到了中国大街的前程,而且还谈到了诗和国家满分:8.33 分得分:8.33分你的答案:D正确答案: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