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529.72KB ,
资源ID:116153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15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套K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 实验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套K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 实验题.docx

1、配套K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 实验题专题四 实验题类型一 光学实验1(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 (1)要使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垂直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漫_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

2、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_。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_。2(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较薄_(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

3、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后_(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3(2015安徽)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

4、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C_(填“A”“B”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4(2015湖州)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

5、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1)小明的推测是_折射光线消失_。(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光斑消失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不会_,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5(2015常德)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

6、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10_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缩小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照相机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完整_(填“完整”或“不完整”)。6(2015龙岩)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

7、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 向水凸透镜内_注入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前_(填“前”或“后”)。 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凹_透镜。7(2015上海)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高为3 cm的发光体,光屏

8、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 、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高L像/cm像距与物距之比(v/u)/cm物距与像距之和(uv)/cm160.012.00.600.2072.0250.012.50.750.2562.5330.015.01.500.5045.0418.022.53.751.2540.5516.026.75.001.6742.7614.035.07.502.5049.0(1)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

9、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_焦距不变,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_。(2)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_同一发光体像高L像与v/u成正比_。(3)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 、归纳得出结论。(a)根据实验序号 13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同一发光体经过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当uv时,成缩小的像_。 (b)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_同一发光体经过同一透镜成实像时,u越

10、小,L象越大;当成缩小实像时,uv随u的增大而减小(或者写当像比物小时,uv随u的增大而减小);当成放大实像时,uv随u的增大而增大(或者写当像比物大时,uv随u的增大而增大)_。类型二 热学实验8(2014东营)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85152.5 解:如图所示:(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象;(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或“

11、温度保持不变”,或“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_;(3)海波是_晶体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_48_。9(2015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水蒸气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

12、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高于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_烧杯底部继续从石棉网吸热_。10(2015黄冈)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圈及石棉网)。 (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相平_。 (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不变_(填“不变”或“升高”)。11(2015黄冈)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 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

13、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画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t,得出结论。 用玻璃管取液体,是利用_大气压_的作用。 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_把液滴滴在塑料板上_,理由是_不容易控制液滴表面积相同_。 (2)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

14、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_小_。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_低_。12(2015南京)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用同一套装置,先后加热并不断搅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秒表_。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加热时间相同比较_升高的温度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加热时间/min00.511.52温度煤油水(3)实验结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 kg),则500 g水温度升高20 吸收的热量是_4.2104_J;若这些热量由酒精完全燃

15、烧获得,则至少要消耗_1.4_g酒精。 (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4)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_大_,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_比热容_较小。 类型三 力学实验13(2015青海)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沿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_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_。(2)可以看到小车沿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长,是因为阻力最_小_(填“大”或“小”)。 (3)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远_。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

16、车将_做匀速直线运动_。14(2014泰州)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_相等_。(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_旋转一定角度_,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必须在同一物体上_。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_卡片重力可忽略_。15(2015济南)图甲为小刚和小强对“滑动摩擦力

17、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1)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木板_匀速直线_滑动。 (2)他们通过图乙、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粗糙程度_一定时,_压力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_将塑料块叠放在木块下面,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它们_重新做一次

18、实验。 (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出如果按 照图丁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_操作方便,实验中不必再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_。16(2015益阳)一摞物理作业本共有n(n约为50)本,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所示。要测出这摞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这摞作业本重约为_B_(填序号);A2 N B20 N C100 N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刻度尺、台秤(或天平、弹簧秤)_;(3)简要叙述你测量的方法_用刻度尺测出作业本的长度L和宽度d_;(4)作业

19、本对桌面的压强是_p_(可用公式或文字表述)。17(2015邵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_控制变量_法。 (2)下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_乙_(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_丙_(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 18(2015自贡)给你一个吸盘、一个弹

20、簧测力计、一把刻度尺、一块玻璃,请你设计一个粗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计算大气压值的数学表达式。解:(1)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步骤是: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将玻璃放地面上并且固定,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玻璃上;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刚脱离玻璃,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大气压作用在吸盘上的力F; (2)因为吸盘的直径是D,所以吸盘的半径r,所以吸盘的面积S,当地大气压强p 19(2015黑龙江龙东)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做了如下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每小格示数为0.5 N):(1)请在A图中画出被测物体所受

21、力的示意图。 (2)你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DABC或ADBC。(3)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_。(4)请你根据小强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是_104_m3 ;你认为通过本实验获得的数据_能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此物体的密度。 (5)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_物体要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要尽量竖直,弹簧测力计要调零等合理即可_。(说出一条即可) 20(2015庆阳)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右_调节。 (2)如图甲,在杠

22、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钩码_3_个。 (3)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变大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拉力的力臂变小了_。21(2015海南)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转换法_(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法。(2)为了研究汽车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_甲、乙_两个图进行

23、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乙、丙两个图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小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则动能越大_。 22(2014曲靖)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斜面倾角303042物重G/N533拉力F/N4.22.52.8斜面高度h/m0.60.60.8斜面长度s/m1.21.21.2有用功W有/J31.82.4总功W总/

24、J5.0233.36斜面机械效率60%71%(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匀速_拉动木块;(2)第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_60%_;(3)对比实验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_A_,对比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_。 23(2015阜新)下表是小明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实验序号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510.10.70.30.2147.6%20.520.11.10.30.260.6%30.540.120.30.40.6(1

25、)请你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_0.1_;_0.33_;_66.7%_。(2)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越大,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高_(填“高”或“低”)。 (4)第一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用的时间为1.5 s, 则拉力的功率是_0.14_W。24(2015孝感)小红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等,她的实验过程如下。(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_左端零刻度_处,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_(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

26、石块的质量m1。 (3)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置于天平上,平衡时的读数为m2。 (4)如图乙所示,接着用细线将石块拴住,使之完全浸没在上述烧杯的水中,天平平衡时的读数为m3(此时手向上拉住细线另一端,石块不触杯壁和杯底,水不外溢)。 (5)若水的密度为,则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_m3m2,石块的体积为 _。(6)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的误差是偏_小_。类型四 电学实验25(2015衢州)图甲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_C_(填“A”“B”或“C”) 处(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

27、,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_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_。 位置ABC电流/A0.180.180.36(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上表,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选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太特殊_只测量了一次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_。(写出一条)26(2015嘉兴)在“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步骤】 连接好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观察两灯发光情况; 分别用电压表测灯L1、L2和电

28、源两端电压,并将读数记录在表内。 测量元件电压/V灯L12.7灯L21.8电源4.5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测出电源电压。【得出结论】比较表中数据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反思交流】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甲: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乙: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测出各电压值; 方案丙:增加电池节数,测出各电压值。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方案甲_。27(2015北海)小芳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导体的材料;B.导体的长度;C.导体的横截面积。验证上述猜想,小芳用图甲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是镍铬合金丝,是锰铜合金丝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断开_状态,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度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为验证猜想B,应选用编号为_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分别将、两金属丝接入图中M、N两点间,电流表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