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71KB ,
资源ID:115906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906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貌学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貌学课件.docx

1、地貌学课件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发育规律2.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内外营力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营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营力地球外部太阳能、动能流水、冰川、风力、海浪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质构造和岩性 地质构造是塑造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形成多类构造地貌,如褶皱、断层等。 岩性不同,地貌形态也会千差万别。内外力作用时间 内外力作用时间是引起地貌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高原 外力 山区 外力 丘陵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1.我国古代地貌知识的积累西周:诗经“岗”(丘陵)、“塬”(平原)、“湿”(湿地)战国:禹贡九州山

2、川大势、土壤类型北魏:水经注黄河、长江及西江等大河及其沿岸地形、气候等特征。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溪水侵蚀、搬运与堆积三者作用关系的描述。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对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区域特征的记载。清初孙兰柳庭舆地偶说触及内外力作用并指出人为作用。2.近代地貌学的发展(美)戴维斯:观点:a.创立了“地理循环”学说 b.认为地貌发育的要素有三:构造、营力、时间缺点:思想方法上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演绎,忽视了地貌演化过程中受多种要素变化而使循环方向发生变化的复杂性。(德)彭克地形分析 a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的产物 b研究地貌学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去了解内外之间的相互关 系,

3、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 c地貌分析的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3.地貌学的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定性描述转入数量分析和定量研究我国地貌学的研究对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产生了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动力地貌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三.地貌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在农业方面:运用地貌学可以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围海造田等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必要的评价,并提供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依据。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利工程中有关水库及坝址的选择,交通运输线的选择等方面均必须运用地貌知识。3.在找资源方面:沉积沙矿如金、金刚石、铂等常见于古今河床和滨岸特定部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4、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作业1:举例说明地貌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 构造地貌(一)一.构造地貌的概念和等级类型1.概念: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称之构造地貌,又称之内营力地貌2.等级类型:最高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形态是大陆与洋底。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褶皱山脉、高原以及洋底中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褶皱、断层和火山作用造成的地貌。二.全球构造地貌的基本形态和地壳特征及成因均海拔所占面积地壳物质地壳厚度地壳密度内外力作用关系洋底3800m55%玄武岩很薄5-10km较大以内力作用为主陆地850m29%花岗岩较厚 35km较大以外力作用为主大陆边缘150

5、0m16%过渡性过渡30km过渡性内外力、大致均等1.三大地貌形态的地壳特征比较;见上表2.成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用地壳均衡理论来说明:大陆通过陆壳较厚来补偿其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而洋壳则通过其密度较大补偿其厚度深薄所带来的质量不足,从而保持地表形态的相对稳定性。三.三大结构活动地貌带的特征及其成因1.三大结构活动地貌带共同特征:地形高差起伏大;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形变错位变质。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地震发生频繁。2.成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整个岩石圈由六大板快组成,太平洋板块属洋壳;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彼此碰撞易形成巨大山脉。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板块彼此张裂,易形成裂谷或海洋。

6、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构造地貌(二)一、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1.大洋中脊及特点长达8万km,宽达1000km,平均海深2000-3000m洋脊两侧坡度平缓,与大洋盆地没有明显界线。洋脊通常位于大洋中部,但与太平洋脊侧为于东侧;洋脊顶部为洋脊裂界,是玄武岩浆喷发活动带,并伴有浅源地震。洋脊裂界并非完全连续的,而是被转换断层错开呈不连续段落。离洋脊裂谷愈远,洋壳和上覆的深海沉积层也愈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没有了原始地形。2.大洋盆地及组成海岭:按成因 a.火山海岭 b.断裂海岭 c.陆壳海岭海沟:地球表面最低地方,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深海平原:又称海盆。

7、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的类型1.稳定的大陆边缘及分布地区 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典型,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2.活动大陆边缘及分布地区、类型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周围,还有西印度洋群岛和南桑德奇群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类型a安第斯型:由海沟和陆缘山脉组成b东亚型: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组成 陆缘弧:位于弧后盆地(大陆架),基底具有陆壳性质 东亚型 边缘弧:弧后盆地具有洋壳性质,岛弧具有陆壳性质 洋内弧:弧后盆地和岛弧具有洋壳组成性质三.三大陆地构造地貌区的成因及实例1.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类型成因实例新生代褶皱山带板块相互碰撞阿山、喜山大陆裂谷带陆壳受张拉作用东非大裂

8、谷2.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类型成因实例褶皱块断山脉 古生代的褶皱运动,中、新生代板块内部的块断活动天山、秦岭、乌山、阿山断块山与断陷谷新生代的块断活动太行山、贺兰山、汾渭谷地3.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低山、高原、平原、丘陵四.陆地构造地貌类型、成因及特点类型成因特点山地(山脉)构造抬升运动和外力张裂侵切地表起伏大,海拔1000m以上高原,平原构造抬升运动和微弱外力侵切(平)地表起伏小,高原海拔1000m以上,平原200m以下盆地 构造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内部起伏小五.三大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及成因1.断层地貌的类型及成因断层崖:断层一侧地盘抬升后,受风化侵蚀沿断

9、层发育的陡崖。断层线崖:断层线两侧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差别,使得一侧为谷,另一侧为山断层谷:断层带受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谷地。掀斜山:断层上升盘翘起而成山体。2.褶皱地貌:单斜地貌成因及类型成因:褶皱使岩层呈倾斜状,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类型:a.单斜山 b.单倾谷 c.单面山 d.猪背山背斜和向斜地貌类型顺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逆地形: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穹窿山地地貌:见图2-233.火山与熔岩地貌火山地貌:a.火山口 b.火山锥.熔岩地貌:a.熔丘岩 b.熔岩垄岗 c.熔岩台地或高原 d.熔光隧道 e.熔岩堰塞湖作业:简述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及成因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

10、地貌(一)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1.风化作用的概念: 引起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其实质是岩石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环境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2.类型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此三种风化作用是彼此相关连的。 二.物理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引起变化作用的因素1.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过程,一般不会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的风化作用称之物理风化作用。2.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最常见于花岗岩矿带地区。外来晶体在岩石裂缝中的伸胀作用(冰楔作用):最常见亚寒带潮湿地区或高山顶部雪线附近。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最常见于干旱、半干

11、旱沙漠地区。生物活动对光的机械作用的影响(根劈作用)。三.化学风化作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类型1.化学风化作用的概念 地表岩石在水、大气、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因而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使岩石变化上层,此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2.影响化学风化的因素:水、大气和温度 3.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溶解作用:水对矿物的直接溶解。水解作用:矿物与水发生反映而分解的作用。如长石的水解反应:K2OAl2O36SiO2+3H2O Al2O3SiO22H2O+2KOH+4SiO2水化作用: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形成新的矿物。如硬石膏的水化:CaSO4+2H2O C

12、aSO42H2O碳酸盐化作用: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如CaCO3的碳酸盐化: CaCO3 +H2O+CO2 Ca(HCO3)2 氧化作用:如 2FeS2+7O2+2H2O 2FeSO4+2H2SO4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出多种酸性化学物,对岩石起着强烈的腐蚀作用。如:4FeCO3 +O2 +6H2O 铁细菌作用 4Fe(OH)3+4CO2四.风化光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光。2.特征:厚度上的差异性,如寒冷地区厚度薄; 平面形态上的多样性,如面状、线状; 分布上的地带性a.垂直地带性:上而下分为六带土壤层(熟风化带) 风化

13、土层(全风化带) 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 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 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 原岩(无风化) b.水平地带性 高山寒冷气候区 碎屑型风化壳 温带森林气候区 硅铅粘土型风化壳 温带草原气候区 硅铝碳酸盐风化壳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 硅铝氧化物碳酸盐型风化壳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区 铁铝红壤型风化壳 五.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影响发育的因素1.风化壳发育的阶段(以岩浆岩为例) 物理风化为住的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为住,化学风化作用微弱,光 迁移少,形成岩屑型风化壳 化学风化为住的阶段:a.早期阶段:风化壳土质呈黄灰黄色,形成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和硅铝碳酸性风化壳。b.中期阶段:风化壳富含腐蚀质,大多呈

14、灰色,形成硅铝粘土型风化壳、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c.晚期阶段:风化壳呈红色,形成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2.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气候条件: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 地貌条件:山区和地形地试地区有利于发育,而 平原、鞍部以及平坦地区有利于风化壳发育。 岩性和时间 作业:简述风化壳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发育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二)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一.坡地重力地貌的概念及引发营力 1.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物、土体、岩体在重力和水分的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所形成的地貌。2.引发动力:重力、水分、风、生物、冰川、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力和水

15、分。二.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1.坡地表面上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受力分析2.块体运动的整体位移受力分析当K=1时,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K1时,块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K1时,块体处于稳定状态。 工程建设一般利用的安全系数:K=2-3三.坡地重力地貌的类型1.蠕动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物、土体、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面向下发生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触发因素疏松碎屑物移动的触发因素a较强的干湿和温差变化的触作用;b一定的粘土含量:粘土含量越多,蠕动越明显;c一定的坡度:2530d生物活动和人类活动基岩岩层蠕动的触发因素a湿热地区、干湿和温差变化;b寒冷地区,冻触作用;c一定的坡度(3545)2.崩塌

16、和滑坡两大类型的比较类型概念形态结构形成条件触发因素崩塌急剧倾斜崩落现象 结构上:松散,杂乱,多孔隙,无层理形态上:陡-锥,缓-扇,深切峡谷-带状地貌:坡度50-60,相对高度40-50M地质:岩性结构,岩层结构气候:日较差较大,高山,高纬地区,坡向强暴雨,冻融爆破,地震人工开挖坡脚滑坡有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台阶),滑坡鼓丘,滑坡舌凹地、醉坡斜坡的地貌特征(高度,陡度和地形)斜坡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地下水作用斜坡形态改变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变化震动的影响类型 发育阶段崩塌山崩散落塌岸 a.坡面陡且参差不齐,有新鲜的破裂面正在发展中倒石堆 b.碎屑,石埃杂乱堆积,色泽新鲜 c

17、.无草或灌丛生长 a.坡面趋于缓和,呈凹形坡趋于稳定的倒石堆 b.岩块易风化,色泽不新鲜 c.大部分地面生长草与灌丛 a.坡面缓和,呈凹形坡稳定的倒石堆 b.坡面上无新鲜石块 c.生长草或灌丛滑坡土质滑坡岩层滑坡(依组成物质)蠕动变形阶段剧烈滑动阶段渐趋稳定阶段作业:简述倒石堆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发育阶段第四章 流水地貌(一) 一.流水地貌的概念和地表流水的类型1.概念: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之流水地貌。 2.地表流水的类型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线性水流,即 河谷(河槽)水流二.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1.坡面径流形成的条件蒸发量太小 降水或融水强度 土壤渗透率 地形条件2.特征

18、水层薄 流路广 流程短 作用时间短3.作用方式冲刷 搬运 堆积4.形成的地貌不明显冲刷带:浅凹地(坡地上部)冲刷带:纹沟(斜坡中部)淤积带:坡积裙(坡麓地带)三.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1.发育的三个阶段 :切沟 冲沟 坳沟2.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 集水盆:沟谷上游 沟谷主干:沟谷中游 洪积扇:沟谷出口处(山麓地带)四.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 暴雨和洪水陡峻的沟谷 较差的植被覆盖状况2.形成的地貌槽谷:沟谷上游; 峡谷:沟谷中游;砾石垄岗:沟谷下游。五.河道水流的运动形式1.紊流:水质点的涡体的形式是不规则运动。2.环流:如图表层水流从凸岸流向凹岸 底

19、层水流从凹岸流向凸岸 以北半球为为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凹岸遭侵蚀 凸岸遭堆积3.旋涡流 在不规则河道附近及河床起伏大河道,水质点以群的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运动,称为旋涡流六.河流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1.侵蚀类型下蚀:加深河床和河谷侧蚀:拓宽河床和河谷溯源侵蚀:伸长河床2.搬运方式 推移 悬移 溶解质搬运七.水系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一条干流及各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2.类型树枝状(最常见) 平形状 格支状 长方状 放射状 环状 分散洼地状 扭曲状附4作业: 简述坡面径流形成的条件、特征和所形成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二) 一.河谷的基本形态和引起的对称分布的因素1.基本形态2.引起河谷的对称分

20、布的因素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顺地形与逆地形的坡面因集水面积大小和河流的冲刷作用强弱不同而导致两侧谷坡不对称分布。 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向斜两翼岩层倾角不对称,因而河谷也不对称,硬岩常形成,而软岩常形成缓岸。构造运动影响:升降运动的作用使靠近缓坡一侧河床沉积岩厚度大于靠近陡坡一侧。地球转向力的影响:东西向和南北向河流由于所受地转偏向力的不同、两岸冲刷不同。小气候影响:如植被良好的一侧,谷坡所受冲刷作用小。二.河床纵剖面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剖面称为河床纵剖面。2.特点:从总体上看河床纵剖面是凹形河流的上游段或山地石质河床的纵剖面坡度较陡,中下游段或平原冲积河床的

21、坡度较缓。三.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1.顺直微弯型:剖面特点:横断面上边滩与深漕并列 纵剖面上深漕与浅滩相同2.弯曲型:最常见的河型:剖面特点:横断面不对称,深漕与边滩呈圆弧形 纵剖面具阶梯状3.分汊型:横断面为复式断面4.散乱型:严重淤积型河床四.河床地貌1.平原河床地貌沙波: 迎水坡缓而长,背水坡陡而短,迎水坡遭冲刷,背水坡堆积,沙波缓慢下移 狭窄河床:沙波是平行带状排列 宽浅河床:沙坡 缓流向段:形成沙坑,急流河段,形成逆行沙波浅滩和深漕 浅滩:河床上多种泥河堆积体,其形态有:a.边滩 b.心滩 c.江心滩 d.河埂 深漕,如图2.山区河床地貌石质浅滩:由基岩或乱石组成石质深槽:如三斗坪岩槛

22、:横亘于河床的坚硬基岩处,下游段形成瀑布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五.河漫滩的形成和沉积结构、类型1.形成:由于水流对凹岸的掏蚀,在凸岸堆积,加之流速变缓,流量减少,使浅滩不断拓宽加高,以至于平水期露水面而成。2.沉积结构:二元结构;上复细粒沉积物,下复粗粒沉积物。3.类型:河曲型河漫滩,如图4-17汊道型河漫滩,如图4-19堰堤式河漫滩流水地貌(三)教学目的:一.河流阶地1.河流阶地的构成要素:如图2.河流阶地的成因具备宽广的谷底河流的下蚀作用:构造运动:上升区形成阶地,下降区发生堆积一般不形成阶地或形成埋藏阶地气候变化:引起河流中水量和含沙量变化,形成气候阶地侵蚀基准面下降:河口附近

23、出现裂点,加速河流下切,出现阶地3.河流阶地的类型侵蚀阶地,如图堆积阶地上叠阶地 内叠阶地 基座阶地 埋藏阶地二.河口分段和河口水动力特征1.河口分段:近口段:潮区界到潮流界河口段:潮流界到口门口外海滨段:口门带三角洲前缘坡2.河口水动力特征 等密度流:形成轴向射流径流和潮流相结合而形成的双向水流 低密度流:形成平面射流 高密度流:形成平面射流三.三角洲1.三角洲形成的条件丰富的泥沙来源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2.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河口地区水流流速变缓,流量变小,造成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河口河坝,而河口两侧则形成水下天然堤河口河坝的出现和发展,逼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汊道

24、又产生新的河口河坝,如此类推河口河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形成河口沙岛,与天然堤、湖泊、沼泽等共同组合形成三角洲平原3.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依地貌部位的不同,自陆向海:顶积层 前积层 底积层从沉积相角度分类,自陆向海:三角洲平原相 三角洲前缘相 前三角洲相 4.三角洲的分类依三角洲发育因素分类高度建设性三角洲:呈长形或扇形,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高度破坏性三角洲:呈方形、尖头形、直线形,如尼罗河三角洲,塞内加尔三角洲等依径流和潮流作用分类河流类:呈鸟足状,如密洲,舌形或扇形,如黄河三角洲,伏尔加河三角洲波浪型:呈方形,鸟喙形或尖头形,如德伯河三角洲,罗纳河三角洲潮汐型:以潮流作用为主,如

25、恒河,一布拉马善特拉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作业: 试述三角洲形成的条件和发育过程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一)一.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及分布1.名称的由来:Karit地貌起源于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由司威次提出,我国称之岩溶地貌。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叙述喀斯特地貌的伟大著作。2.分布:我国两广、云贵、越南北部、南斯拉夫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州和印地安纳州、西印度洋群岛等地,如图5-13.实用价值:以矿砂为主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科学价值:埋藏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二.喀斯特作用1.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CO2+H2O H2CO3 H2CO

26、3 H+HCO3 H+CaCO3 HCO3 +Ca 综合反应式: CaCO3 + CO2 +H2O HCO3 +Ca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 硫酸盐类岩石 卤盐类岩石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水的溶蚀力:水中CO2对碳酸盐岩石的溶解水的流动性:增加溶蚀力的作用三.喀斯特水的运动状况垂直分带位置发育的地貌垂直渗透带位于地面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以上垂直性洞穴季节变动带位于苦水期潜水面与丰水期潜水面之间地下溶洞水平流动带枯水期潜水面以下至谷底补给河流水深度为止水平溶洞深部滞流带位于水平流动带以下蜂窝状小洞穴四.地表喀斯特地貌1.石芽与溶沟成因:地表径流沿岩石

27、表面和裂隙溶蚀而成形态:山脊式、石林式、车轨式2.溶斗和落水洞:地面发育最广的漏陷地貌地貌类型形态成因溶斗呈漏斗形、蝶形或圆筒形溶蚀溶斗:地表水沿裂隙溶蚀而成塌陷溶斗:水和重力作用引起塌陷而成落水洞呈裂隙状、井状地表水溶蚀、侵蚀和重力作用而成3.溶蚀洼地与谷地.成因:溶蚀洼地是水的溶蚀作用使得多个溶斗融合而成,而谷地则是水的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封闭洼地或宽平谷地4.干谷、育谷与地下河成因:干谷:由于喀斯特潜水面降低裂隙之下,使河水潜入地下而干涸而成。 由于河谷前方坡度陡崖所挡所致,而河水从崖下落水洞潜入地下,成为地下河。5.峰丛、峰林和孤峰成因: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在喀

28、斯特作用下有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山体。形态:峰体尖锐,外形呈锥状、塔状和单斜状等,如图514。喀斯特地貌(二) 引语 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两种。一.溶洞1.成因:地下水沿 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2.影响溶洞发育的因素地下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裂隙的强烈溶蚀,作用越强,溶洞发育越完整。地质构造a.溶洞是沿 各种构造裂隙溶蚀、侵蚀而成的,在纵剖面上具有阶段状升降特点b.岩层的构造形态:如褶曲、倾斜或水平差对溶洞的发育也有明显影响地壳运动 地壳上升或潜水面下降,发育于水平流动带上的溶洞便抬升至垂直渗透带,形成多层次的高位溶洞,当高位溶洞穿过山体时,就成了穿洞。3.溶洞地貌溶蚀地貌:发育于水平流动带和季节变动带,形成水平溶洞为主的地貌。堆积地貌a.石钟乳:溶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而成,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b.石笋:从石钟乳上下落的地下水对洞底石灰岩溶蚀作用,产生碳酸钙堆积,方向与石钟乳相反,呈锥状、塔状或盘状等c.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增长,直至两者连接成柱状体。d.石幔: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