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15KB ,
资源ID:11586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86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docx

1、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文言文虚词一、而1.连词:(1)转折关系。(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4)并列关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螯。(5)承接关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因果关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目的关系。(来、用来)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1.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2.固定

2、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2)而后:才、方才。(3)既而:不久、会儿。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致。动作同时进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二、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例:余尝求古仁之心,或异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何+名词。例:何?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何+形容词。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

3、词,“怎么、为什么、何必”。何+动词,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2)无何:不久、没多久。(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4)何乃:怎能。(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此处“之”作动词“到”。三、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例:度我军中,公乃入。(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表限制,“仅、只”。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表判断,“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代词:(1)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你的”;也做主语,

4、“你”。不作宾语。例:家祭无忘告乃翁。(2)指示代词,“这样”。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3.固定结构:(1)无乃:表猜测,“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2)乃尔:译为“这样”。例: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四、以1.介词(1)表工具,“拿,用”。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2)表所处置的对象,“把”。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3)表凭借,“凭,靠”。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4)表原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悲。(5)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从”。例:以八月三斩于市。(6)表凭借,“按照、依照、根据”。例:余船以次俱进。2.连词(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1)表并列或递进

5、,“而、又、而且、并且”。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表承接关系,译为“而”或者不译。例:侧盾以撞。(3)表的关系,“而、用来、来”。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4)表因果关系,“因为”。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表修饰关系,译为“”或不译。例:拥火以入。(动词+以+动词)3.助词,作语气助词,起调节节的作用。例:固以怪之。4.动词,“任用、认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5.副词,“已经”(时间副词)。例日以尽矣。6.名词,“缘由,原因”。例:良有以也。7.固定结构(1)以为:a.认为;b.把当作、把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2)以是/是以,“因此”。例:余是以记之

6、。(3)“有以”和“无以”,译为“有什么办法用来”和“没什么办法用来” 关于“以”字介词和连词的判断法。1.作介词。标志:“以”+名词/代词/数词。2.作连词。“以”位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之间,或者位于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两个分句之间。例:拥火以入。夫夷以近。5、且1.连词(1)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例:a.且立石于其墓之。(而且)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2)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先让步,再推进步)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并列关系。标志:a.“形容词+且+形容词”译为“且;又又”例:“清且浅。”译为“又清又浅。”b.“

7、动词+且+动词”译为“而且;边边”例:“笑且入。”译为“边笑边入。”2.副词。标志:主语+且+谓语。(1)表动作为的暂时,译为“暂且、姑且”。(且+动词)例:且偷生。且放白鹿青崖间。(2)表动作行动或情况在不久以后,译为“将要、将”。(且+动词)例:不出,火且尽。(3)表示数目接近,译为“将近、几近”。(且+数词)例:年且九。3.固定结构(1)且夫:句首发语词,下文是进步议论,译为“况且、再说”。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毫而莫取。(2)且如:译为“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六、若1.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吾,久不若影,何竟日默默在

8、此,大类女郎也。2.连词(1)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2)表选择,译为“或、或者”。例:以万若郡降者,封万户。3.助词:若+形容词/副词,译为“的样子;的;地”。(不常用)4.动词(1)译为“像、好像”。例:天涯若比邻。(2)译为“及、比”。例:徐公无若君之美也。5.固定结构(1)若夫:用于段首,另起话题。译为“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若何:译为“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3)若干:约数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4)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所(七)所1.助词(1)【所

9、+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结构,可不译。例:我所欲也。师之所存也。(2)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例:若属为所虏。为仲卿所遣。2.名词,译为“处所、地”。例:某所,于兹。这个地,你亲曾经站过。3.【数词+所】表约数,译为“上下、左右”。例:前未到匈奴陈所。4.固定结构(1)所以:a.表凭借,“来的”。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表原因,“的原因”。例:所以遣将守关者。(2)所谓:译为“所说的”。例: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所在:a.译为“到处”。例:所在皆是也。b.译为“所在之处”。为()【为】读 wi(第声)时1.动词(1)根据

10、上下翻译为各种动词。可译为“做、担任、成为、认为、创作、写”例:因为句。于是创作了这诗。(2)作判断动词,译为“是”。例:为俎,我为。(3)表动作为的时间动词,译为“等到、当”。例:为其来也。2.介词:表被动,译为“被”。例:吾属今为之虏矣。3.语助词:放在疑问句的末尾,表反诘语,译为“呢、吗”例:奚以九万南为?何辞为?【标志:带有“何为?”或“奚为?”的句】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0【为】读 wi(第四声)时,只作【介词】(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译为“给、替”。(2)表动作、为的对象。译为“向、对、同、跟”。例:为公泣。(3)表动作、为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今为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之(九)之1.代词【动词+之】(1)第称代词,译为“他、她、他们、它们”,有时灵活运于第、称。例:然语之,恐汝为吾担忧。(第称)不知将军宽之此也。(第称)(2)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些”。【之+名词】例:之属。之类。2.助词(1)作结构助词,于定语和中词间,译为“的”。【之+名词/名词性短语】例:是谁之过与?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1(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不译,去掉“之”后句意变化。【主语(名词/代词)+之+谓语(动词/形容词)】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宾语前置标志。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不译。【宾语(名词)+

12、之+谓语动词】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式:“其之谓乎”、“何之有?”】例:何陋之有?(译为有何陋?)(4)定语后置的标志,实意,不译。【中语(名词)+之+定语+者(可省略)】例:之千者。(千者。)筋之强。(强筋)仰观宇宙之。(仰观宇宙)(5)节助词,凑节,不译。【时间副词/不及物动词+之】例:顷之,烟炎张天。(6)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补语示范:这花美极了。“极了”就是补语。)例:以其求思之深。(因为他思考得深。)3.动词:译为“到去”。【之+地点名词】例:杳不知其所之也。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2焉()焉1.代词(1)作第称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

13、他们、它们”。【及物动词+焉】例:犹且从师问焉。(2)疑问代词,译为“哪、怎么”。【焉+动词】例:且焉置。2.语助词(句成分完整)(1)句末语词,表示陈述、疑问、反诘、感叹语,译为“了、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2)句中语词,表停顿,不译。例:少焉,出于东之上。(3)作句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形容词/副词+焉】例:盘盘焉,囷囷焉。3.兼词:等同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在其中、从这、在那、从这)【位于句末或不及物动词后,可将“焉”提前作状语】例:兴焉 = 焉兴 (从那兴起)其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3()其1.代词(1)第三称代词:a.领属关系,作定语,

14、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其+名词】例:从其计,王亦幸赦。b.般代指,作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译为“他、他们”。【其+动词/形容词】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第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的)”。例: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指示代词a.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其+名词】例:则或咎其欲出者。b.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其+数词】例:与乱中择其扣之。2.语副词(1)反问语,译为“怎么、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2)猜测语,译为“恐怕、或许、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3)祈使语,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还是、定(要

15、)”。例:汝其勿悲。(你定不要悲伤。)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43.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例:其真邪?其真不知也?(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例:其若是,孰能御之?4.节助词:起调节节的作,可不译。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5.固定结构【何其】译为“多么”。例:明复明,明何其多。乎()乎1.句末语助词(1)表疑问语,译为“吗、呢”。例:壮,能复饮乎?(2)反问语,答案明确在句中,译为“吗、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3)猜测语,译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4)感叹语,译为“啊、呀”。【形容词+乎】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

16、:适宜的,正确的。)(5)作词尾,译为“地、的样”。【乎+形容词/副词】例:浩浩乎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5如凭虚御。(6)在句中的停顿,不译。例:于是乎书。(对于这本书。)2.介词: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对、对于、于”。【乎+名词/代词】例: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因(三)因1.介词,可根据语境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通过,经由;因为,由于”。【因+名词/代词+动词】例:因击沛公于坐。(趁机)2.连词(1)表承接,译为“于是、就、便”。例:秦军解(通“懈”),因破之。(2)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因造清宫,伐取材,有之。3.动词,译为“沿

17、袭”。【因+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例:蒙故业,因遗策。(此处的“蒙”和“因”都译为“沿袭”)4.名词,译为“机会”。例:于今会因。(从此没有再的机会了。)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6则(四)则1.连词(1)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原来是、已经是”例:就砺则利。(就)徐察之,则下皆罅。(原来是)(2)假设关系,译为“假设、如果”,“那么、就”【后常接结果】例:则为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3)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则”连或句式相仿】例: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4)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但是”。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选择关系,常和“,

18、不”相呼应,译为“不是,就是”。例:死则徙尔。2.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观也。3.名词:译为“法则、准则、榜样”。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74.动词:译为“效法”。与(五)与1.介词(1)译为“和、跟、同”。例:未得与项相。(2)译为“给、为、替”。例:陈涉少时,尝与佣耕。(3)译为“、和较”。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2.连词,译为“和、同、跟”。【与+名词/名词性短语】例:然谋与之,不可不养择也。3.句末语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通“欤”。例:乃尔是过与。4.动词,可译为“结交;亲附;同意;援助;参加;等待;给予”。例:元载多与之帛。(给予

19、) “与”是介词还是连词的判断法1.介词: “与”前是动作的发出者,后为涉及对象;前后有主次之分;“与”前有能愿动词或状语例:她不与他去。(“不”为否定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8副词,作状语,此时“与作介词”。)2.连词:“与”前后词语可并列成个成分;前后位置可互换,即前后两者主次之分。者(六)者1.助词(1)指、事、物、时、地等,构成“者”字结构,译为“的”、“的(、东、事情)”【动词/形容词+者构成名词性短语】例:有复令安君为质者。(2)【数词+者】译为“个;样东;件事情”。例:或异于者为之。(3)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例:之,貌若甚戚者。(4)放在后置定

20、语的后,相当于“的”。例:之千者。(5)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不必译出。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在“今、昔”等时间词后,不必译出。例: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19(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例: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义也。2.语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等,可译为“呢”。例:谁为王为此计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1.【之+定语+者】例:【之】千【者】。2.【+定语+者】例:缙绅【】能不易其志【者】。也(七)也1.句末语词(1)表示判断语。例:城北徐公,国之美丽者也。(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例:雷霆乍惊,宫过也。(3)表示肯定或

21、感叹的语,有时也在句中。例:古之不欺余也。(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例:则递三世可万世为君,谁得族灭也。(5)表示祈使语。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此处“其、也”均表祈使语)更多资料加清华园 q3400735618202.句中语词:于句中,表示语停顿。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于()于1.介词(1)译为“在,从,到”。例:乃设九宾礼于庭。(2)译为“在;从中”。例:,取之于蓝,于蓝。(3)译为“由于”。例:业精于勤,荒于嬉。(4)译为“向,对,对于”。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5)译为“被”。【表被动:()+动词+于】例:恐欺于王负赵。(6)译为“与,跟,同”。例:身尺,每于管仲、乐毅。(7)译为“”。【表较:形容词+于】例:孔:苛政猛于。2.固定结构:于是(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于是宾客不变离席。(在这时)于是余有叹焉。(因此)(2)连词,表前后分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安君约百乘,质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