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20.47KB ,
资源ID:115857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85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docx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读书贵在生疑,引疑为学,学而生疑,只有这样才会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教学设计,从题目引疑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以发现的眼光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媒介和引导者,使教学做到了以学定教。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准备课文插图、课文朗读动漫。(2)制作教

2、学课件。(3)阅读世说新语,搜集作者资料。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词。(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3)查阅世说新语,了解书的内容等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体裁,揭题引疑1.谈话:(1)你们都学过哪些体裁的文章?(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裁的文章文言文。(3)文言文你们有哪些了解?2.出示课题(生齐读),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家之子有多大年龄?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谁?)3.导语: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小故事中。设计意图:开始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主

3、要内容或目标进行质疑,以疑带学,以疑引学,以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尝试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2.播放朗读动漫,欣赏课文。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3.学生自由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后,同桌互读。4.分角色、分组、齐读等方式读课文。设计意图:“读”是解读文章的金钥匙,文言文更需要深入地读,在尝试读中,整体感知文本,在欣赏课文朗读动漫中,感受意境,初步感受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把学生自然地领进文本的意境中。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1.自主读文,感知故事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读文,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

4、的意思,并做好笔记。3.带着课前的问题,再读课文。回答: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哪些?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外,还有谁?他们谈了什么?从哪句话中知道的?4.指名、齐读,小组、师生共同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阅读文本,借助书后注释作重点批注或读书笔记,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促进了个性化阅读感受的生成。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1.师介绍世说新语。2.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作业:(1)熟读课文。(2)搜集幽默故事、小笑话等。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指名朗读课文,

5、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设计意图:从整体上回顾全文,把握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重点研读,理解内容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1)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2)你借助注释读懂了哪句话?是怎样读懂的?2.小组汇报,重点研读。(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杨氏之子非常聪明,哪个词语体现了“非常”这个意思?“聪惠”是什么意思?“惠”字是什么意思?(2)哪里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3)研读“对话”。孔君平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话外音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品读全文。(1)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朗读

6、,读出意味。(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3)师生分角色读“对话”,再次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4)回归整体,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自主研读,以及合作探疑,合作解疑为主,生成以学生为本的民主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示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三、背诵全文,表演升华1.背诵课文。2.表演课本剧。设计意图:读书贵在积累,亦学亦得,同时,以表演升华文本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四、课外延伸,课后积累1.你搜集了哪些幽默故事,让我们分享一下吧!2.教师简介世说新语,并介绍其中的一两则小故事。3.启发谈话:从这些故事或笑话中,你

7、受到了哪些启示?4.布置作业:阅读一则文言文幽默故事,把它抄写在积累本上。设计意图:丰富课堂外延,拓展课内所学,以点带面,拓展学生阅读面,实现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他们主动交流,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同时,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注重以读解文,以读促思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读中解文,读中品文,读中思意,读中悟境,达到熟读成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主题拓展阅读,进行方法迁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引导学生利

8、用学习本篇课文的经验学习新的文言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22手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语言风趣幽默,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教学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首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相关课件。(2)搜集关于手指的寓言故事。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了解

9、五指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是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你时时看到,也常常用到,你是否留心过自己的每根手指呢?你仔细研究过它们吗?下面请你仔细地欣赏一下自己的每根手指,你觉得哪根手指最美?哪根手指最有用?(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在丰子恺老先生的眼中,手指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的散文手指,请大家齐读课题(手指)。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伊始,以互动方式,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聊起话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走进课文。二、走近作者,初读感知1了解作者。过渡:同学们,以前学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白鹅,对于作者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10、,谁愿意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的资料,来介绍作者丰子恺?2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画集丰子恺漫画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3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渡:请大家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问题。(出示“阅读提示”: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

11、带给我们什么启示。)(2)自由放声读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自然停顿、朗读流畅。(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用“先再最后”句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再分别具体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总结“团结就是力量”。)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整理搜集的信息,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等。(5)指名、分组分段轮读课文,纠正出现的错误。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1生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

12、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过渡:五根手指,各有特点,各具内涵,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从这平平常常的五根手指中,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边读书,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最深处作批注。3小组合作研读第25自然段,并填写学生活动卡。4交流读书所得。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设计意图:依据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以填写学生活动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哪些语句写出了手指的特点和性格,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

13、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食指的作用,突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什么是“养尊处优”?这个词经常用在哪里,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曲线优美”“养尊处优”。)(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

14、的两瓣。”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其间最优美的。)6导读:五根手指,其貌不扬,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富于无穷的魅力,排比、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原本平常的手指,有了生机和神韵,让我们读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7从这五根手指中,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1)反复朗读,讨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阐明了什么道理?(2)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

15、示,请结合生活实例谈一谈。设计意图:把对全篇的理解转移到对重点句的解读上,通过对重点句中关键词、主要写法、蕴含的道理的理解,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到集中笔墨重点击破。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课件出示,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手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生注定为美挥洒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含辛茹苦收藏天地精华设计意图:以诗延展文本主题,以诗升华文本内涵,通过感悟朗读和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对平日里熟视无睹的“手”有全新的认识,增加审美情趣。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总结:丰子恺先生通过平平常常的五根手指,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讲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大道理。是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

16、与生活中,团结一心,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发挥更强大的力量。2布置作业:本单元学习的几篇文章,都从一种事物的描述中,阐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想想每篇文章都是以怎样的方式阐述人生哲理的?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种事物,再根据你的观察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引发的感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教学时,紧扣“阅读提示”,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时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时间,引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2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阅读能力。23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

17、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出发,首先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交流有关资料,让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所了解,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围绕“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展开阅读,在文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再去分析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有感情朗读,品析文中的重点语句,交流议论,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科学家受到驱逐和迫害的例子。(2)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

18、学生字词。(2)搜集科学家受到驱逐和迫害的例子。(3)了解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童年发现了什么?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句子的语气、重音及停顿。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3.检查

19、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学生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重点强调:“胚、窘、澄”的字音。(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形容费尽心思。()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形容为难;感到难办。()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事情的头绪。()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3)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5.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

20、文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小组交流:课文怎样划分段落?(3)学生汇报。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313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第三部分(1419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6.再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为下节课的品读、感悟人物精神做好了铺垫。三、感情朗读,质疑交流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小组交流,再把不懂或有价

21、值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才能走入文本、走进字里行间体会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四、教师小结,引读激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么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再细细品味课文内容。设计意图:在总结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顺势提出下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设疑导入1.交流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知识。2.提问:关于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学生提问题,教师进

22、行梳理。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交流有关资料,让学生对科学家发明的资料和生物学的知识有所了解,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忆旧知,带着对上节课的收获和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指向性更强。二、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

23、,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我渴望弄明白

24、,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怎样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举例说说对“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布鲁

25、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活活烧死。“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朗读这段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设计意图:先从课文的总体上把握“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三、联系生活,引导“发现”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1)我们

26、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4.总结: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使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人物特点,再通过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练习说,活化语言。四、作业布置写一写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由课内到课外,由读到写,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发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进而体会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达到启迪教育学生的目的。2.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