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99KB ,
资源ID:115390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39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docx

1、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 高三2010-11-14 22:15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 北宋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霜禽:冷天的鸟。(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答:(1) “独和“尽”。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 “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2)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4分)答:(2)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B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C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3、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3)尾联以议论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楼感旧 【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1)一三两句中哪两个词相互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独上、同来;(2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2)第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参考答案: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答出两种2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

4、种浩渺恬静的景色。(2分)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6题(8分) 菩萨蛮 李弥逊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注释】这首词写于南宋初年。作者送别妻子去南方,作本词以志其事。(1)、对作品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句子,点出了离别时的特定背景,为避战乱,送别妻子去南方。B.“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描绘了一幅夫妻惜别的画面,折射出他们内心不堪其悲的难言之痛。C.“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写出了丈夫盼望妻子寄回家书的急迫心情。D.这首词描述了词人送别妻子的全过程,创造出了送别的浓郁的悲剧

5、氛围。参考答案:C(2)、对作品中的划线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参考答案:动静结合 “风高帆影疾”描写了妻子所乘小船离去的飞速;“目送舟痕碧”则刻画了作者本人望舟远去的情形,一动一静的结合,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痛苦,描绘得淋漓尽致。 情景关系 本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诗人独立江边,深情遥望妻子乘舟渐渐远去的画面。而作者对妻子的那份依依不舍,离愁别绪也早已融入到那画面中。 炼字 这两句中用字十分精当。尤其一个“疾”字写出了妻子所乘之船离开之快。但或许,舟行得并不快,只是因为作者心中不忍离开妻子的感情使得他竟认为是舟行太快。“疾”字委婉曲折地凸显了诗人与

6、妻子别离之时的不舍 送别词。送别是在“烽火连三月”的乱离时代。此时离别,不仅令人产生孤独感,更能引人对生存心怀恐惧,因而更使人“断肠”。起二句写送别氛围,上片歇拍强为劝慰,实极悲伤。过片写亲人风帆去后,久久不忍离去,一直目送“舟痕”消没,写出关切、思念深情。有李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妙。结句自问自答,由愿望而失望,词情曲折跌宕。南宋初年金兵逼近长江时,作者为送别妻子南下避难而作。词中表现了与亲人别离的沉痛之感和依依之情。这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因金兵侵扰而带来的苦难。一方面希望妻子走得快些,早离开祸地;另一方面,此一别,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又希望妻子走多慢些。劝慰妻子,却更显凄怆。4、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江天暮雪元 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1)“千崖暮如晓”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4 分)答:_(1)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2分)而且写出了暮时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2分)(2)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 4 分)答: _(2)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纵深感。(2分)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2分)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

8、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摇手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两句在词中有哪些作用?答:_(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_(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景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

9、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安静生活的人生追求。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全诗以“夕”字

10、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

11、,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4分)(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答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4分)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 陶烟

12、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简要赏析刘诗中“两相和”的“和”字的运用之妙。答:“和”字融湖光与月色于一体,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2)赏析雍诗一、二两句所构成的意境。答:该诗首句写湖面风平浪静,倒映在湖中的山影凝重,第二句中“碧”指湖色,“翠”指山色,因为诗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这就突出了君山倒影的鲜明。两句构成了静谧、轻灵的意境。(3)两首诗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具体分析。答:两首诗最后一句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刘诗将皓

13、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雍诗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闻砧 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3分)答: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

14、”“比较”,都算对。)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

15、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

16、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

17、“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

18、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1)、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19、B、词的下阕中作者用“语鸟”和“朝鸡”表现出一派田园风光。C、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沟通,过渡衔接自然紧凑。答:D(2)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5分)答: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

20、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答: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衷情”的反衬手法。(2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野 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2)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1 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