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72KB ,
资源ID:114949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94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1、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课题21、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1.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第 1 课时教 学 过 程批 注一、导入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

2、,欲觅知音难上难。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都有“知音”一词。)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二、探究(一)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3、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二)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用心思考。)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2)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3.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过渡:学到这儿,

4、我们都知道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呢?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相传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是著名的琴师,一个是普通的樵夫,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品读课文,感悟“知音”。学生尝试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前三句话):伯

5、牙遇知音,欣喜万分。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出示词语,学生齐读。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

6、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小结: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学生补充“知音啊”)。“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学生补充“欣喜万分”)。(4)学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

7、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3)出示补充资料。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

8、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5)学生配乐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4.质疑探讨,升华情感。(1)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2)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个传说,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人把这个故事记载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艺术上的修饰成分。“三尺瑶琴为君死”,正是因为这种可歌可泣的举动凸显了伯牙

9、对知音的一片赤诚,这个故事才有着这么动人的力量,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讲述、传颂。三、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试背全文。2.播放音乐高山流水,齐读课文,结束全文。教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动人的故事,也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再齐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下来。三、拓展(1)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记载的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2)试着将课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板书设计反思重建课题21、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写“轴、曝”2个生字。2

1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第 2 课时教 学 过 程批 注一、导入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2.导入新课。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

11、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二、探究(一)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3.教师范读全文。4.师生合作读课文。(二)出示小组学习要求。(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

12、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交流:“尤所爱”表示“尤其珍爱”;“锦囊玉轴”要结合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用语与当今现代汉语的用法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指“以锦为囊,以玉为轴”;“常以自随”,“自随”指随身携带。交流:“曝”是“在太阳下晒”的意思。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称。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间劳作是他们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务,纺织是她们的工作,所以这里是说“耕田应当问男奴,纺织应当问女奴”,也就是说术业有专攻。3.师生互动做小游戏:游戏对答。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教师说出现代文翻译,由学生说出对应着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准确、回答最多

13、的小组获胜。4.小组合作,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全文。5.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三)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14、1)提出问题,可自己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思考问题: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交流后指名学生发言。牧童的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2)学生回答,教

15、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提出问题,激发质疑精神。(1)请学生读一读课下注释。思考: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课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2)教师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3)教师可播放牛相斗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三、检测1.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也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1)“我”是杜处士: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3)“我”是苏轼:我是苏轼,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四

16、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四、拓展描绘真情师:原来锺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巍峨高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师:教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生:不能得。师:唯有谁能得之?生:锺子期!师:所以伯牙才视锺子期为生:知音。师: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

17、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锺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听懂它,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写写伯牙此时的心情。(练笔,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你想伯牙得遇锺子期,什么感觉?生:非常高兴。师:是啊,欣喜若狂啊!怎么说?生:伯牙得遇锺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锺子期也。生:伯牙得遇锺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明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我是得遇知音生:不再孤!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在教师的“假如”中,学生们变成了伯牙,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伯牙的情感已被他们“占为己有”得遇知音的情感已经不吐不快,此时,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动笔抒发这份情感。课堂上,教师抓住这一练笔良机,及时让情动于中的学生们拿起笔,再次回味伯牙(“我”)喜获知音的欣喜之情,吐露激情的同时训练写小练笔。同时教师将古文中的知音情怀折射得酣畅淋漓,启迪着学生们去寻觅自我生命中所期待的真实知音。板书设计反思重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