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57KB ,
资源ID:114495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49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史资料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史资料1.docx

1、医学史资料1绪论一、中医学的发展过程1.学术体系形成时期(远古到春秋。标志:四大经典的成书);2.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3.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4.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5.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1. 周代至三国在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周礼天官中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药物麻醉秦简记载有“疠迁所”,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秦“封诊式”是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战国五十二病方中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等外科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对三联律脉搏的认识,也是世界最早的;手术治疗痔瘘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马

2、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帛书胎产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科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记载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也是世界最早记载治百病方中“五毒之药”为化学腐蚀药,这是化学制药的最早记载三国时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2. 晋代至唐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用器械做药物灌肠疗法;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以毒攻毒:提出用狂犬脑浆敷贴伤口以免疫狂犬病南北朝僧深集方中“五瘿丸”用鹿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脏器疗法的记载隋朝诸病源候论鉴别天花和麻疹;记载了肠吻合术、漆过敏症、血管结扎止血等 唐开创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

3、学校太医署;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唐外台秘要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病的尿检验、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3. 宋代至元代宋开办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包括和剂局、药材所、卖药所、惠民局;成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最早的医学教育模型针灸铜人;产生最早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秋石”的提炼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缝合曲针”4. 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一、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居住、衣着、食物和用火、导引、婚配(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与医学起

4、源关系密切的是: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世金属刀针的前身。“摇筋骨、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五、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六、医学产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二、周礼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春有痟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疾”;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三、周礼天官中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其中,“五毒”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

5、四、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关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六、周礼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代郑玄注:“五药,草木虫食谷也”,这是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七、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物最多的书籍。八、礼记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 )。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十、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

6、中的“鬯其酒”。十一、 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十二、 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是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一、马王堆汉墓医书1. 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脉法: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治病当取有余而益不足等虚实补泻概念 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医方书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养生

7、方、杂疗方胎产书:我国最早妇产科著作;“胎教”为医学史中最早的论述2. 竹木简 性医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学和房中术) 杂禁方:木简,为祝由方,通过迷信祈祷的方式治疗疾病二、江陵张家山汉墓医书1. 脉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2. 引书: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三、东汉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四、黄帝内经1. 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为“言医之祖”。2. 主要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素问所述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介绍了经络、

8、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3. 基本精神:注重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心身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此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4. 成就: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五、黄帝八十一难经1. 又称难经、八十一难,

9、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相传秦越人所著2. 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及一部分疾病。成就: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等五种;提出积聚分属脏腑,认为五脏生积,六腑生聚在针灸治疗部分,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3. 难经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医学成就,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六、神农本草经1.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2. 内容与成就:创药物的

10、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 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 阐述了药物的行为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记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七、伤寒杂病论1. 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2. 内容和成就:提出辨证论治范例 确立伤寒及内科杂病的辨证纲领: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内伤杂病,

11、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提出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原则 概括了中医学的四诊八纲,最早提出三因治病说 总结中医治疗八法对方剂学贡献:载方269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 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 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3. 影响: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诊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成书以后,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八、补充医家:1.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战国齐名医。 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诊著称。首创

12、切脉, “言脉者,由扁鹊也”。 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家 治病的方法多样,不仅善用汤药,还用砭法、针灸、按摩、熨贴及手术疗法等 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神作斗争。史记扁鹊传中曾提到“病有留不治”,最后一条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2.:(汉文帝召见淳于意,并详细询问其学医经过,以及诊治疾病和带徒弟的具体细节,他一一做了回答)其中叙述了二十五位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当时成为“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3. 华佗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发明“麻沸散”,在外科麻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

13、造五禽戏,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全身麻醉剂。 东汉末年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的一套医疗体操。4. 收诊金,要求病家在其庭院周围种杏树,重病治愈种5株,轻病1株,久而杏树成林,杏子成熟时他以其赈灾。杏林后来成为医学界代名词。第四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一、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1. 黄帝内经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齐、梁间人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 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是隋唐时杨上善整理、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分类统纂、注释法,将内经分为19大类 在素问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王冰重新编次并注释的重广补注黄帝

14、内经素问,又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2. 伤寒杂病论 西晋王叔和第一个进行搜集、整理、补充和编次,并开以治法分类(“可”与“不可”)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唐孙思邈整理研究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证得研究方法二、脉学1. 晋王叔和撰脉经 内容包括脉形,诊脉方法,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 主要成就:确立“寸口脉诊法”归纳二十四种脉象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2. 脉诀,即王叔和脉诀,选用脉经中的内容,以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并联系临床实际3. 魏晋时期,以王叔和为代表的脉学成就,是中医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代脉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

15、期。三、病源证候学1. 诸病源候论由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主撰者为巢元方,又称巢氏病源2. 成就:广泛记载各种临床疾病: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天花和麻疹的鉴别 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传染病“乖戾之气”,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恙虫病等,已明确认识到疥疮是因疥虫所致,认识到某些过敏性疾病如漆疮与人的体质禀赋有关 详细并准确地描述疾病症候 记载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技术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症候学的专著。四、综合方书的编辑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肘后方) 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成就: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对“天花”“沙虱病”的认识是世界最早的,观察到沙虱病的发

16、生是由沙虱之一种的红恙螨的幼虫所致)“以毒攻毒”防治疾病(以狂犬大脑免疫狂犬病)所载治法“简、便、廉、验”。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成就: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系统论述了医德)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余首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强调综合治疗对药物深入研究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3. 唐王焘外台秘要成就: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 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民间单、验方 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有新发展(最早记载消渴病小便甜;系统记述“金针拨障术”) 记述了某些中药的特异疗

17、效 首次记载了用观察小便法以鉴别诊断黄疸病之轻重、进退。五、药物学的发展1.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分类法:创制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创用按药物效用分类饿方法。2. 五代李珣所撰海药本草,专载外来药物。3. 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后世尊雷敩为炮制业的鼻祖。4. 古代炼丹术制药化学的起源。世界各国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葛洪著有抱朴子5. 新修本草唐苏敬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比欧洲著名的伦敦堡药典早800余年。载药844种,包括本草、药 图、图经三部分。六、临证各科的发展1. 针灸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

18、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皇甫谧所著。其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和普及推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隋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名堂是今日仅存的古代名堂书。孙思邈对针灸的贡献:同身穴“奇穴”与“阿是穴”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强调针灸并用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最早记载了隔物灸法。鲍姑,葛洪之妻,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2. 其它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目前所见最早的外科专书妇产科-唐昝殷经效产宝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专书儿科-隋唐颅囟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最早提

19、出小儿体质属“纯阳”的学说。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具体成就有:系统地记载了骨折的治疗常规 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治则 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了“椅背复位法” 书中收载了40余方七、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1. 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是我国政府创办医学教育之始。八、中外医药交流:高僧鉴真(姓淳于),赴日传授佛学和医学,被日本人尊称为“过海大师”。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1. 医政设施的进步1)宋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配备专职医政人员。(后改名为

20、医官局)2) 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3) 发展医学教育:太医局(宋);专司医学教育-太医院(元)2. 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出版历代重要医籍。3. 对难经研究注释代表作:滑寿难经本义4. 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裴宗元、陈师文等编写,载方297首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5. 药物学的发展:综合性本草学 开宝本草 嘉祐本草 本草图经:宋苏颂主编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著,为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 本草衍义宋寇宗奭撰 本草学专题研究:药物鉴别本草衍义宋寇宗奭 药性阐发珍珠囊:金张元素著,对

21、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药物炮制在药物有效成分提炼上,证类本草、苏沈良方(尿甾体性激素)阳炼及阴炼两种制备法,其中阳炼发成功地应用了皂甙式沉淀甾体这一特性反应,为世界上提炼“性激素”的最早记载。 食养食疗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是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6. 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1) 病因病机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无择)著 进一步阐述“三因致病说”。(三因:内、外、不内外因)2) 诊断学 脉诊 察病指南:宋施发,绘制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为人体脉搏描述上的一个创举,是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 舌诊 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本,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

22、书。将各种舌象绘成36 种图谱,图下有文字说明。3) 解剖学 欧希范五脏图,宋吴简主持编绘。杨介整理的存真图。4) 法医学 五代时的和凝及其子和山蒙疑狱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慈(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国外最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早350年。5) 针灸学 北宋王唯一: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经图(载有腧穴657个,除去双穴重复则有354个);开创了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先河。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取穴标准,沿用至今;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提出“针灸需药”。元滑寿十四经发挥: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并与十二经

23、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元窦默标幽赋:适宜初学。闻人耆年备急灸法:讨论常见急性病证灸治疗法的专著。6) 内科 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较全面的脚气专书。十药神书:元葛可久撰,创制药方十首,治肺痨专书。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病专书。7) 外科 宋陈自明外科精要:标志外、伤科的分立。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了“内消”和“托里”的治法。宋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字。齐德之外科精义8) 伤科 李仲南永类钤方:四甲板固定;竹箍箍住法;创制缝合针“曲针”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发明麻醉药草乌散9) 妇产科 宋杨子建(康侯)十产论:最早描述了因胎位异常引起的各种难产,是论产最详

24、备的著作之一。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虞流备产济用方:记载了用兔全脑制成的“神效催生丹”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就最大,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著。10) 儿科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上,主张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7. 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与火热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人,又称刘河间,河间学派创始人),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倡导“火热论”(主要学术思想),强调“六气皆从火化”,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为主,临

25、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1)病机十九条中火热居多; (2)六气皆能化火同化:风、湿、燥、寒化为火热兼化:风、湿、燥常与火热相兼同病; (3)创造清热或双解的治法及方剂。2、张从正攻邪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字子和)。著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是他的基本论点。反对囿于“局方”, 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之为“攻下派”。3、李杲脾胃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号东垣老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主要学术思想),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调理脾胃”“升举清阳”,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4、朱震亨

26、相火论 元代著名医学家(号丹溪),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其“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提出了“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主要有情志过极、色欲无度、嗜食厚味等。临证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其他1、张元素脏腑辨证论 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著作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为易水学派创始人。确立了“脏腑辨证说”提出“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对药物气味、归经、补泻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2、王好古阴证论 元代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号海藏老人,创立了阴证学说。在阴证的治疗上着重保护肾气,增强

27、体质,强调温养脾肾。其代表作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1. 医学启蒙与入门书清汪昂汤头歌诀;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时方歌括、时方妙用2. 医学著述普济方:明朱木肃等编撰。全书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张介宾景岳全书。类书清政府诏修,陈梦雷、蒋廷锡主编古今图书集成(现存规模最大、体例较为完善的古代类书),其中医部全录多达520卷,约950万字,是迄今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丛书吴谦医宗金鉴、王肯堂证治准绳3. 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是最早的医家医案著作)4. 医学杂志清唐大烈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具有医学杂志性质

28、的刊物。5.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6. 临证各科发展1) 内科a) 温补派:反对刘完素、朱震亨医学主张,即反对寒凉药攻伐肾阳,强调温补肾阳在养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薛己(号立斋)明代,著内科摘要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张介宾(字景岳)明代,著景岳全书 针对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以及“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学术上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方药,创立了左归丸、右归丸。李中梓明代,著医宗必读、内经知药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赵献可明代,著医贯 ,发挥命门学说,强调保养命门之火在养生与治疗中的重要地位。b)

29、 反对温补派:认为“补偏救弊者”,对温补派用峻补辛热药剂力加抨击。徐大椿清代,字灵胎,吴江人,晚年号洄溪,著医贯砭陈修园清代,名念祖, 长乐人,著景岳新方砭;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清代岭南名医,后人赞誉“南海明珠”,著医碥c) 内科综合性医著:医学正传明虞抟著,立论平正不偏。明医杂著明王纶著,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寿世保元明龚廷贤;症因脉治明末秦昌遇;证治汇补清李用粹医林改错清王清任著,强调补气活血逐瘀治法,创立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名方。2) 外伤科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详述中医外科用药理论、多种外科病症及手术治疗方法,被称为“正宗派”。外科证治全生集清王维德著,把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类,创制“阳和汤”治疗阴疽,被称为“全生派”。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著,主要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心得体会写成,被称为“心得派”。解围元薮明沈之问著,我国现存最早的麻风病专书。梅疮秘录明陈司成著,较早的梅毒病专书。提出使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品治疗梅毒,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载。3) 妇产科女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集明以前妇产科之大成。济阴纲目明武之望,把妇科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